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如何思考:對外政策中的理性
- (美)約翰·J.米爾斯海默 (美)塞巴斯蒂安·羅薩托
- 1605字
- 2024-11-29 14:49:22
戰略理性與不確定性
在我們能夠給國際政治中的“理性”下定義之前,對相關行為者的一些關鍵方面及其運作環境做出解釋是十分重要的。政策制定者和國家之間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我們必須考慮,理性思考和行動對個體來說意味著什么,對集體而言又意味著什么。此外,對于理性的評價既適用于政策制定者和國家為自身設定的目標,也適用于它們為實現目標而采取的戰略。我們所稱的“戰略理性”和“目標理性”之間存在著巨大差別,然而,在國際關系文獻中,關于理性的爭論幾乎全部聚焦于國家的戰略是否理性,而忽略了評估其目標是否理性。
國家賴以運作的這個世界,其首要特征就是充滿不確定性。換言之,國際政治是一項信息匱乏的事業,政策制定者做決策所需要的數據大多是缺失的,可獲取的信息也未必可靠。政策制定者面臨著關于本國、其他國家(包括盟友和敵人)以及本國和其他國家進行潛在互動方面的信息赤字。這些問題在今天都是相當棘手的,當人們試圖預測未來時,它們就顯得更加令人望而卻步了。
個體理性
在個體層面,理性是一種心理過程。因此,稱個體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就是對他們的思維特征做出說明。首先,他們是如何理解世界的;其次,他們是如何就面臨的具體問題做出決定的?[7]
理性的個體運用了一種更能夠理解自身所處世界的思維過程。他們運用自己的批判能力來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他們應該追求何種目標?為什么要追求?什么因素對塑造他們所處的世界最為重要?這些不同的因素之間存在著何種因果聯系?為什么會有這些因果聯系?特定行為的原因和結果分別是什么?如何解釋那些原因為什么會產生那些結果?換句話說,理解這個世界——這就是理性的本質——包括解釋世界是如何運作的,以及為何如此運作。在執行這項任務時,理性的政策制定者意識到:國際政治就是一個“社會世界”,一個信息匱乏并因此不確定的世界。
當理性的個體做出如何處理具體問題的決定時,他們會選擇自身認為可以實現目標的最佳策略,同時考慮自身處于一個不確定的世界。理性決策還有一個重要的信息維度。理性的個體在做決定時,會仔細評估面臨的情況,這一過程包括搜集和分析現有的證據。此外,在做出選擇以后,如果有新的信息出現,他們也愿意修正自己的看法。
集體理性
在集體層面,理性事關制定對外政策的決策者如何通過共同努力來設定目標,并搞清楚實現目標的戰略。制定政策的是一群個體,而不是國家本身。因此,國家的理性就取決于其關鍵政策制定者的觀點是如何被匯集起來的。
一個理性的意見匯集過程有著兩項關鍵特征。首先是擁有一種機制,它允許系統化考慮可用的選項。在實踐中,這意味著,政策制定團隊的成員們根據自身對世界的認知把他們偏好的選項擺到桌面上,大家討論所有的選項,還會討論每位政策制定者對這些選項的看法。想要讓意見匯集過程是理性的,這番富有條理的審視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國家賴以運作的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國家該追求何種目標又該如何實現目標,并不清晰明朗。其次是擁有一個程序,通過它在可用的選項中做出決策。畢竟,只有能夠產生決策的意見匯集過程才是理性的;一個無法產生決策的此類過程是非理性的。
最后還應談談“理性行為者”的概念。有人可能認為,前面關于產生政策的個體決策和集體決策過程的討論意味著我們會鮮少談及理性行為者假設,因為它表面上看來是關于行為的。既然政策和行為在分析上屬于截然不同的概念,我們似乎就顯得關注前者而忽視后者。這么認為就錯了。雖然政策和行為在概念分析上涇渭分明,但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簡而言之,國家的行為是基于政策的。所以說,政策的理性程度有多高,行為的理性程度也就相應有多高。用一句話概括,我們的分析就是圍繞著理性行為者假設展開的。
總而言之,在國際政治中對理性下一個合理的定義,其要求是十分明確的。在個體和國家層面上,該定義都必須描述清楚一個適用于不確定的世界的過程,這個過程使得參與其中的行為者能夠理解自身處境,并在問題出現時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