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阿疏族長

這人雖然帶著很重的口音,但耶律大石聽得明白,卻正是契丹官話,想來這人是個貴族,方能夠說得一口流利的官話。

耶律大石聽了此言,頓時道:“阿疏族長請放心,你既有冤情,來到了中京,我必會讓你見著主上。”說著便招呼延慶與顏宗文兩人:“大哥,二哥,我們一起幫忙吧。”

呼延慶與顏慶文兩人聽了,也忙上前幫助。

顏宗文見這胖子委實不好扶,當下就道:“不如我去前頭村落里找人幫忙,尋個牛車方便這位族長躺下,否則的話,也不好挪動。”

呼延慶看看這些人都是形態兇悍,不似善類,雖然也是落難求助,也不敢單獨留了耶律大石在,當下就讓顏宗文前去尋車,自己陪著耶律大石在此等候。

在此期間,也不免打聽這些人的來歷,只是這些人都語言不通,而唯一能通語言的那個族長阿疏,卻是傷勢沉重,只問得幾句,就開始閉目不語了。

過了許久,就見著顏宗文與一個老農,趕著輛牛車來了,當下諸人將那胖子扶上牛車,趕進城時,天色已黑。

耶律大石便道:“不如阿疏族長先到驛館休息一夜,也尋個醫者來治個傷,我明日幫您去向鴻臚寺遞上文書,再等候陛下召見,如何?”

但那阿疏卻仿佛若驚弓之鳥,只道:“我在這中京人地兩疏,亦不知道相信誰為好。既是郎君相救,我也只信得過郎君,不如就請郎君收留我一夜,我自會有重禮相報。”

耶律大石無奈,只得道:“只是我家中狹窄,貴族這么多人,只怕安置不下。”

阿疏道:“無妨,我們這些人,都是風餐露宿慣了的,只須一片空地,就可安置他們。”

果然到了耶律大石家中,只阿疏一人住了客房,其余部族皆是席地一坐,就可安歇。

耶律大石這邊叫了醫者過來替阿疏治傷,又于次日將這情況報與鴻臚寺。鴻臚寺就派了人來,與阿疏錄了情況,并逐字與他看了,阿疏就取出信物來,鴻臚寺忙將奏書遞于宮。

此事還須從半年前說起。

自澶淵之盟以來,宋遼設立互市,雙方貿易往來,一年有數百萬乃至上千萬之巨,便是邊貿稅收,一年也足有百萬之數。

雖然澶淵之盟時約定,大遼每年從大宋得三十歲幣,后來又增至四十萬,看上去似是大宋破財,大遼占了極大的便宜,但這歲幣通常根本沒進中京,就在邊境的榷場花得精光。自從有了榷場交易,看似雙方互相往來,然而大宋繁華,諸事無不具備,而大遼艱苦,能與大宋貿易的東西不多,早年只有一些牛馬駱駝等物,后來也多一些玉石、皮貨、織毯等。然而中原的茶葉、藥材、布帛等皆是大遼最缺的,尤其是大遼貴族最喜歡追逐大宋的風行時尚,有時候數百牛羊,換來的不過是幾箱新制絲綢,甚至宋人從邊貿中進了黃金玉石,回頭打制成精美首飾,又加倍掙了回來。

雖然兩邊也都有對邊貿的管制,比如宋人限制能制火藥的硫磺等物,還有圖書等,而大遼限制的是馬匹,以免宋人得到良馬,增加軍事實力。但私下交易卻是難免,尤其是邊貿流通中,大遼貴族想要大宋的東西太多,而大遼能與之交易的東西太少,以至于大遼每年都為流進大宋國庫的錢財發愁,至于貴人們私自販運良馬鐵器流入大宋,也是屢禁不止。

在遼圣宗時代,大宋每年就能從榷場貿易中抽稅百萬以上,及至后來,情況日益嚴重。大遼有識之士,為之也憂心忡忡。互市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在互市過程中,經濟強大的一方,對經濟弱小的一方,形成的不公平卻是讓人警惕的。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也有人不斷地想辦法去挽回邊貿中的不對等情況。阻止錢財外流。奈何貴人們享受慣了來自大宋的奢侈品,怎么努力也不能減少這些東西從大宋進口的額度,反而連年增長。但這歲幣在邊境上左手進了大遼的地盤,右手就在榷場換成貴族們所要的奢侈品流回宋境了。如今大遼境內,市場流通宋人銅錢,甚至比大遼的官制銅錢還管用。

為了減少瓷器方面的進口,從圣宗朝起,大遼就大力鼓勵漢民開窯燒瓷,經數十年之功,在各地也有了多家瓷窯,雖然這些窯工多半是唐代末年入遼的定窯、磁窯等工匠后人,燒出來的瓷器有很濃重的唐三彩風格,也能夠仿大宋傳入的一些新瓷,但工藝上就差了許多。且大宋也不斷提升瓷器的精美程度,最頂尖的瓷器,貴人們還是愿意花大量的國帑去大宋進口,尤其是一種“雨過天青”的秘色瓷,更是大遼怎么也模偽不了的。但至少大遼有了自己瓷器,除了一些頂尖的瓷器還是要從大宋購入,在邊貿上瓷器這一塊就能夠減少許多的開支。

但茶葉與絲綢之類的需求卻無法替代,所需的茶樹與桑樹都生在南方,更是大遼完全無法替代的。況大宋的諸物皆是大遼所喜,汴京城里流行什么,中京城里隔上幾個月之后,便也會流行什么。越是文化高維度的東西,越是大遼向往的。

且大遼畢竟占地極廣,一邊開通西域商路,充當了大宋與西域諸國的交易中轉,由此獲利。另一邊又于極東之地,發現大海之濱,竟有一種珍珠可充邊貿,喚東珠。

對于珍珠的喜好,那是從遠古就開始的,而此前珍珠通常出于南方,尤以合浦珠為貴,稱為南珠。但大遼卻在極東之地的女真部,發現一種珍珠,可與南珠媲美,便稱為東珠,自此大量征用,既是中京貴族爭相使用,更是用于邊貿上。

而大宋之邊,因為五代時南漢后主劉鋠為了采珠,設立稱為“媚川都”的部門橫征暴斂,令得溺死者眾,民怨頗多,在宋太祖登基之后,為愛護民力,就停止了這一行為。只有商人到南方以代價騙取疍戶下水,低價購入,高漲賣出。但宮庭女眷對珍珠的熱愛卻因為這一禁止行為更加狂熱,后妃面靨競貼“珍珠妝”,得寵的后妃,甚至能夠戴上滿頭是珍珠制成的“珍珠冠”。

而大遼開始用珍珠換取邊貿收入之后,竟是獲得極大的追捧,轉眼之間,珍珠從宮庭后妃御用之物,到了汴京富戶也能壯著膽子消受一下的東西。而珍珠很快也躍居大遼邊貿交易貨物排名第四的位置。

而東珠的火熱,也帶動了女真部另一罕有物的珍稀,那就是海東青。

海東青是生于遼東的一種鷹,以純黑為極品,純白為上品,白而雜他毛者次之,灰色者又次之。海東青雖然是極為兇悍的猛禽,但個頭卻不大,看上去跟鷓鴣差不多大。但這種鷹之所以走紅,就是因為它擅捕天鵝。

東珠乃是極東之地有一種特殊的蚌所產,于水面結冰之時成熟,通常獲得東珠有兩種方法。一是由捕珠女在極冷的天氣裸身潛入深海去捕撈,但是遼東與合浦不同,合浦采珠人潛入深海雖然危險,但至少是極南之地,氣候溫暖,只有潛海之危,官方采珠已經是被宋太祖視為傷民之舉而禁止了。然遼東是極寒之地,在冬天入采珠,對采珠人之殘酷,遠勝合浦。

因此上還有一種采珠方式,就是當地有一種天鵝,愛吃海蚌,冬天的時候天鵝用嘴鑿穿冰面,把蚌肉和珠子,吃到嗉子里。女真人就放海東青去捕天鵝,取出天鵝嗉子里的珍珠,把天鵝腦給海東青吃。

但偏生不巧,大遼有四季捺缽的習慣,而冬捺缽,通常是到松嫩兩江交匯處的鴨子河邊,聚臣屬部族,一起歡聚,這也是加強對諸部族統治的方式。而也也會有與各部族共同放鷹捕獵,將獲得的大魚為宴,稱之為“頭魚宴”。而因為海東青既有這種捕獵天鵝而得東珠的特性,又加上海東青個頭只有天鵝三分之一,卻能夠以小博大,更是貴人們所喜。以至于后來每年的冬捺缽,不止有“頭魚宴”,更是有皇帝親自率先縱放海東青捕捉天鵝,飲宴相慶,稱之為“頭鵝宴”,并與“頭魚宴”并稱為冬捺缽的兩樁最生要的大遼皇室盛宴。

自然,不管是征收珍珠,還是用海東青捕獵,并不是從宋遼貿易才開始的,從立國之初,海東青就是女真部向大遼皇室的貢物。而隨著大遼國力日盛,對海東青的需求也越來越頻繁。

乃至于冬捺缽以海東青博天鵝,都成了定例。乃有規定曰:“皇帝每至,侍御皆服墨綠色衣,各備連錘一柄,鷹食一器,剌鵝錐一枚,于濼周圍相去各五七步排立。皇帝冠巾,衣時服,系玉束帶,于上風望之。有鵝之處舉旗,探騎馳報,遠泊鳴鼓。鵝驚騰起,左右圍騎皆舉幟麾之。五坊擎進海東青鶻,拜授皇帝放之。鶻擒鵝墜,勢力不加,排立近者,舉錐刺鵝,取臘以飼鶻。救鶻人例賞銀絹。皇帝得頭鵝,薦廟,群臣各獻酒果,舉樂。更相酬酢,致賀語,皆插鵝毛于首以為樂。賜從人酒,遍散其毛。弋獵網釣,春盡乃還。”

皇室更立鷹坊小邸,對海東青倍加關愛。夏日怕熱,便立于玉石上;冬日怕它冷,置于繡墩:夜晚少睡,以防過肥;到了換羽時候還要觀察糞便、揣度肥瘦,也要觀察精神,若有不佳,還要專門的醫者開藥處方。

而為了保障東珠與海東青的進貢量,需要女真人在五國部捕捉,形成一條朝貢之種,稱之為鷹路。為了保障鷹路的順利通暢,就需要有人專門進行督辦。而大遼就為此專門派來銀牌天使督辦此事,所謂銀牌天使,就是由皇家派出,佩戴皇帝專授的銀牌,可以令地方官員皆要聽令的使者。

銀牌天使為了完成任務,也必會女真部族中,尋找合心意的辦事之人。

而完顏部落,就在大遼征斂鷹路的這個時間崛起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原县| 南部县| 策勒县| 定襄县| 高雄县| 峨眉山市| 体育| 郯城县| 富蕴县| 太原市| 阜南县| 沙洋县| 广安市| 河间市| 姜堰市| 菏泽市| 宜宾市| 揭西县| 红河县| 东兰县| 建始县| 通许县| 林州市| 杨浦区| 邹平县| 兴文县| 西乌珠穆沁旗| 石首市| 上虞市| 辽阳市| 轮台县| 从江县| 郴州市| 晋江市| 无极县| 绥德县| 贵州省| 铁岭县| 德格县| 新余市| 镇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