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跨越:從默默無聞到不可替代
- 胡浩
- 5360字
- 2024-12-03 17:57:46
前言
PREFACE
為什么很少有人能感受到職場幸福
工作占據了我們生命中很大一部分時間,如果不能在職業生涯中感受到幸福,那人生的幸福感必然受到很大影響。
但是,工作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無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開展,不可避免會給我們帶來壓力和煩惱。如果把生活中不如意的原因指向工作,繼而帶著壓力和抱怨去面對工作,疲于奔命之余,又把工作中的情緒帶回到生活中,就會陷入工作和生活的負面循環。
一位職場人這樣說:“幸福是什么,腦袋里早已經沒有畫面了,感覺也不可能有好機遇,那就用‘平平淡淡總是真’來安慰自己吧。但看到別人有好的發展,想到自己日益增加的家庭開支和孩子培養等,就焦慮不堪。”
人們當然想獲得幸福的人生,渴望更進一步,改變當前的命運,每天早出暮歸,工作上兢兢業業,試圖通過投入更多努力、更長的工作時間等來實現目標,但絕大多數人卻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發展。應該靜下心來思考,為什么當前的狀態不是我所希望的?為什么每天一睜眼就是無窮無盡“令人討厭”的工作事宜,為什么我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在一次對資深經理人的培訓中,我問學員:“從踏入職場到現在,你們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階段:每天一醒過來就很想去工作?期待上級給自己下達任務?就像身上裝了電動馬達那樣停不下來,希望承擔更多工作?并且因為忙碌而感到開心愉悅?”
他們聽到這個問題后覺得不可思議——現在多希望能少一些工作啊,但稍加思考后就發現,自己真的經歷過這樣的狀態,只是已經久遠得快遺忘了。
有這樣一些回答:
●有過這種情況,是在剛入職的時候,大概只持續了一個月。
●剛升職管理層的時候,想體現自己的價值。
●團隊攻關有挑戰的項目的時候,喜歡大家一起奮斗的感覺。
●失業一段時間,突然來了個不錯的錄用通知的時候。
●剛踏入新的行業,要學很多新東西,感受到自己每天都在成長的時候。
●遇到好領導的時候,他愿意給機會培養我。
●被任命去負責某個重要項目,感覺特別受認可和重視的時候。
…………
可見,當初在這些狀態下,即使工作強度大,而且職位和薪酬遠不及現在的水平,也都每天主動積極地想把事情做好,能心無旁騖地去鉆研和解決問題。人們對當時的自己感到不可思議,現在無論職位還是薪酬、工作環境都已經提升太多,卻感受不到工作的快樂了。當時到底是為什么呢?資深經理人都想找回當時的狀態。
原因很簡單,當時每天都在成長,職場價值在“肉眼可見”地增長,感到有奔頭!這種情況下,精神力量會抵消身體的疲憊感,甚至能體會到“心流”的存在。
價值增長,這是讓人在職場中感受到幸福的密碼。正如亨利·戴維·梭羅所說:“最令人鼓舞的事實,莫過于人類確實能主動努力提升生命價值。”
而那些陷入職場發展困境的人則表現出這樣的情況:總是期待機遇降臨,祈禱命運好轉,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要是我也能有……那就好了”,他們把自己的發展“依附”到外部因素上去。對于職場發展困境,究其本質,源自三個問題。
問題一,自我設限。
當職業夢想變得遙不可及時,很多人認為是受到社會環境和運氣的影響,甚至自嘲說:“現實就是用來磨滅夢想的!”真的是這樣嗎?在工作中,很少有人愿意去“碰釘子”、去打破常規,看似是為了避免問題的發生,實際上卻失去了發展機會,因為機會往往藏在難題后面。
有的人渴望成功,卻在工作中表現出“看不起自己”的樣子,因為他們每天都在告訴自己這個不行、那個不能做,不斷地增加自我限制。當遇到有挑戰性的工作時,他們就會做出這樣的反應:“太難了,我應該做不到吧”“我怎么可能做得到”。于是,他們對職業發展目標從“想”到“不敢想”,再到“沒法想”!正如羅素所言:“很少有人意識到,他們并不是被機器夾住無法脫身,而是踩在跑步機上,渾然不覺他停在原地是因為跑步機無法帶他前進。”[1]
如果你希望在職業生涯里感受到幸福,請不要將成功人士的“風光”和自己不滿意的現狀做對比,更不要因此告訴自己“不行”,這只會讓你越發不自信,你必須減少自我限制,相信自己可以更好,才能創造出想要的生機勃勃的狀態。
問題二,缺乏價值目標。
有人這樣說:“工作能掙到錢,能讓我買房買車,能養孩子,就是幸福的,如果沒錢沒職位,有什么幸福可言。”相信這句話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可是他們即使實現了“掙到錢”“買車買房”,也始終無法感覺到幸福的職場狀態,工作成了很累又不得不做的事,讓人疲于奔命。
職業生涯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為什么無法在其中感受到幸福呢?
有一位管理者,多年來工作狀態都很好,每天最早到公司,凡事以身作則,對下屬的問題也積極關心和支持。可是當他升任集團領導后,不到一個月,下屬們都感受到了他的變化:對創新工作不再關心了,對重要事項遲遲不做決策,凡事不求做好但求沒錯,總是責怪員工不給力……而且大家發現,他的精氣神遠不如從前了。
為什么有如此變化呢?其實他最大的目標就是當上集團領導,并沒有把公司變得更好當作自己的目標。一個人在實現了短期的、以利益為核心的目標后,就不會再獲得支撐的力量。缺乏對價值的追求,只盯著物質目標追求的人難以體驗到真正的事業幸福。
在瑞·達利歐所著的《原則》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令人印象深刻:
年輕時,我仰慕那些極為成功的人,覺得他們因為非凡而成功。當我認識這樣的人后,我發現他們都像我、像所有人一樣會犯錯誤,會為自己的弱點掙扎,我也不再覺得他們特別與眾不同、特別偉大。他們并不比其他人更快樂,他們的掙扎與一般人一樣多,甚至更多……我逐漸認識到,成功的滿足感并不來自實現目標,而是來自努力奮斗。想要理解我的意思,可以想象你最大的目標,不管是什么:賺很多錢、贏得奧斯卡獎、經營一家了不起的機構,或者成為運動明星。再想象一下你的目標突然實現了:一開始你會感到快樂,但不會很久,你將很快發現,你需要為另一些東西而奮斗。看看那些很早就實現了夢想的人,如童星、中彩票者、很早就達到巔峰的職業運動員。假如他們沒有對另一些更大的、更值得追求的東西產生熱情的話,他們通常最終不會快樂。”[2]
這段話值得反復閱讀和思考,也印證了我在職場中的所見:那些通過工作感受到幸福的人,無一不是追求高遠目標且不斷提升自我價值,致力于做出更大貢獻的人。
問題三,缺乏成長型思維。
如果你總是選擇做那些早已擅長的事,通過做好它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并感到愉悅,而在被評價不佳或者沒有獲得預期結果時,就感到失望,從而采取退縮、回避等行為,這叫作表現型思維。
如果你能轉換思維:除了熟悉的事,還應該進行挑戰,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能更好地成長,無論表揚還是批評,都要從中找到對成長有益之處,那就不會受到暫時不如意的影響,只要自己有成長就好,這就是成長型思維。
有兩位員工沒有得到年度漲薪機會,一位很受打擊,覺得上級不認可自己,因為他并不認為得到機會的人比自己優秀,于是工作積極性大幅下降,工作表現越發差了。而另一位則冷靜下來思考自己哪些地方還存在不足,并沒有喪失信心,而是更加清楚如何做才能在未來贏得機會。
可見,人在兩種思維下的表現截然不同,表現型思維的人會更看重眼前表現,這讓他們少有突破和挑戰,自然難有進步;而成長型思維的人則會在身體里形成一股主動的力量來推動自己成長,持續成長給人的感覺是最美妙的,哪怕遇到不愿做的、不喜歡的事,哪怕遇到質疑甚至否定、指責等,他們仍然能從對自身成長有益的角度看待問題,仍然能保持積極的心態。
自我設限、缺乏價值目標、缺乏成長型思維,這三大問題是阻礙人們獲得職場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只有你意識到自己是職業生涯的“經營者”,才會看到并解決這些問題,走上正確的軌道。
需要提醒的是,許多不甘于現狀、渴求快速發展的職場人,他們四處尋求“靈丹妙藥”式的答案來回答問題:“我怎樣才能升職加薪”“怎樣才能獲得上級的重視”“我怎樣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對于這些問題,本書無法給出答案,因為職場發展沒有速成之法,也沒有靈丹妙藥。市場上號稱能讓人快速晉升的書和課程,其實只是抓住職場人急切速成的心理而設計的商品。筆者認為,職場發展是一套系統運作的模式,并非一蹴而就,這也是本書的核心觀點。
誰需要讀這本書
●也許你的職業生涯起點并不高,在努力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希望盡可能讓自己有更好的未來,但心中的期待卻總被現實打垮,“我只能這樣了”這個聲音在心里變得越來越清晰,自己越來越不自信。
●你已經努力成為企業的骨干或管理層,但感覺到上升的空間開始收窄,未來的發展路徑變得模糊,心中也存在著幾個問題:如何面對職場競爭?如何繼續提升職場價值?如何提高在企業中的不可替代性?壓力越來越大,卻又沒有精力去思考如何才能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
●你有著數年的工作經驗,工作認真、努力,卻始終沒能成為上級眼里的“高潛力人才”或“重點培養人才”。也許你的能力出眾,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獲得了更好的機會,開始產生各種抱怨。
如果你遇到以上的情況,那我最想告訴你的是,一切都還來得及。本書將幫助你找到支撐職場價值不斷向上發展的力量,這包括開啟自我發展的智慧、價值型工作法、內在能量修煉,本書將帶領你一步步地實現個人職場價值的跨越,最終獲得令人驚喜的發展。
如何使用本書
能在個人職場發展領域貢獻一本較為系統化、實戰化且能引導人們長期修煉,走向個人職場價值增長的書,是筆者的價值追求。
我并不想列舉那些受人矚目的名人是如何成功發展的,那是成功學最喜歡用的方式:舉出眾多令人熱血沸騰的例子,令人徒生羨慕,卻不知如何行動。職場跨越,是專注于自身價值提升的一套思維模式和系統方法。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自己,工作本身并不能帶來職場競爭中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維認知、持續學習能力、創新與高效的工作法,擁有強大且持續的內在能量,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即使你所獲得的實際報酬暫時低于你的價值,這也無須擔憂,因為你所擁有的價值是客觀存在的。
本書的內容很豐富,第一篇“職場價值曲線的跨越發展”首先解決職場發展思維的問題,這一篇中提出了職場價值曲線模型,幫助你認知到提升職場價值才是個人發展的核心目標。
第二篇“第Ⅰ階跨越:開啟自我發展的智慧”將帶你進入職場價值發展的第一個跨越階段,正如美國作家弗格森所寫:“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無論動之以情還是曉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很多人抱怨缺乏機會或者運氣不好,實際上他們是對自己可以獲得的發展空間缺乏自信,所以首先要做的是不再給自己找理由,真正阻礙發展的是內心的各種限制,做自己人生事業的CEO,才會一心向前,用無路可退的心態來不斷挑戰固有認知和做法。
第三篇“第Ⅱ階跨越:凸顯職場價值的SOIP工作法”介紹如何在組織中把事情做成并凸顯價值的工作法,掌握它們能幫助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許多職場人有著豐富的技能和經驗,卻無法得到組織的青睞,這是普遍存在的短板:人們并沒有學習過如何凸顯自己的價值。SOIP工作法針對職場人缺乏的工作策略能力、融入組織的能力、工作創新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詳細解讀,并且通過案例和練習讓讀者能有效地實踐應用。
第四篇“第Ⅲ階跨越:構建內在能量體系”會告訴你,要從默默無聞走向不可替代,僅有思維和做法是不夠的,還必須加強自己的“產能”建設,只有通過持續修煉自己從而擁有強大的內部能量體系,才能追求長期職場價值的提升,最終實現對自己職場命運的自主管理,自主不是隨心所欲地安排工作,而是清楚自己要去哪里,知道通過什么樣的行為能到達目的地,避免被動應付或者因急于求成而選擇錯誤的“捷徑”。
如果你時間有限,想盡快獲取自己需要的內容,建議打開書先讀完第一篇,在職場人的三封來信中,看看你的情況接近哪封信里的描述,然后找到相應的篇章進行閱讀和學習。
本書務實地提供提升職場價值的系統化指引:平凡職場人不應喪失對自己的期待,要敢于不斷跨越,只要你真的這樣去做,就能獲得屬于自己的職場價值。
無論你的現狀如何,都請對自己有耐心和信心,按照本書的跨越指引去實踐,正如史蒂芬·柯維所講:“我真心地希望你能打開自己的改變之門,自我成長是神圣的,同時也是脆弱的,是人生中最大規模的投資。雖然這需要長時間下功夫,但是必定會有鼓舞人心的直接收益。”[3]你將開啟職場價值曲線發展之旅,它會引導你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正確的認知和行動中,只要你意識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自己,堅持按照本書的指引去長期實踐,你的職場發展就一定會得到助益。
本書所提及的思維方法和工具,如果能對更多普通的職場人,尤其是那些已經在現實工作中逐漸失去期待的人,有些許啟發和指引幫助,筆者就會感到無比愉悅。在寫作本書之外,筆者還為職場讀者提供了擴充的學習資源,以幫助讀者通過持續的學習和實踐來擁有更高的職場價值。
我在公眾號“胡言非語”(公眾號ID:hutalking)撰寫管理和職場類原創文章,在知識星球“職場跨越”(星球號:46038473)進行個人成長賦能分享。本書的框架、模型和內容基于筆者長期的職場實踐和總結歸納,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參考了諸多國內外優秀著作,也有跨學科知識的借鑒,這些內容已經轉化為筆者自己的理解而在本書中呈現出來,在此致以敬意。
[1]羅素.羅素論幸福[M].左安浦,譯.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1:33.
[2]達利歐.原則[M].劉波,綦相,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8:124-125.
[3]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M].高新勇,王亦兵,葛雪蕾,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