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兒寶典:3歲以下嬰幼兒養育指南·康養卷
- 謝平升 鐘禮立 謝靜主編
- 7字
- 2024-12-10 16:46:41
第二節 孕期管理
孕期注意事項
爸爸媽媽/其他照護人的困惑
孕媽媽應該怎樣吃才更營養、更健康呢?孕期應該怎樣安排活動呢?
為您解答
平衡膳食及合理的孕期活動對孕媽媽的健康、寶寶的宮內生長發育及寶寶的遠期成長均有重要的影響。營養的供給及活動量的安排要根據孕期的不同階段、孕媽媽的不同情況而有所變化。
給您支招
1.孕期營養
(1)孕早期
①大多數孕媽媽在孕早期會出現早孕反應,因此飲食以緩解孕吐、開胃、安胎養胎為主。如果早孕反應影響了正常進食,可選擇少食多餐,保證每日營養的攝入。雖然孕吐暫時可能令孕媽媽無法保持對營養的均衡吸收,但在這一階段,無須過多擔心進食量對胎兒的影響。因為孕早期主要是胎兒器官形成階段,而非快速生長發育階段,這時胎兒對營養的需求相對較少。
②孕早期應特別注意葉酸和碘的攝入,這關系到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建議孕媽媽孕前3個月及孕早期每日補充葉酸0.4毫克,同時攝入富含葉酸的天然食材如深綠色蔬菜、動物肝臟、動物腎臟、豆類、蛋類等;攝入加碘鹽,適當攝入海產品如海帶、紫菜、干貝等。
(2)孕中期
此階段的胎兒處于快速增長期,為滿足自身和胎兒迅速生長的需要,孕媽媽飲食應以補充能量和營養為主。講究營養合理搭配原則,適當增加奶、魚、禽、蛋、瘦肉的攝入,避免進食過多的油炸、甜品類食物。此外,這一時期孕媽媽對鐵、鈣的需求量增加,建議適當多攝入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血、肝臟及瘦肉等)及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奶類、豆制品、蝦皮和海帶等)。中國營養協會推薦身處孕中期的孕媽媽在飲食基礎上每日補充鈣劑300~500毫克,同時還應加服維生素D或常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
(3)孕晚期
隨著胎兒持續增長,孕媽媽的腹部壓力越來越大,負擔越來越重,飲食應以防治妊娠期疾病和緩解不適為主,孕晚期常見疾病和癥狀有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便秘、水腫、胃部飽脹不適等。飲食以清淡、少食多餐為原則,適當限制精米、精面等主食攝入,多吃高纖維、高蛋白食物。避免過多食用糖分過高的水果及甜食,以免體重增加過快,給自然分娩帶來壓力。同時還應注意避免過多鹽分和水分的攝入。
2.中醫孕期飲食調理
北齊名醫徐之才提出了逐月養胎法,被收錄在《濟陰綱目》《證治準繩》《千金要方》等書中。下面簡述以供讀者參考。
(1)孕1月,不要吃生食(比如刺身等),少吃一些酸味的食物,不要吃辛辣和腥味重(比如蝦蟹類)的食物,吃大麥有益。
(2)孕2月,要少吃辛辣和腥膻的食物。
(3)孕3~4月,是寶寶長血脈之時,主食以大米為主,可以多喝魚湯,使經絡通行、耳目通靈。
(4)孕5月,主食以米飯和面食為主,可以適當喝一些牛羊肉做的湯。
(5)孕6月,要養筋脈,可以吃一些牛肉之類的食物。
(6)孕7月,是養骨骼的時候,不應吃寒涼食品,可以常吃大米,配合四肢活動。
(7)孕8月,不要吃性燥的食物,比如辛辣的、香燥的食物,不要饑一頓飽一頓,也不要強忍大便。
3.孕期活動
懷孕期間的活動量其實跟飲食一樣,也是要根據不同的孕月來進行安排的,既不可過逸,也不宜過勞。過于安逸易致氣血凝滯而發生難產,過度勞累又可能損傷胎兒導致流產或早產。通常來說,孕早期(1~3月)宜靜養安胎;孕中期(4~7月)就要適當地增加一些活動量,來保證經絡舒暢,氣血流通,胎兒能夠更好地發育;孕后期(8~10月)則要減少活動量,做一些比較輕的活動或工作,足月以后宜靜養,安心待產。
4.孕期心理準備
懷孕期間的情緒調理極為重要,孕期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胎兒發育。懷孕后因為內分泌及其他各種因素影響,孕媽媽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家人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耐心。孕媽媽要主動遠離一些可能引起負面情緒的事物,同時可以通過聽溫和舒緩的音樂、練字、朗誦等方式來放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