第40章 天馬之戰
- 歷史的海洋—資治通鑒
- 小海GK
- 948字
- 2025-05-25 15:36:47
就在司馬遷如火如荼地潛心創作《史記》時,漢武帝發動了對大宛的尊嚴之戰。大宛是西漢時期西域的一個小國,自從張騫出使西域后就和漢朝建立了友好關系。大宛盛產汗血馬,武帝因喜愛此馬,故而稱之為“天馬”。
漢武帝曾派人帶著“金馬”(即用金子鑄成的馬)到大宛去換取“天馬”。但結果卻不容樂觀,漢使來到大宛將來意說明,大宛國王毋寡非但沒有進行交換還不想歸還“金馬”。
這可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毋寡此人“貪婪無度”既不想獻出汗血馬又不想歸還“金馬”,但又害怕漢朝方面發來“問罪之師”。毋寡召來大臣進行商議,在他們看來,漢朝離大宛千里遙遙,不僅要途經山巒、河流、沙漠,而且沿途有些地方沒有水草;有些地方容易迷路,漢朝根本不可能派兵前來。
聽到此言的毋寡馬上又硬氣了起來,他明確地拒絕了漢使的換馬要求。這使得漢使頗為惱火,一氣之下用鐵錘砸碎了“金馬”以示談判失敗。此做法令毋寡氣急敗壞,立即派人去劫殺漢使,最終在半路得逞。他們不僅殺死了這名使者,還奪取了其財物。
聞聽此訊的漢武帝勃然大怒,任命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率領六千騎兵和數萬步兵討伐大宛。公元前104年李廣利率軍西征,可令武帝怎么也沒想到的是此舉竟是困難重重,兵士們由于長途奔襲、水土不服、沿途小國據城自守不肯提供糧草補給,本身就疲憊不堪的漢軍初戰便是傷亡慘重,只能暫且撤兵回敦煌。
李廣利派人向武帝奏報說明情況并希望暫時罷兵。然而漢武帝卻大發雷霆,他竟立即派使臣前去阻止李廣利撤退,并且下令:“有膽敢退入玉門關者,立即斬首!”其結果是,嚇得李廣利只得滯留在敦煌。
利令智昏的漢武帝認為堂堂漢朝天子發兵征伐爾等小國,如果半途而廢必定會遭到西域各個小國的恥笑,這是作為天子的漢武帝不能接受的。因此,漢武帝無論如何都要對大宛發動討伐之戰,并且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往敦煌增派大量兵馬和輜重。其中,援兵六萬多人、三萬匹馬、十萬多頭牛以及數以萬計的驢、駱駝。這使得敦煌囤積的糧草、弓箭數不勝數,從各地調來的校尉軍官就有五十多人。
兩年后(公元前102年)李廣利再次出征大宛,此次沿途各部族見漢軍威武雄壯紛紛主動開城迎接,提供飲食。次年(公元前101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宛國內發生內亂,毋寡退場,其弟上位。為了與漢朝重修舊好,大宛王甚至將自己的兒子派到漢朝做人質,并且約定每年向漢朝進貢兩匹汗血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