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最差狀態的老師
書名: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3作者名: (美)海姆·G.吉諾特本章字數: 8387字更新時間: 2024-11-15 10:04:19
一位著名的攝影師向朋友講述了一個貧窮的印第安小村莊所經歷的痛苦和絕望?!皨D女們懷著孕,孩子們生著病,男人們還沒有工作。整個村莊破敗不堪,土地荒蕪貧瘠。”“那你做了些什么呢?”他的朋友問?!拔覍⑺麄兣某闪瞬噬嗥?。”攝影師回答說。
老師不能像這位攝影師一樣,只躲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后面。雖然老師是個職業,但始終要把關心人放在第一位。老師需要從容地應對各種壓力,需要表現出“壓力下的優雅”,需要給出有洞察力的回應,而不能做出沖動的反應。
所有老師的工作都很辛苦;孩子們不斷地提出要求,老師們必須不斷地給予回應。但是,有些老師的工作太辛苦了。他們把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了本可避免的對抗、本可繞開的沖突和本可阻止的斗爭上。每所學校都會有這種巨大的人力資源浪費。時間和能力被這些不必要的沖突和無用的爭吵所吞噬。
下面這些短文展示了在日常的課堂環境中,老師不恰當的言語和行為所產生的破壞力。
“你天生遲鈍嗎?”
“大家坐好。”老師對全班同學說道。有一個男孩仍然站在過道上。
老師很生氣地對他說:“阿爾弗雷德!你在等什么呢?還需要我專門去請你嗎?為什么你永遠是最后一個?為什么讓你坐下來要花這么長時間?你是天生遲鈍,還是有人讓你變成這樣的?”阿爾弗雷德畏畏縮縮地坐到了座位上。
老師開始讀詩,但阿爾弗雷德并沒有聽進去。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無聊的想象中。他幻想著老師去世了,而他則在全神貫注地安排著老師的葬禮。
老師永遠不能對孩子說出尖酸刻薄的話語,它們只會種下仇恨的種子,激發報復的幻想。這位老師本可以通過簡單的陳述表達他的意圖:“阿爾弗雷德,我要開始讀詩了?!贝蠖鄶岛⒆訉@種暗示都會做出積極的反應。如果阿爾弗雷德還是不坐下,那么老師可以堅定而不帶攻擊性地表達他的煩惱和期望:“阿爾弗雷德,大家已經準備好上課了,而你還在站著,這讓我很煩惱?!?
大錘下的美學
一位美術老師向他的學生們展示了兩幅畫。他讓學生們說出自己最喜歡哪一幅。12歲的亨利花了很長時間也沒回答出來。
老師說道:“亨利,我們可沒有一整天的時間等著你。如果你有腦子的話,趕快用它做個決定吧?!焙嗬呒t了臉,同學們都咯咯地笑了起來。
嘲笑學生至少是不符合教學原則的。反應慢的學生是不會被諷刺挖苦所治愈的。嘲笑無法解決心理上的問題。譏諷只會滋生仇恨,激起學生報復的心理。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的主要作用是為學生提供幫助。因此,這位老師可以對猶豫不決的亨利這樣說:“做決定不太容易吧。這真的很難抉擇。兩幅畫里都有你喜歡的部分。那么哪幅畫更能打動你呢?”
藝術不能用大錘來交流,美學也不能以不具美感的形式來教授。
長除法
九歲的馬特搞不懂長除法。他向老師尋求幫助。老師回應道:“我講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在哪兒?你從來都不認真聽講,就顧著玩。現在,你想要特別關照了。這里不是只有你一個學生,我不會為你開小灶的?!?
馬特回到了座位上,但他在腦海里已經決定如何在剩下的課堂時間里擾亂班級的秩序。
雖然老師很忙,但他也應該為馬特提供幫助。他本可以這樣說:“長除法的確不容易理解。我很希望現在有時間解釋給你聽。讓我們找一個雙方都方便的時間怎么樣?”
做作業時遇到困難很容易導致孩子們產生調皮搗蛋的情緒。他們害怕尋求幫助。經驗告訴他們,尋求幫助要冒著被訓斥的風險。所以,他們寧愿因為調皮搗蛋而受到懲罰,也不愿意因為無知而遭到嘲笑。如果老師們樂意提供幫助,這就是解決搗蛋行為的最好辦法。
辱罵
九歲的莫娜沒有按時完成作業。老師對她說:“你太懶惰了,粗心大意,毫無責任心?!?
課后,莫娜對老師說:“你顯然不太了解我。我不懶惰,也不粗心。我非常重視家庭作業。我也盡力做到了最好。我只在你的班級上了四十分鐘的課,所以你可能不像其他老師那樣了解我?!?
老師回答道:“這位無禮的小姐,你就是這樣的。而且,你真的很多嘴多舌?;厝ジ嬖V你的媽媽,讓她來學校找我。我想和她聊聊她這位口出狂言的女兒。”于是,莫娜哭著回了家。
辱罵是老師的大忌。它只能讓孩子也學會辱罵,滋生怨恨。孩子常常會透過老師的眼睛來看自己。老師對他的評價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
這位老師本可以很好地幫助莫娜維持她正面的自我形象。她可以這樣說:“謝謝你告訴我你很重視家庭作業。我對你的判斷可能太草率了?!边@樣的說法有助于恢復和諧的師生關系,表達善意。
侵犯隱私
11歲的珍妮特平日里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但現在,她正安靜地在書桌前沉思著。
老師:“你今天是怎么了?”
珍妮特:“沒什么?!?
老師:“來吧,你可以和我說。我知道你一定有心事。你有什么煩惱?”
珍妮特:“我沒什么煩惱。”
老師:“聽著,你在我這里可沒有秘密。我了解你的個性,我能覺察出你的情緒。你心情不好吧?”
珍妮特:“拜托,別再問了?!?
老師:“這位小姐,你這話是什么意思?我應當教教你什么是基本的禮貌,但今天我原諒你了。你不開心,甚至連你自己都不知道。我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珍妮特捂住臉,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一聲未吭。
珍妮特的老師出發點是好的,但他并沒有起到幫助的作用。扮演情感偵探的角色是有風險的。窺探會給人帶來不好的感受。禮貌應該保持距離。在沒有得到請求或許可之前,不應該侵犯學生的隱私。自我表露是個人的選擇,每個人都有保持沉默的權利。告訴孩子“我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是一種情感上的傲慢行為,無異于非法入侵。最好的辦法是謹慎而簡潔地給予幫助(有我能幫上忙的嗎?)。聒噪、冗長、嘮叨的幫助只會令人感到尷尬,反而會招致反抗和怨恨。
刻薄的質問
九歲的費利克斯向老師抱怨說,一個六年級的男孩用書打了他的頭。
老師:“他走過來打了你,就這么簡單?你什么都沒做嗎?你就是個無辜的局外人,而他是個徹頭徹尾的陌生人?”
費利克斯(眼含淚水):“是的。”
老師:“我不相信。你一定是做了些什么。我了解你。說到挑事,你最在行了?!?
費利克斯:“我真的什么都沒做。當時我只是站在走廊里,想著自己的事?!?
老師:“我每天都從走廊經過,怎么沒人打過我呢?為什么你總是能惹上麻煩?你最好小心點,不然總有一天,你會遇上大麻煩的。”
費利克斯把頭靠在桌子上哭了起來,而老師卻扭頭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在這件事中,老師在本該仔細聆聽的時候說了不該說的話。他本該承認事情的發生,但他卻否認了事實。他本該按照下面的說法反映出孩子的感受,卻對孩子進行了質問:
“一定很疼吧?!?
“這一定讓你很生氣。”
“你一定感到很憤怒吧?!?
“如果你愿意的話,可以把整件事寫下來,我看看我能為你做些什么?!?
對于正處于痛苦中的孩子,如果老師能夠真正理解他所經歷和忍受的事情,將會對他有很大幫助。
并不是好笑的事
十歲的安迪正在黑板前絞盡腦汁地解一道乘法題。他的老師說:“當你開口說話時,就是在對人類知識的總和做減法?!?
全班哄堂大笑。安迪沉默不語地站在那里。然后,老師讓另一個男孩去黑板上解題,告訴安迪豎起兩只耳朵仔細聽。
不過,安迪可能一只耳朵也聽不進去。他的思維已經飄到了教室外。
安迪早已學會屏蔽成年人所說的話,以此來躲避他們的攻擊。他學會了生活在幻想中,這樣他就不會遭到人身攻擊了。
老師并沒有幫助安迪走出孤僻,而是讓他更加封閉自己。安迪需要老師教他學會乘法,而不是摧毀他的自尊。雖然這并不容易做到,但我們必須克制自己以貶低別人為代價來證明自己很聰明的沖動。
名字代表什么?
一個叫作威特的男孩答錯了一道簡單的問題。老師說:“再多一點腦子,你就可以叫半個威特了。”同學們爆發出震耳欲聾的笑聲。男孩羞紅了臉,悻悻地回到座位上。
這堂課結束后,同學們開始無情地取笑威特。他們將老師的話改編成很多不同的外號,叫威特“半聰明”“半白癡”。威特實在難以忍受這樣的生活,最終轉學了。
老師就像外科醫生一樣,不能隨意地抨擊別人。這種抨擊所造成的傷害可能會是永久性的。
筆下的劇毒
16歲的湯姆在一次英國文學測試中考了不及格。他的老師是個小有名氣的作家,覺得這是個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于是,他在湯姆的卷子上寫道:“萬物皆變,唯無知不變。你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湯姆感到很悲傷。老師的話加深了他的自卑感。他毫不猶豫地就接受了這個評價,認為這符合他的自我形象,暗自為自己的命運和前途感到擔憂。漸漸地,他變得郁郁寡歡,不再參加社交活動,最后輟學了。
諷刺挖苦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它會摧毀孩子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它就像士的寧[1]一樣是致命的。尖酸的諷刺和辛辣的挖苦只會讓孩子身上被攻擊的特質更加明顯。
“你什么都不會嗎?”
11歲的卡爾打不開學校的窗戶。
老師說:“你難道連一扇窗戶都打不開嗎?你什么都不會嗎?”
卡爾漲紅了臉,低聲咒罵著回到了座位上。
這位老師的反應帶來的傷害是最大的。孩子們并不確定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對他們智力的公開打擊會刺痛他們心中最脆弱的地方。惡毒的批評并不能激勵孩子們進步;相反,它會打消孩子們的積極性。如果卡爾的老師就事論事,可能會給卡爾帶來更多的幫助。
他本可以這么說:“那扇窗戶又出問題了嗎?”這樣的話,卡爾就會松一口氣,感到如釋重負,會因為受到鼓勵而更努力地去開那扇窗戶。而且,他也會因為老師讓他免于尷尬而喜歡上這位老師。
“聽著,凡·高”
老師:“為什么沒有完成家庭作業?”
羅恩:“我一直在畫畫。我當時突然來了靈感,不想半途而廢?!?
老師:“你可真是個創作天才!就算停下一小時不畫畫都不行。聽著,凡·高!你的借口很有創造性,僅此而已。但在課堂上行不通。你也許能騙過你的媽媽,但你騙不過我。小伙子,我比你聰明得多。我了解你是哪類人:成天異想天開、沒什么才能的赤腳流浪漢。”
這樣的攻擊沒有任何好處,只會增加師生之間的隔閡??陬^上的敲打并不能讓孩子們表現得更好或是完善他們的人格,只會徒增仇恨。
如果這位老師對學生關于藝術的說法表現出興趣,就能夠得到更好的結果。他甚至可能會對現代藝術產生些許了解。在交流中展示對生活和藝術的尊重,比最富有想象力的申斥更能讓孩子增添做作業的動力。
“老師不該那樣說話”
12歲的史蒂文用鉛筆戳了芭芭拉。芭芭拉生氣地回頭看了他一眼,但沒說什么。史蒂文理解了芭芭拉眼神的意思。如果老師沒有像接下來這么做,這件事本該到此結束。而老師卻大聲威脅道:
“史蒂文,再這么干你就出去,別回來了!我受夠了你不停的干擾。你就是個害人蟲?!?
史蒂文尷尬地垂下了眼睛,但他露出一絲壞笑,向他的幾名同伴傳遞了信號,其他幾個孩子很快就來幫助了他。
“老師不該那樣說話,”魯斯狄大喊道,“這會傷害到我們的心靈?!?
“別自作聰明了,”老師嚷到,“這不關你的事。”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魯斯狄回應道,“侮辱會讓我們自卑的。”
“閉嘴,”老師怒氣沖沖地喊道,“你不是你兄弟的守護神。趕快住嘴吧!”
吵鬧平息了下來,教室里陷入了一陣沉重的寂靜,但課堂氣氛已經完全被破壞了。
“今天,我們將探討古老先知的教義中,關于仁慈和憐憫的概念?!崩蠋煷舐曋v道。
正當老師開始講仁慈的品德時,課堂上迸發出一陣假笑,但很快就停了下來。
這位老師的一系列做法會給學生造成傷害。他多余地進行了干預,采取了威脅的手段,沒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表現得非常粗魯,還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展示出虛偽的一面。他所講授的憐憫的美德完全是偽善:想要教導學生仁慈,那么你也需要采用仁慈的方法才行。
圍繞和平的戰爭
社會研究課上,15歲的勞爾說道:“我覺得我們應該解散聯合國。它什么也沒做成,只會吹牛。它能做的只有空談,空談,空談?!?
老師猛烈地抨擊了勞爾:“簡直胡說八道。你還太年輕,無法理解這些重大的事情。你對聯合國了解多少?你讀過相關的書嗎?讀過相關的文章嗎?你上次看報紙是在什么時候?你很無知。難道你不知道,沒有聯合國,就沒有了和平的希望嗎?”
這位老師可能是聯合國及其和平使命的忠實擁護者,但他給勞爾的回應卻挑起了一場新的戰爭。他的攻擊激起了仇恨,點燃了憤怒,招致了反擊。即使遭到挑釁,老師也不能貶低學生,而是應當有尊嚴地回應他們所表達的感受和內容,比如:“我知道你對聯合國有很強的敵意。你對它的表現深感失望,對它沒能采取行動而感到沮喪。不過,我們還有什么其他的選擇呢?”
關于公平失敗的一課
體育老師阿貝爾先生正在和一群孩子玩球。八歲的泰德突然哭了起來。
“為什么要哭?”老師問道。“因為你從來不把球傳給我。”泰德小聲說。
老師很惱火地看著他說:“你不是這里唯一的孩子。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平等的。你得學會等待。不要總是哭鼻子?!比缓?,老師就把球扔給另一個孩子了。
這位老師關于公平的口頭課程對于泰德來說是失敗的??拗暮⒆勇牪贿M去老師關于民主的訓誡。當孩子感到委屈時,最好的辦法是承認他的抱怨,表達出他的愿望。所以,阿貝爾老師可以這樣對泰德說:“哦,原來你是因為這件事才哭的。你想讓我現在就把球傳給你。接著,泰德,我這就傳給你?!?
老師可以冒險地表達自己的善意,這可能會讓事情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扯破的外套
九歲的喬斯在玩耍時不小心扯破了他的外套。他跑到老師面前,歇斯底里地哭著說:“我媽媽會殺了我的,她會剝了我的皮。”
“為什么你不更小心一些呢?”老師問道,“你媽媽不會殺了你的,但你應當為此受到懲罰。”
喬斯的情緒崩潰了,坐在地上傷心地大哭起來。老師借此機會教育全班同學都要小心謹慎,把喬斯當成了反面典型。
對于一位老師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表現出人道精神。當孩子受到其他人的譴責時,老師要安慰孩子;當孩子受到其他人的責怪時,老師要幫助孩子。一位富有同情心的老師會這樣說:
“你擔心媽媽看到外套會懲罰你。我來寫一張便條,告訴她這是一場意外?!边@張便條可能無法讓喬斯在家中免于挨打,但他在學校就不會受到傷害了。
無形的“屠殺”
下面這段話摘自一位實習教師的報告:
“今天,我在學校里目睹了一場無形的‘屠殺’:一位老師毀了30個孩子的生活。她把語言當作武器,在教室里進行了一場‘屠殺’?!?
“L夫人先是在盛怒中呵斥了一名遲到的男孩,以此開啟了這一天。然后,她又嚴厲批評了一名忘記做作業的女孩。再然后,她對一個抄作業的孩子惡語相向,又中傷了那名借給他作業的男孩?!?
“學校的一天才剛剛開始,但教室里的氣氛已經全毀了?!?
一位母親的證詞
下面是一位憂心忡忡的母親在兒子的班級旁聽一天后寫下的:
“在學校開放日,我有機會在兒子的班級旁聽一天,感受一名七年級男孩在學校的一天是什么樣的?!?
“我正趕上數學課,看到孩子們安靜地走進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打開筆記本。幾個小孩輕聲地聊著天。突然,一位穿著超短裙的年輕女士出現在門口,憤怒地皺起眉頭。她一言不發,只是打了個響指,朝走廊的方向轉了轉頭。孩子們重新整理了書本,拖著腳走出教室,排好隊。這位年輕女士對他們發出噓聲?!乙嵝涯銈兌嗌俅尾拍苡涀??老師不在時,誰都不能進教室!’”
“孩子們又溫順地走了進來。他們剛坐下,她又開始發出連珠炮似的提問:‘保羅,希望今天你不要給我惹麻煩。吉米,我真想知道,你的嘴能閉上哪怕五分鐘嗎?羅杰,你今天帶作業來了嗎?為什么沒帶?這可不是個好借口!來,我們現在檢查作業。有誰知道第一題的答案?’孩子們紛紛舉手?!?
“‘73?’”
“‘不對?!?
“另一只手使勁地揮舞著。‘78?’”
“‘不對。誰知道正確答案?直接說吧?!?
“‘75?’”
‘對了。沒有理由這么多人都答錯。這道題我們反復講過。下一題。’
“這個過程一直重復著,直到所有的作業都‘檢查’完畢。在這節課剩余的時間里,她讓一小組學生反復練習小數點的用法,而其他學生則在自己的座位上寫作業?!?
“下課鈴聲響起,我跟著孩子們一起去上語言課。老師讓孩子們翻開語法書,然后開始上課。她用低沉的聲音單調地解釋著狀語從句,然后指導全班在作業本上做填空練習。幾個孩子嘰嘰喳喳地討論著,不知道應該怎么做。老師告訴他們,如果剛剛他們認真聽講了,就知道應該怎么做?!?
“下課鈴聲再次響起。孩子們迅速地收拾好東西,拖著疲憊的步伐順著走廊走去上科學課。他們悄無聲息地坐下來,打開筆記本,等待著老師。老師來到了教室,是一位英俊的年輕男士,穿戴得無可挑剔。他皺起眉頭,小心翼翼地脫下夾克,掛在椅背上。然后,他拿起一把戒尺,用它敲打著桌子?!笥褌?,’他大聲說,‘還有那些不是我朋友的,斯隆、卡茨和科倫坡。下面這些動物屬于什么門?’”
“一個女孩舉起了手。‘B老師……’”
“‘你很無禮!’”
“‘但是,B老師,我舉手了!’”
“‘你是舉手了,你還張開了你的大嘴巴呢!’”
“緊接著是一串連珠炮似的練習,孩子們磕磕絆絆地說著各種動物門冗長的拉丁名字。每說一個名字,都伴隨著一次長戒尺的重重敲擊。然后,B老師走到黑板前,快速地畫出了另一種海洋生物,在旁邊寫下了它的名字和所屬的門。他提醒全班要仔細地記下來,因為這會是下次課堂測試的內容。”
“大家都認真地在筆記本上做著筆記,但一個男孩全神貫注地盯著黑板上的畫。然后,男孩舉起了手?!瓸老師,’他說道,‘它的殼上有一個洞?!?
“B老師看起來有些惱火。‘是的,杰弗瑞,那又怎樣?’”
“‘它有什么用?’”
“‘我不知道,’B老師厲聲道,‘那就是個洞而已。’”
“杰弗瑞還是很好奇?!y道沙子不會從洞里進去讓它難受嗎?’”
“‘不會……呃,好吧,也許會吧。但如果這個洞是沒用的,那它就會在進化過程中消失的。現在,我要發作業了,我希望在這節課剩下的時間里,你們以我的問題為基準進行獨立研究?!⒆觽兡厝プ鲎鳂I了?!?
“我回到家,為我所看到的事情感到震驚不已。腦海中不禁思緒萬千。竟然沒有人笑過。在這一整天,沒有一個人笑過……沒有老師對孩子表達過愉悅的情緒,沒有老師費心地去激勵過孩子。激勵不僅僅是師范學院所教授的一個程式化的科目……它是讓孩子為愛做好準備的過程。我們所稱之為教育的一切,都是在愛中孕育的。正是因為人類喜歡貝殼,才會給它取名字。這是人類與它親近、對它表示敬意的方式,即使這個生物不在眼前,人類也能在腦海中想到它。這種命名的行為就是愛的行為——無論對小數點、詞性和貝殼來說,都是如此。而這種愛的行為需要用熱情、關心、輕松、敏銳、溫柔和技巧來做好準備。但這些我統統沒有看到。老師們的做法更像是一種強行滲透的虐待企圖——對孩子們的‘強暴’。但即使這樣,我們還是要求孩子們必須做出回應。對于強暴行為,只有一種合理的回應。對女性來說,是緊緊合攏雙腿;而對孩子來說,就是封閉他們的心靈?!?
還有希望嗎?
令人悲哀的事實是,本章中的這些事情并不罕見。在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著這些場景。這些是老師能夠改變的嗎?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東方的國王買了一幅摩西的肖像。他的謀士們仔細地查看了這幅畫,斷定摩西是一個殘忍、貪婪和自私的人。國王感到很困惑,因為摩西是以善良、慷慨和勇敢的領袖而聞名的。于是,國王決定親自去拜訪摩西。認識了摩西后,國王說:“我的謀士們說錯了。他們完全誤解了你?!辈贿^,摩西并不認同這種說法?!八麄兛吹搅宋冶緛淼臉幼?,”他解釋道,“但是他們沒有看到我努力奮斗的過程。所以,他們不知道我現在變成了什么樣子。”
進步很少自然而然地發生。更多的時候,是通過審慎的努力而實現的。每位老師都應當意識到那些令人疏遠的態度、表達侮辱的話語和造成傷害的行為。這樣,他們就能更有能力、更謹慎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不再那么粗暴和挑釁了。
詹姆斯·喬伊斯曾說過:“歷史是一場噩夢,我正努力從中醒來?!痹谀撤N程度上,每個人的歷史中都有一些亟待從中醒來的恐懼:無形的規則,無理的限制,有害的信念。老師們不能固執地堅持那些未經檢驗的戒律,麻痹心靈的偏見和冷若冰霜的情緒。為了以孩子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老師需要時刻保持情緒上的靈活性。兒童與成年人之間的時間距離和心理鴻溝只能通過真正的同理心來彌合,也就是準確地回應孩子的需求而不受其影響的能力。
我們時代的脾性是鼓勵攻擊;好戰戴上力量的面具,對抗披上正義的偽裝。彬彬有禮常常被誤解為卑躬屈膝。老師們面對著越來越傲慢的孩子們,但他們卻不能“以牙還牙”。學習依賴于由同理心和禮貌所營造的情感氛圍。在與孩子們的日常相處中,老師們必須保持這些正在消失的美德。
結果能夠證明努力是正確的,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故事來理解這句話。
一個專橫的男人決定改變他對手下廚師的態度。于是,他將廚師喊了進來說道:“從現在開始,我會對你態度好些的?!?
“如果午餐晚了一點,你不會沖我大喊大叫了?”廚師問。
“不會,”老板回答。
“如果咖啡有點涼了,你不會潑到我的臉上了?”廚師問。
“不會,”老板回答。
“如果牛排煎老了,你不會從我的工資里扣掉牛排的錢了?”廚師接著問。
“絕對不會,”老板保證道。
“好的,”廚師說,“那么我也不會再往你的湯里吐口水了?!?
孩子們有太多的機會往我們的教育之湯里吐口水了。減少他們報復的欲望,對我們是有好處的。
沒人否認改變學校結構和課程內容的必要性。但是,正如本章中所說的那樣,教育中的許多問題都源自于師生關系。學校改革若想取得效果,這些情況必須做出改變。
注釋
[1]又名馬錢子堿,服用過量后有毒,微量則可作藥用。常見于鼠藥中。——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