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斯洛經(jīng)典心理學(套裝共3冊)
- (美)亞伯拉罕·馬斯洛
- 483字
- 2024-11-20 11:35:06
無動機的行為
并非所有的行為或反應都是受促動的,至少它們并不是普通意義上對需求滿足的追求,即對所缺乏和需要之物的追求。盡管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心理學家都不認同這點,但是在我看來這是再清楚不過的了。成熟、表現(xiàn)、成長或自我實現(xiàn)都是普遍動機論的例外,我們應該把它們看作表達性的而不是應對性的。下文——尤其是第十章和第十四章——將會對它們有詳盡的描述。
此外,諾爾曼·邁爾(Norman Maier)有力地喚起了我們對一種區(qū)別的注意。弗洛伊德學派的研究者常常提及這種區(qū)別,但他們從未將它清楚明白地表述出來。許多神經(jīng)癥或神經(jīng)癥傾向都相當于:對基本需求的滿足的沖動——出于某種原因——遭到阻撓或誤導,或者與其他的需求相混淆,或是過度沉湎于錯誤的方法。另一些癥狀則不是為了滿足基本需求,而單純是保護性或防御性的。它們沒有目標,只是為了防止受到更多的傷害、威脅或挫折。兩種癥狀之間的區(qū)別是兩名拳擊手,一名仍希望贏得比賽,而另一名顯然勝利無望,只想把痛苦和傷害盡量降低。
因為放棄和絕望都與治療的預后效果、學習的預期甚至長壽高度相關,因此,任何明確的動機理論都需要討論邁爾(Maier)的區(qū)分和克利(Klee)對這種區(qū)分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