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犯罪心理畫像師的“日常”

(一)何為犯罪心理畫像

“犯罪嫌疑人是女性,30歲左右,熟悉注射等技能,她不能涂抹手指甲,因為她需要從事某些衛生或者醫療的行業……她在善日醫院工作過!”

這是著名韓劇《信號》(Signal)第一集中側寫師樸海英對15年前轟動韓國且懸而未破的“金允貞誘拐案”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刻畫,劇情中的他因為發現“金允貞誘拐案”真兇另有其人,然而警察當局高層為了掩蓋某些事項,強行結案,將犯罪嫌疑人的帽子扣到了已經死亡多年的某男性身上。樸海英頂著巨大的壓力,不顧上級和同事的勸阻,當著電視媒體的面,公布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形成震懾,逼得真兇設計出逃從而露出了馬腳,終被警方抓獲。

這個案件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案件,最終促成了韓國公訴時效的修改。

我身邊很多的朋友,都是通過這部劇而了解到了韓國側寫師這一職業。故事里的側寫師樸海英,屢次力挽狂瀾,鎖定真兇,實在是塑造得極為成功的人物。

那么側寫師到底是什么?聽起來像是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側面描寫。從該劇看來,側寫師是韓國警務部門中的一種專業警務人員,其職能在于通過對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分析刻畫,從而為廣域搜查部門提供目標的特征。

實際上,側寫師從事的,可不是“側面描寫”,而是“直面”犯罪嫌疑人的種種心理痕跡,從而對其特征進行描繪鎖定,其就是犯罪心理畫像活動。可以這樣理解,側寫師和犯罪心理畫像師,是同一工種,只是韓國司法體系下的稱謂不同。

饒是如此,犯罪心理畫像也有很多叫法,它是一個引進的術語:Criminal Profiling,指的是在偵破案件時,從現場情況與作案環境因素出發,依據已掌握的情況,對犯罪嫌疑人進行現場心理痕跡解讀,對犯罪嫌疑人相關的行為、動機、心理過程、心理特點等分析,進而形成對犯罪嫌疑人的人物形象及活動征象的描述。

劃重點,犯罪心理畫像可不是畫出犯罪嫌疑人的“圖像”,它和電視劇《獵罪圖鑒》里的嫌疑人肖像畫像師,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我在第一次接受課程之時,也犯了同樣的錯誤,誤將“此畫像師”,理解作了“彼畫像師”。

當時,導師建議我日后將犯罪心理畫像作為“一技傍身”,我暗自吃了一驚,我的美術水平尚停留在初中水平,難不成要從頭學習繪畫?

淵博的導師當即會意,我定是將肖像畫像師和犯罪心理畫像師二者混淆!在刑事犯罪的現場,可能出現目擊證人,他們不知道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名字,可是卻因為目擊而對犯罪嫌疑人的長相有一定印象記憶,偵查人員有時會請他們進行人物畫像拼圖,從而形成對犯罪嫌疑人長相的大致圖畫,為后續的辨認、抓捕工作提供幫助,這一情節,在TVB的警匪劇里經常出現。

可見兩種畫像師,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可謂“畫骨”和“畫心”之別。

犯罪心理畫像也有多種稱謂:犯罪人特征剖析(offender profiling)、心理的畫像(psychological profiling)、犯罪人格畫像(criminal personality profile)、行為畫像(behavior profilng)、犯罪現場畫像(crime senne profiling)和犯罪偵查分析(criminal investigative analysis)等。

目前我國使用的通行譯法,以犯罪心理畫像為準。犯罪心理畫像最初起源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20世紀70年代他們成立了行為科學部(BSU),其中一些著名的專家如約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羅伯特﹒雷斯勒(Robert Ressler)等,他們通過對犯罪行為背后的犯罪人個性的重點研究,最后終于創立了一種被稱為犯罪現場分析(crime scene analysis)的犯罪心理畫像技術。之后,這類方法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與完善,成為在西方被廣泛采用的“心理畫像”偵查輔助技術。

韓國的犯罪心理畫像發展較早,在警隊中已經形成了側寫師這樣的職業工種。對于犯罪心理畫像的研究,我國起步則相對較晚,在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在國內得到局部運用。

那么,我國是否也有和上述韓劇之中樸海英一樣的側寫師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应用必备| 郑州市| 巴里| 道孚县| 玛曲县| 拜城县| 曲阜市| 济南市| 清丰县| 桦南县| 定结县| 西乡县| 镇江市| 三亚市| 武邑县| 岑巩县| 新化县| 衡水市| 宝丰县| 永德县| 巴里| 海口市| 萨迦县| 子洲县| 荔浦县| 农安县| 白城市| 安溪县| 宣化县| 子洲县| 辽宁省| 保靖县| 阜康市| 万安县| 达尔| 进贤县| 雅安市| 甘肃省| 上犹县| 甘肃省| 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