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錯再錯
- 歷史的海洋—資治通鑒
- 小海GK
- 1645字
- 2024-12-09 09:27:38
在鴻門宴上脫險的劉邦,逃回了灞上。項羽立即帶兵進駐了咸陽,他往秦皇宮里一住,那可真是得意洋洋。
其結果是,不計后果地屠殺,他先是派人殺死了秦王子嬰,又命人將咸陽城中的所有官吏和貴族都殺了。一時間死在項羽等人刀下的原秦皇室親屬和秦朝的文官武官,就多達四千八百多人。隨后,項羽還放火燒了阿房宮,劫掠了眾多金銀財寶和美女,踏程東歸。
公元前206年2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自立為王的項羽,志得意滿,開始飄飄然,他大手一揮,前后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劉邦被封為漢王,被分封到漢中、巴蜀等地,在當時屬于偏遠地區。劉邦心有不滿,卻又無法言明,只得帶著自己的人馬到南鄭(今陜西漢中東)去建都。此時劉邦暗下決心,待自己兵強馬壯時,再與項羽一決雌雄,目前看來只能蟄伏待機了。
滅秦任務已經完成,張良也該離開劉邦回到韓國去了。臨行前,張良對劉邦說:“大王,今日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你們再往前走,就是棧道了,你們可以邊走邊燒。這樣即使有追兵,也奈何不了你們了。還可以迷惑項羽,制造臣服的假象,你們便可招兵買馬,積蓄力量。”
劉邦依依不舍的對張良說:“多謝先生的提議,我定當謹記,但愿我們還有相見的機會,我劉邦的大門將永遠為先生而開。”兩人灑淚而別。
張良走后,劉邦等人繼續上路,一路飽經風霜,艱難前行。其中有些兵卒思鄉心切,半路脫離隊伍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到了南鄭以后,劉邦開始修建都城,因為不想在這里久住,也不想動用大量勞動力,便只修建了一個小型宮殿,此舉深得人心。當一切塵埃落定后,劉邦開始建立自己的政治集團,他拜蕭何為相,任曹參、樊噲等人為將軍。
此時,韓信從項羽的大營來到了劉邦的身邊。韓信大概是因為得不到項羽的重用,才棄項羽來投劉邦的。本想在劉邦這里能得到重用,從而大展宏圖,可沒想到依然未能如愿。
入夜,韓信仰望星空,感慨自己不受重視,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心中難免難過,于是準備離開劉邦去尋找新的出路。
漢相蕭何得知了此事,就去找韓信。此時韓信已決定離開,并整裝起行,可是剛走沒多久,蕭何就從后面追了上來。他心急如焚,想去把這情況告訴劉邦,可就怕韓信已經走遠。于是他自行決定,騎快馬去追,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出處。
此事過后,蕭何去見劉邦。當時,劉邦正在焦急的等待蕭何的消息。由于蕭何去找韓信時,并沒有告知劉邦他的去處和目的,因此劉邦以為蕭何也已離他而去了。蕭何和劉邦是老鄉,二人一起出生入死過,是劉邦重要的助力之一,所以當得知蕭何不見了的消息時,劉邦慌了。
劉邦問:“蕭何,你小子去哪兒了?”蕭何答:“我去追人。”劉邦再問:“你去追誰?”蕭何答:“韓信。”
劉邦一聽更來氣了,說:“我他媽的營中十幾個將軍跑了,都沒見你去追。現在一個無名小卒跑了,你連聲招呼都不打就去追,你什么意思!?”
蕭何說:“他們和韓信沒法比,這是一位文韜武略的大將,可統領百萬之師,如果大王想日后擊敗項羽,稱霸天下,那就必須要用韓信。”
劉邦轉怒為喜,去接見韓信,韓信給劉邦分析了現在的形勢,他說:“現如今項羽在東方戰事不斷,他已派了他的主力部隊在那里廝殺,我們應趁此時機從背后攻打。雖然關中還有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馬欣等人,但我們可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乘其不備,突出奇兵,攻入關中,隨后揮師攻項羽。”
聽完韓信的一席話后,劉邦喜出望外,頓時感到相見恨晚。他立即讓人筑起一座高臺,為韓信舉行了隆重的典禮,并拜韓信為大將軍。
身為大將軍的韓信也沒有讓劉邦失望。他派出一支老弱病殘的部隊,明修棧道,暗率精銳部隊繞行陳倉,直指關中。
其結果是,章邯等人果然被蒙蔽,毫無防備。韓信等人直至關中,開始發表戰前演說:“大家思鄉已久,乃人之常情。如今我們已經到了故土,大家要同心戮力,努力殺敵。打敗了敵軍,我們便可與家人團聚。”
眾將士聽后,個個斗志昂揚,殺聲震天,眾兵將直取章邯所在的都城。章邯慌忙上馬,提槍應戰,由于過于倉促,結果節節敗退。韓信等人則連戰連勝,一舉攻下了咸陽。
此戰之后,韓信深得劉邦的信任,成為漢營中的得力戰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