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犯罪心理學“小白”的陰差陽錯
聽說我要寫一本關于“犯罪心理畫像師”的書,我的導師、師兄弟、師姐妹一時間在群里活躍了起來,大家熱烈討論的問題是,我能不能代表大家把“犯罪心理畫像師”這個話題說明白。
我的師門是國內、國外頂級的犯罪學團隊,其中有全國犯罪心理學專家,也有國際犯罪學會組織的領軍人物。論專業程度,我比許多師兄差得遠,甚至比一些思想新銳、當打之年的師弟也不如。
不肖子弟竟然要運用師門所學公開著書立說,如此不知天高地厚,一個不小心,沒準就要讓師門蒙羞。
想到這,我頓感壓力山大。
經過大半個月的輾轉猶豫,我終于把這個問題想通透,我決定只以自己的角度,來闡述這些年的個人經歷,包括在犯罪心理學領域的研究經歷、在司法案件中的實踐經歷,為讀者進行犯罪心理畫像師的通俗科普,揭開影視劇中那些“神奇側寫師”的面紗。
當然,對于案件中所涉及的人和事,我會使用一定曲筆掩護,以保護相關法律權利和偵查手段。
犯罪心理畫像師,在諸多影視作品,特別是美劇韓劇中頻繁出現,神乎其技地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側寫,破獲驚天大案。你是否和很多觀眾一樣,想要知道如下問題:
既然是通過講述自己的從業經歷,進行的一次通俗科普,那也不必使用學術論著的方式。就把自己在犯罪心理畫像領域的人生,作一個回憶札記吧。若是他日這本札記鬧了笑話,那是我以個人經歷,博讀者一樂,也與師門專業地位無關。若是他日這本札記為讀者所喜,請讀者們(或者你們的孩子)——報考我們西南政法大學。
這事兒得單獨提一行,給大家說。
謝謝。
這本札記記錄的是,一個犯罪心理學“小白”,如何成長成為犯罪心理畫像的“專業選手”。
我走進犯罪心理學的領域,純屬命運的偶然。我本是高考藝術考生,報考的是北京某傳媒大學影視編導專業,后來服從志愿調劑,才在陰差陽錯間,撞進了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的大門。
大學本科第一天報到后,我領到了屬于自己的軍訓作訓服和一條折疊小馬扎板凳,為期不到兩月的特殊軍訓開始了。報考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的年輕人基本都經過了身體素質的測試,我一介孱弱書生,在人群里顯得異常另類。
軍訓動員會是在操場里進行的,我記不得是年級總班長還是體育生代表作了新生感言講話,在講話的末尾,他高舉右手,高聲告訴大家,此刻步入刑事偵查的大門,便決意為打擊犯罪、維護正義奮斗終身吧!所有熱血青年都在喊著奮斗終身吧!奮斗終身吧!
那一刻,年輕的聲浪把我淹沒,高大魁梧的同學像挺拔的松柏把我包圍,我坐在自己的折疊小馬扎板凳上,有些不知所措: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在正式接觸到刑偵學科的課程之前,我對犯罪、偵查,甚至法律這樣的詞匯,是很陌生的。當時我腦子一下子空白掉了,原以為要拿筆的人生,莫非以后要拿槍?這跨度太大了。
人生充滿偶然,而偶然之中又蘊含著必然。選擇什么樣的道路,無法保證成功,但選擇什么樣的道路,可以決定你過什么樣的人生。
根據大學本科四年的必修課安排,我們學習了刑事案件偵查、物證技術、治安行政管理、法醫學等等,對警察這一職業有了較為初始的認知。
當然,我也在選修的課程里接觸到了“神秘的犯罪學”,課程開篇講到一種古老的理論叫“天生犯罪人”,源自犯罪學家龍勃羅梭。人為什么會犯罪?犯罪人的心理沒有規律或特征?如何抑制犯罪?這些內容讓我心神往之。
可是大學本科的選修課程極其基礎,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我暗自下決心,等以后畢業了,在工作中一定好好研究到案的犯罪嫌疑人。在這個時候,我已然改變了人生的選擇,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和訓練,一種潛移默化的東西改變了當年不知所措的小書生。如果不出意外,我應該和那些熱血的同窗好友一道,在畢業后,走上一線刑警的崗位,去親手打擊犯罪,維護公平正義。
我前面說了,人生往往充滿著偶然,我后來出了一場交通事故,在學校大門過馬路的人行橫道上被一輛新手駕駛的小車撞傷。
出現場的交警檢查了我的學生證,面露遺憾,考刑警估計是沒戲了。在經過了搶救之后,醫生連呼幸運,不過是腿腳留下了難以恢復的傷殘,只要還有明天,有什么不好?上帝給你關了一道門,總會給你開扇窗嘛。
剛剛做好選擇題,這怎么還撕卷了?
所學皆廢,未來該怎么辦?
正當我處于靈魂黑夜時,我的老師們給我開了一扇窗,引導我進入了另外一個新的領域,對,沒錯,就是犯罪心理學。老師說,既然無法手撕犯罪,那你就搞犯罪心理畫像吧。打主攻不行,當“僚機”給干刑偵的同學們提供輔攻,總可以吧?
人生像是一出曲折大戲,從年少時一心想要報考影視編導專業,從事文化藝術行業,到向往一線刑警的刺激生活,再到靜默如深、甘于寂寞的犯罪人心理研究,皆是不小的跨度。
研究犯罪人的心理,時時都得接觸陰暗和負面的信息,有時候讓人喘不過氣,感到壓抑,可是當看到案件偵破,真相浮出水面,冤屈得以伸張,這種感受像是穿破層層厚重烏云,迎來燦爛而耀目之光,這種浩氣當空的感覺讓人心旌激蕩,總能一次又一次喚起內心的使命感和青春熱血。
這一路跟隨導師學習犯罪心理學,成長為犯罪心理畫像專業人士,沉浸該領域,一晃就是15年。在這些年里,多次與團隊一道參與到離奇案件的偵破中,通過犯罪心理畫像,為偵破案件提供了輔助作用。
截至我著手寫稿,收到了師門發送過來的大量參考資料,這些塵封的文獻書籍、案例和犯罪心理畫像手記,足有數十萬字之多,打開手機看到各種留言:“好好寫啊,專業詞匯別弄錯!”“把畫像師故事講好,這個案例得用上。”“對,那個案例也別忘了……”
感覺有被整個“畫像師群體”集體愛到。
回想當年的自己,坐在操場里,被同學們宣誓般的呼喊所激蕩。這些青春熱血的年輕人,畢業后走上了一線的崗位,直面刑事犯罪,他們兢兢業業,沖鋒在前,有的負過傷,有的甚至犧牲殉職,那些青春面容,像是定格在了那個高喊要為打擊犯罪、維護正義而奮斗終身的操場夜晚。
我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我會用自己的方式,與大家同在。
偵探學創始人奧地利學者格羅斯將“偵查”描述為正義之劍和道義之劍。犯罪心理畫像師的責任,即是利用正義之劍打敗邪惡,而利用道義之劍,照亮人心。
研究犯罪心理的終極意義在于——天下沒有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