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面對情緒失控的親人,安慰只會適得其反
- 親密而獨立:活出邊界,活出自己
- 冰千里
- 3576字
- 2024-11-21 15:26:37
“痛的時候,我連撞墻的力氣都沒有”
強哥是我的好朋友。
強哥很堅強,屬于“打不死的小強”,名字也因此得來。
若你見到強哥,根本無法和這名字聯系起來,身子柔柔弱弱,俊美的娃娃臉戴著副黑框眼鏡,微翹的嘴唇自帶笑,讓你忍不住想靠近。
更重要的,強哥是個女人。
她是一家知名合資企業的銷售主管,性格樸實直爽,做事風風火火,說話像機關槍一樣“突突突”,不帶標點符號,思維活躍,聽她談話稍不留神就跟不上思路。
強哥的業績全公司第一,五年來一直如此,榮譽證書一籮筐。總裁讓她擔任銷售副總,全面負責銷售工作。
在家的強哥,洗衣、做飯、拖地,樣樣精通,女兒從小就自己帶,如今已上三年級。
她老公是語文教師,性格溫和,但強哥見老公就來氣,說他教女兒背背唐詩還行,在別的事上就像慢吞吞的蝸牛。
半年前,強哥病了。醫院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早期,大聲說話、咳嗽都疼得要命,只能一動不動地在床上躺著。
再次見到強哥是上周,她胖了不少,面色蒼白,神情疲倦,在我對面眉頭緊鎖,左手按著腰部,時不時嘆氣。我知道,她在忍著疼。
“知道這半年我怎么過的嗎?”強哥吐字緩慢,就像沒看到我吃驚的表情一樣繼續說道,“我都忘了自己是誰了,什么業績、什么獎金、什么銷售副總都見鬼去吧!痛的時候我連翻身都需要別人,連撞墻的力氣都沒有!”
看著這個“女漢子”,我竟一句安慰的話也說不出來。
強哥望了眼窗外,有只麻雀飛過,她略微沉默,繼續道:“這半年想死的心思動了不止一次,知道嗎?讓我難受的不是疼,而是覺得人活著太脆弱了!一次病就能讓人失去全部,什么目標、什么孩子、什么升職加薪根本不重要,上廁所需要有人攙扶,衣服都要別人給我穿。你說,這還算是活著嗎?”
我安靜地聽著,什么都沒說,只是一個勁兒給她續茶。
就這樣,過了沒多久,老公把她接走了,說是要去醫院復查,我盯著強哥坐過的沙發,陷入了沉思……
身體疼痛和心理疼痛
或許我們都有過類似經歷,不管什么職業、什么性格、什么年齡,你只要陷入某一種疼痛,一切都不重要了。
比如牙疼,在經受那種鉆心的痛時,你會想什么?你什么都不會想!你只有一種簡單到沒法再簡單的需要:求求你,別再疼了。
你甚至會求饒:“若不讓我疼,哪怕損失這個月工資,不再買衣服都行!”
這不是夸張,是事實。
女人生孩子時還會在意被人看見嗎?絕不會!她們所有精力都只在“什么時候結束”這個念頭上。
有一天,我的關節炎犯了,疼得滿頭大汗。這時,電臺打電話問我能否錄一期親子教育節目,我幾乎立刻喊道“不,我沒空”。
若是平常,我多半會同意,但在那一刻,我只想讓該死的膝蓋別疼了,沒其他任何需求。
這是個極其簡單的事實,很多人卻忽略了其中的意義。
一個人有某種劇烈疼痛或疾病時,就關閉了所有對外的通道,不管是聽覺、味覺、嗅覺,還是觸覺。
此外,關閉的還有物質需要,比如夢想與金錢、房子與食物、化妝品與升遷,還有情感需要,比如愛與自由、恨與嫉妒、羞恥、內疚、尊嚴、價值。
就像強哥在被劇痛折磨時,不僅工作變得不重要,連要強的性格都不重要了。不能獨自如廁,這簡直是奇恥大辱,而在那時,卻不得不放下。
準確點兒說,恥辱感在當時并不存在,只有疼痛過后,“奇恥大辱”之感才會出現。
你對一個餓了三天的人談理想,他連扇你耳光的力氣都沒有,還談什么理想?他只需要半碗米飯。
身體的疼痛人們或許并不陌生,而心理的疼痛由于不明顯,人們往往忽略其本質。
事實上,心理痛苦在發作期一點兒都不亞于身體的疼痛,且由于被他人甚至本人忽略,其后遺癥會更嚴重。
一個人陷入巨大的心理痛苦,同樣也會關閉所有對外的通路。
比如重度抑郁發作期間,根本不能從事正常的工作、學習、勞作,也不能愛,親子關系、夫妻關系都屬于累贅,至于睡眠,簡直是奢望。
此時,能量全部撤回,只集中于抑郁本身,其他不只是毫無興趣,而是毫無氣力。更有甚者,除了大把吃藥,就是躺在床上,連心理咨詢都沒力氣進行。
請記住,他們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你若不理解,可以參考我的好友強哥的經歷,她不是不想獨自穿衣服,而是不能。
在那一刻,他們就連這種選擇的余地都沒有。
心理疼痛帶來情緒失控
其實,平常人也會有這樣的心理疼痛,只是沒強哥那么嚴重,也沒有重度抑郁那么明顯而已。
你陷入一種沖突,就已經開始內心的疼痛,只不過就像感冒發燒一樣,沒牙疼來得那么迅猛。這時,你首先采用的是忍耐,也就是通常我們理解的抑制。
比如,付出得不到回報、伴侶的冷漠、孩子的叛逆、工作的失誤、和父母吵架等。你會疼,也會困惑,但它們最初只是在你內心翻騰,外在的你該上班還上班、該吃飯還吃飯,也會不那么自然地微笑。
旁人根本看不出來,也少有人去關注你內心在發生的絞痛。
當你的這種絞痛不能忍受時才開始外化,像強哥用手捂著腰,別人是會看到的。你可能不想上班、不想上學、拖延、遲到、沖孩子發脾氣、對小事苛刻評判、看不慣別人、喝悶酒、瘋狂購物、玩游戲等。
情緒上你也會有失控表現:發飆、憤怒、悲傷流淚、對抗、漫罵等。
你正在惡化,說明你的力量已無法隱瞞疼痛。就像強哥疼痛難忍時呻吟、女人生孩子時的叫喊一般,這是對外界求助的標志,救助是否成功決定病情的走向。你總會先向親密的人敞開,因為他們是安全的,只不過敞開的方式是情緒失控。
如果老公沖你發火、孩子突然反抗、父母突然流淚,這些就都是信號。越是沒理由,越是不可理解,甚至不可理喻,求助信號就越明顯。
對方正處在這樣的心理情景下:
◎ 心智下降,此刻的他不是14歲,不是40歲,而是4歲,請記住。
◎ 某些基本情緒暫時“停業”了,像內疚、羞恥等感受暫時“關閉”。
理解這一點十分重要。
不少父母向我反映,青春期的孩子都有過這樣的時刻:他們或大聲哭喊、淚流滿面、撕扯衣服、怒吼、摔東西,或賴床不起、不吃不喝、滿地打滾、打自己耳光、撕毀課本,甚至擊打父母、辱罵長輩,等等。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有時一陣兒,過去就好了,有時好幾天都如此,有時則間歇性發作。
面對這樣的情況,你往往手足無措,不明白孩子怎么突然變了,像不認識他似的。
震驚之余你會傷心,繼而憤怒,甚至絕望,會有如下反饋:長篇大論講道理、過度緊張、不理不睬、長吁短嘆。偏激點兒的開始對罵、怒吼、拳腳相向、趕出家門。
你如此反饋,用不了多久,最多幾周,你會發現孩子變了:他或更加瘋狂對抗、不寫作業不考試、癡迷游戲,甚至輟學;或沉默寡言、孤僻、躲到自己房間、行為詭異。
道理很簡單:他的求救信號,你沒接收到。你不但沒收到,而且認為他不正常了,還開始各種打擊,想把他打擊回你認為的正常。
他在你這里沒得到任何幫助,而且極大挫傷了他的自尊,激發了更大的疼痛。
外界指望不上,自己難以忍受,怎么辦?于是遁入某種幻想,比如轉移、破壞。嚴重的話,抑郁、強迫等癥狀開始出現。
準確點兒說,抑郁、強迫、輟學、網癮、對抗,都是一種保護。保護的是一種無助和絕望,因為真正的需要未被滿足。
面對情緒失控的人,安慰只會適得其反
面對諸如此類的情緒失控,你該怎么辦呢?
阿根廷影片《荒蠻故事》節奏清晰簡練,對人性的解剖刀刀見血,干凈利索地揭露了人情緒失控后極具破壞和黑暗的一面。
影片由六個獨立故事組成,前五個都因無法承接彼此的情緒,最終釀成大禍。最后一個故事,則用獨特視角向我們展示了如何應對愛人的失控。
一場豪華的婚禮正在舉行,新娘卻意外發現自己的新郎背地里出軌的情婦就坐在賓客席上。
新娘哭泣著質問新郎,絕望地奔向樓頂企圖自殺,并跟一個廚子做愛,被尋她而至的新郎發現后瘋狂揚言道:“我要得到你的一切,你的房子,你死了我正好擁有一切!只有死亡才能把我們分開!”
更瘋狂的事情相繼出現,新娘把新郎的情婦摔成重傷,和新郎的媽媽互相撕扯……
她已經完全失控,像個野獸一般,肆意摧毀著婚禮中的一切。
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影片結尾。
讓所有人意外的是,新郎忍住極大的恥辱和傷痛,緩緩走向新娘,并緊緊擁抱住了她,低頭狂吻。
燈光漸暗,激蕩的音樂也隨之變緩,新娘好像從夢醉中醒來一般,兩個人相擁在混亂的舞池中央,激情交融。
在那一刻,新郎理解了新娘的沖動,那是巨大的無助,只不過用摧毀的方式呈現出來。
一個人給你發出信號,重要的不是他怎么了,他為何痛苦,而是他為何給你看。
他是信任你的,覺得你是安全的,此刻你只需要看見這一點即可。
這里蘊藏的意義是:你不能讓對方覺得來找你是個錯誤。
即使對方表面上在沖你發火、推開你,甚至如影片中的新娘般羞辱你,你只需要像新郎那樣抱住對方,別說話,情緒失控的人任何語言都聽不到。
對方一旦被你抱住,不管是身體的還是心理的,他都會有強烈的現實感和穩定性。一旦感受到你的穩定,他的疼痛就會立刻緩解。
若他再次爆發,你要忍住情緒,繼續緊緊抱住他。
等對方情緒慢慢緩解,或一天,或一周,他恢復成人思維時,你再和他一起探索,那些難受與疼痛到底是什么。
關于“難受與疼痛到底是什么”的問題,我們在此不做討論。但,這還重要嗎?作為伴侶或其他親人,讓對方感受到溫暖與愛,還有什么比這更重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