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商業銀行治理機制與信貸行為研究
- 吳敏
- 631字
- 2024-12-10 09:28:08
1.1.2 理論意義
由于銀行經營產品的特殊性,非金融企業的研究結論不能簡單照搬到銀行業中,因此對銀行治理機制等的研究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
第一,與傳統行業相比,城商行的公司治理更具有特殊性。公司治理一直是理論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傳統的研究公司內部治理的文獻主要討論作為公司資金提供者的債權人和股東對公司的治理作用。然而,對于銀行業來說,由于其資產規模較大,資產負債率比非金融企業大得多,債權人相對分散,因此債權人治理對于銀行來說基本失效,銀行在內部治理方面主要依靠股東治理。對于城商行來說,當地政府往往是其最大股東,而根據Cheung等(2008)的研究,擁有中央政府政治關聯的企業更能夠得到政治關聯的好處,而擁有地方政府政治關聯的企業的資源則更多地受到當地政府的轉移,并且這種轉移的資源并沒有用于地方政府支持當地建設,因此地方政府股東可能對城商行的內部治理水平提升有限。那么,在債權人治理和股東治理都可能失效的情況下,城商行的內部治理水平如何提升,現有文獻無法給出解決方案,有必要進一步研究。
第二,城商行為本書提供了研究地方政府經濟行為的絕佳樣本。現有研究表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經濟行為有著較大差異(楊記軍等,2010)。由于銀行業經營產品的特殊性,當地政府有強烈的動機對其進行干預從而滿足其融資需求。然而,大型國有銀行實施垂直化管理以后,當地政府無法對大型國有銀行實施直接控制,城商行便成為當地政府重要的融資來源。因此,研究地方政府對城商行的干預行為,能夠更好地揭示地方政府的經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