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史教科書都講哲學始于泰勒斯,泰勒斯說水是萬物的本原。
泰勒斯是小亞細亞的米利都人。米利都是個繁榮的商業都市,有大量奴隸人口,自由民中的貧富階級斗爭尖銳。“在米利都,最初人民獲勝,殺死貴族的妻兒;后來貴族占了上風,活活燒死他們的敵人,火光照亮了城內的廣場。”[1]在泰勒斯時代,小亞細亞大多數希臘城市的類似情況很普遍。
米利都和愛奧尼亞的其他商業城市一樣,公元前7世紀和前6世紀時,在經濟和政治上有過重要發展。
最能證明泰勒斯生活年代的,就是他預言過一次日食,天文學家推算這次日食一定發生在公元前585年。其他現存的證據也證明他生活在這一時期。預言一次日食證明不了他有過人的天才。米利都與呂底亞是聯盟,而呂底亞又與巴比倫王國有文化上的交流;巴比倫的天文學家發現日食大約每十九年出現一次。他們基本能準確預言月食,但由于日食在一個地方可見,在另一個地方卻不一定能看到,這阻礙了他們預言日食。因此,他們只能知道到在某一日期該留意日食的出現,這或許就是泰勒斯知道的全部。無論是泰勒斯還是巴比倫天文學家,都不知道這種周期循環的原因。
據說泰勒斯到過埃及,給希臘人帶去了幾何學。埃及人知道的幾何學大體憑經驗,但沒理由相信泰勒斯得了出后來希臘人發現的那種演繹證明。他似乎發現了如何根據陸上兩點的觀察結果推算船在海上的距離,以及如何根據金字塔影子的長度計算金字塔的高度。其他許多幾何定理也歸在他名下,但這很可能是不對的。
他是古希臘七賢之一,七賢人人都有一句格言特別聞名。傳說泰勒斯的是:“水是最好的”。
據亞里士多德記載,泰勒斯認為水是本原,其他一切皆由水而生;他還提出大地浮在水面上。
水是萬物本原的說法可看作科學假說,而且絕不是荒謬的。二十年以前,人們接受的觀點還是:萬物由占水三分之二的氫構成。希臘人一直勇于大膽假設,但米利都學派至少準備用經驗驗證這些假設。關于泰勒斯,我們知道的很少,所以不可能全然復現他的學說,但對于他的米利都學派的后繼者,我們知道的要更多。因此,若是假設后繼者的觀點來自泰勒斯,也是十分合理的。泰勒斯的科學和哲學都不成熟,但足以激發人們的思想與觀察。
米利都派的第二個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比泰勒斯更值得關注,他的年代不詳,據說公元前546年時他六十四歲。他認為萬物的本原是一種簡單的原始物質,但不是泰勒斯所說的水,或是我們知道的任何其他實質。它是無限、永恒且無盡的,“它包圍著所有世界”——因為他認為我們的世界只是許多世界中的一個。這種原始物質可轉化為我們熟悉的各種實質,還可互相轉化。他對此給出了一個重要且著名的論述:
萬物起源于斯,萬物消亡復歸于斯,這是命運規定的,因為萬物按照時間的秩序,互相補償彼此間的不義。
無論是對宇宙還是人間的正義觀念,其在希臘宗教和哲學所占的地位,近代人是不易理解的。的確,我們的“正義”這個詞很難表達出它的意義,但又很難找出更好的。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似乎是:世界上的火、土和水應有一定比例,但每種元素(被看作是一個神)永遠企圖擴大自己的領土。而有一種必然性或自然法則永遠在校正這種平衡,例如只要有火,就有灰燼,而灰燼就是土。這種正義的觀念,即不逾越永恒固定的界限的觀念,是最深刻的希臘信仰之一。神跟人一樣要服從正義。這種至高無上的力量本身是非人格的,但它不是一位最高的神。
阿那克西曼德論證了這個原始物質不是水,或任何其他已知元素:因為已知元素若其中一種是原始的,那它會征服其他元素。亞里士多德記載他說,這些已知的元素彼此對立。氣是冷的,水是濕的,而火是熱的。“因此,若它們任何一種是無限的,其余的便不存在。”因此,原始物質在這場宇宙沖突中必須是中立的。
阿那克西曼德認為,在永恒的運動中出現了所有世界的起源。但這些世界不像猶太教和基督教神學里說的那樣是被創造的,而是演化而來的。動物界在演化;濕元素被太陽蒸發,便出現生物。人跟其他動物一樣也是魚演化而來。人肯定是從一種不同的生物演變而來,因為人的嬰兒期很長,若開始就這樣,肯定不能生存下來。
阿那克西曼德充滿了科學的好奇心。據說他是第一位繪制地圖的人。他認為地球的形狀像個圓柱。在各種不同記載里他說過:太陽像地球一樣大,或是地球的二十七倍、二十八倍。
他的創見總是科學而理性的。
米利都學派三杰中,最后一位是阿那克西美尼,他不如阿那克西曼德那樣矚目,但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進步。他的年代不詳,肯定在阿那克西曼德之后,而且一定活躍在公元前494年之前。因為這一年,波斯人鎮壓愛奧尼亞叛亂時,米利都被毀了。
他說氣是萬物本原。靈魂是氣;火是稀薄的氣;氣先凝結為水,進一步凝結為土,最后變為石頭。這個理論的優點是量化了不同實質間的區別,完全取決于凝結的程度。
他認為地球的形狀像圓盤,而且氣包含萬物。“正如我們的靈魂是氣,把我們結合在一起一樣,氣息和空氣也包圍著整個世界。”仿佛世界也有呼吸。
與近代正相反,在古時候,阿那克西美尼比阿那克西曼德更受人稱贊。阿那克西美尼極大影響了畢達哥拉斯及后來的許多思想。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地球是球形的,原子論者則支持阿那克西美尼的見解,認為地球像圓盤。
米利都學派的重要性不在于其成就,而在于其進行的嘗試。希臘智慧接觸到巴比倫王國和埃及,產生了米利都學派。米利都是個富庶的商業城市,與許多國家的交流削弱了原始的偏見和迷信。直到公元前5世紀初被大流士征服,愛奧尼亞始終是希臘世界在文化上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幾乎完全沒受巴庫斯和俄耳甫斯相關的宗教運動影響;雖然信奉古希臘宗教,但人們似乎并不虔誠。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的思考可看作科學假說,他們很少顯示出任何不恰當的神人同體的愿望和道德觀念。他們提出的問題都是很好的問題,而他們的活力也鼓舞了后繼研究者。
希臘哲學的下一階段和意大利南部的希臘城市相關,宗教色彩更強,特別傾向俄耳甫斯教義——在某些方面也更有趣了,取得了令人稱頌的成就,但科學性不如米利都學派。
注釋
[1]羅斯多夫采夫:《古代世界史》第1卷,第2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