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別因為內疚,去“愛”一個人

“每次想到從前的好,我就打消了離婚的念頭”

曼婷想離婚很久了。

她和老公是大學同學,從戀愛到結婚感情一直穩定。自從有了孩子,他們的距離越來越遠。

他們吵過鬧過后,現在基本處于麻木狀態。

用曼婷自己的話來說:“家庭就像我們兩個人的旅館,除了必須要交流的事,我們從不說話,連搭伙過日子都覺得累。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覺得舒服點。”

“倒也沒發生特別的事,只是對彼此失去了興趣,就算他在外面有了女人,也和我沒啥關系。”曼婷這樣說的時候十分平靜,“我們一點一點感受不到愛了,更沒什么依賴。”

五年來,曼婷無數次想過離婚,也做過努力,試圖改變自己、適應對方、適應婚姻,最終都是徒勞。

“那,你覺得是什么還能讓你們在一起呢?”我忍不住問道。

“因為內疚。”曼婷的回答干脆利落,“想到離婚就像傷害了什么。我們原來很相愛,剛畢業那會兒,一起度過了貧窮卻很快樂的時光。每次想到從前的好,我就打消了離婚的念頭。”

因為內疚,掙扎在沒了愛的婚姻里

其實,曼婷這樣的婚姻并不在少數。

出于種種原因,兩人沒了感情,也找不到什么價值感,更談不上被支持和滋養,卻一直在苦苦維系,好像這樣就能回到從前所謂的美好。

其實,有一個事實終究是要面對的:兩人真的已經不愛了。

之所以還在婚姻里,除了經濟成本、孩子、外界評價之外,更重要的是內疚感。這有點兒像販賣“感恩”的親子訓練營,教練聲淚俱下大談孝道,搞許多“給父母洗腳”“給父母磕頭”的噱頭,來強化孩子的內疚。讓孩子知道父母的不易,然后要感恩、要孝順、要懂事,否則就是大逆不道。

伴侶之間也是如此。明明已沒了愛情,卻還要回憶從前的浪漫和海誓山盟,讓自己覺得分手就是不道德,就是背信棄義。

因為這個人:

◎ 在最艱難的日子陪過我。

◎ 在重病時照顧過我。

◎ 貧窮的時候不嫌棄我。

◎ 對我家人曾百般照顧。

◎ 在金錢上給過我資助。

所以,就算是沒了愛情,也要對他好,否則你就是個沒良心的白眼狼。事實上,你不需要因為內疚感去“愛”一個人,那是同情、報答、虧欠,卻已不是愛。

有個朋友,眼睛看東西模糊,交往了幾個男友都是因為這點而分手。

幾經波折遇見了現在的老公,當時他非常痛快,稱“只要相愛,我不在乎你的眼睛”。

憑著這份感動,他們走進了婚姻。

如今,朋友很難從老公身上找到當初的感覺,也感受不到他的愛。

老公經常出差,大半年才回家一次,還有幾次在他手機中發現了他和幾個女人的曖昧信息。即便如此,朋友還是沒法開口提分手,就因為當初老公的那句話,那份已很遙遠的感動。

如果分手,就背叛了那份“恩情”,為報答老公的“知遇之恩”,苦苦掙扎在沒了愛的婚姻里。

無獨有偶,我和另一個朋友聊天,他也在如此的掙扎中。

“我們家族三代婚姻都不幸福,但從沒有過離婚史。我爸覺得這是家族的驕傲,所以盡管痛苦,我也從沒想過真的離婚,想到離婚會給父母抹黑,給家族帶來恥辱,我就忍了。”

很多婚姻的維系,除了兩個人的內疚,還來自對家族和父母的內疚。

這些影響如此深遠,讓我們內心某處,被內疚牢牢束縛。

很多人不敢離婚,以孩子為借口。

這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孩子好,怕孩子承受不起父母的分離,實際上是為了緩解自己的內疚感,結果讓三個人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

最近我在看一本書《越簡單,越美好》,很認同作者對北歐人愛情態度的描述:“經濟的獨立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決定了兩個本是陌生的男女,因情生愛而組建起來的家庭,絕不會是因為物質、孩子或者雙方老人等這樣的因素而存在。”

可見,在他們的認知里,孩子并不會作為父母不離婚的借口,也不會成為緩解自己內疚的工具,而是告知真相。沒有誰可以剝奪另一個人知道真相的權利。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孩子都會慢慢接受,而不是接受被欺騙。

更普遍的是,我們周圍不少離異的家庭,孩子并不知情,甚至多年保持著“離婚不離家”的荒誕狀態。

其實,重點不在于離婚不離婚,而在于你人格是否獨立,脆弱的人會用內疚進行掌控,維系內心的虛弱與恐懼。

詩人徐志摩公布了和張幼儀的離婚消息,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樁非常著名的離婚事件。

徐志摩認為他們不應該繼續沒有愛情、沒有自由的婚姻生活。自由離婚,止絕苦痛,始兆幸福。

徐志摩在追求著一種心中的真愛,或許這和林徽因無關,因為最終他們也沒在一起,這只是徐志摩對內心真愛的勇敢追求。

如今,像曼婷這樣被束縛在無性、無愛婚姻里的人不在少數。

其實離婚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勇于面對自己,敢于直視你和伴侶之間已經沒有了感情,而不是活在虛幻的想象中。

影片《非誠勿擾》里面有這樣的離婚典禮——

葛優扮演的秦奮宣布:“今天見證我們共同的好朋友——芒果和香山結束他們維持五年的婚姻,從夫妻變回熟人。”“芒果,你誠實地回答我,從今往后,不論香山多么富有、多么健康、多么愛你,你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嗎?”

芒果:“不愿意。”

“香山,你誠實地回答我,從今往后,不論芒果多么漂亮、多么動人、多么愛你,你都不愿意和她在一起嗎?”

香山:“不愿意。”

“下面請二位互相交回戒指。”

雖然這只是電影中的一個情節,也有些理想化,但我們能夠感受到分開和在一起同樣重要、同樣神圣,完全沒有苦大仇深,更沒有用內疚捆綁彼此。

你的內疚最好你自己承擔

如果內疚成了維系婚姻的籌碼,愛情就已變質。

強迫自己“愛”一個不愛的人,壓抑就一定會通過其他方式呈現。

◎ 比如發生婚姻以外的情感。

◎ 比如把內疚投射給孩子。

“若不是因為你,我早和那個混蛋離婚了”,類似這樣的話我們可能并不陌生。當離婚受到良心譴責、引發巨大內疚時,“為了孩子”就成了最好用的借口,為內疚找到了合理的出口。

而這會引發孩子更大的內疚。

曾有一個來訪者小方,就是這樣被“催眠”長大的。

小方媽媽家境很好,可一場大病讓她陷入抑郁,正在那時候,她認識了小方的爸爸。小方的爸爸是個農民,家庭也很貧窮,卻無微不至地照料小方媽媽。就這樣,他們走進了婚姻。

婚后問題出現了,小方媽媽有思想又獨立,也有能力。在小方媽媽眼中,小方爸爸是個膽小怕事的人,整天唯唯諾諾,害怕沖突。

從此兩個人開始了無休止的爭吵,每次吵架,小方爸爸總蹲在角落默默抽煙,小方媽媽更加憤怒,說自己瞎了眼,甚至說小方爸爸根本就不算是個男人。

“要不是當初他照顧我,我才不和這么窩囊的男人結婚呢”,媽媽無數次對小方這樣抱怨。

很多時候,小方真的希望他們能離婚。

后來小方也明白,媽媽之所以不離婚,是因為爸爸救過她,離了別人會說閑話,這會讓媽媽內疚。

于是,媽媽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小方身上,什么事都要管她,非常嚴格,稱女孩要指望自己,男人都是軟弱的,根本靠不住。每次小方成績不好或不聽話,媽媽就會大哭,有幾次揚言不活了,活著沒意思、沒盼頭。

如今,小方也面臨著離婚,孩子才一歲,她老公也是個軟弱的人,當年媽媽的遭遇再次出現在了她身上。

“我哪兒錯了,憑什么他們的感情要我來承擔?若早一點兒意識到這個就好了。”小方這樣說。

現實中,小方父母這樣的情況并不罕見。

他們把對婚姻的不滿轉嫁給孩子,讓孩子來報答。他們通過讓孩子內疚控制孩子,控制自己的婚姻。

不得不說,這是可悲的結果。

平平淡淡也許才是情感真相

如果通過各種努力依然毫無進展,婚姻變成了折磨,就像掙脫不掉的牢籠,彼此毫無樂趣,沒有交集,或充滿了暴力與羞辱,只因為內疚而苦苦支撐,我們不妨好好反思一下,為什么會這樣。

張愛玲說過:“說好永遠的,不知怎么就散了。最后自己想來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當初是什么原因讓彼此分開的。然后,你忽然醒悟,感情原來是這么脆弱的,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凡……”

重要的是,我們要正視自己的情感真相。的確,大多數婚姻都慢慢變成了親情,沒了浪漫與激情,兩個人過著平淡的日子。這并不代表婚姻的失敗,反而是另一種在一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国县| 宜兰市| 柳江县| 长宁县| 汝南县| 油尖旺区| 武平县| 宜兰市| 敦化市| 手游| 陆川县| 安国市| 德安县| 江永县| 云南省| 曲水县| 邢台市| 三亚市| 海丰县| 泸州市| 越西县| 乌鲁木齐市| 凤阳县| 雷波县| 惠州市| 成都市| 通山县| 宁安市| 宜兰县| 东山县| 巴林左旗| 维西| 九台市| 班玛县| 镇远县| 绥芬河市| 惠安县| 阿克陶县| 泸溪县| 曲麻莱县|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