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不能戴“緊箍咒”
- 歷史的海洋—資治通鑒
- 小海GK
- 1030字
- 2025-02-14 13:58:29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想要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就給予軍隊內部自主決定權,尤其是邊關防御軍隊。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天高皇帝遠,委人之責,賦予全權,非必要之事不用解釋、反應,方是對這話的完全的貫徹。
然而漢文帝沒有做到這一點,對此馮唐給出了自己的說法。
馮唐,祖上是戰國時期的趙國人,到他父親那一輩又將家遷到了代國(今山西大同一帶),西漢建立后再次搬家這次是安陵(今陜西咸陽)。漢文帝時,被推舉為中郎署長(類似于現在的政府辦公廳主任兼警衛局局長)當時他已是80多歲了。
漢文帝在登位之前,是為代王,說起來他與馮唐以前還是老鄉,為此文帝來了興趣,說:“我在代地時,屬下經常跟我說起趙國將軍李齊的事跡,尤其是他參加巨鹿之戰大戰巨鹿城下的這段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當我吃飯時,總能想起來。老人家,您知道此人嗎?”
馮唐說:“李齊固然了不起,但他還是比不上廉頗、李牧這二位將軍。”
文帝聽后,直拍大腿說:“唉!我就是得不到廉頗、李牧這二位將軍,如果我得到了這二位將軍,匈奴還有什么可以憂慮的?”
馮唐卻直言:“即使廉頗、李牧他們現在還在世,陛下也未必能用他們。”文帝聽后,不高興了,立即起身回了宮。
這并非是一次簡單的對話,事實上馮唐后來說的很清楚,他說:“春秋戰國時帝王派遣大將出征,都會囑咐他們說‘國內之事由孤王來管;軍內之事,全由將軍做主’包括封爵獎賞,全權委任于將軍,回來時再向帝王一并匯報。臣的祖父說,李牧做趙國將軍時駐守邊防,軍中有榷市(做買賣的地方),軍市收的租稅,全都由他自己處置,用來犒勞士兵,如何賞賜都由李牧自行決定,中央從不干涉。因此李牧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能,他派出1300輛戰車,13000名擅長射箭的騎兵和英勇善戰的10萬名士兵,趕跑了匈奴單于,打垮了東胡,支持了韓、魏,抑制了秦。如果不是后來當時新繼位的趙王庸碌無能,趙國也未必當時滅國。”
馮唐這話是明顯的借古諷今,他說:“魏尚擔任云中郡守時,他做了與李牧相同的事,而官府卻嚴格按照當朝法律法條“按圖索驥”地不管三七二十一偏要制裁。臣總覺得陛下立法太嚴而又罰得太重賞得太輕。況且魏尚由于戰功文書與核實的情況不符,僅少了6顆首級就削去他的爵位,判處他一年的有期徒刑,從此事件中便可看出陛下縱使得到了廉頗、李牧二位將軍,也是不能用的啊!”
文帝一聽此言,立即赦免了魏尚,恢復了他的云中郡守之職。同時,把馮唐任命為車騎都尉(從軍隊層面看,類似于今天的陸軍少將或中將,從行政職能看,類似于現在的省副部級的高級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