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 第53章 把朱高給我綁了,吊到旗桿上!
- 第52章 這逆子竟然管親侄子叫老弟,真是氣死咱啦!
- 第51章 大明晉王朱管我叫老弟?
- 第50章 大孫,你格局還是低了!
- 第49章 朱元璋的生日禮物
- 第48章 大孫,咱大明的制度怎么就錯了!
第1章 他已經(jīng)沒有了往日的意氣風(fēng)發(fā)
洪武25年。
深秋時節(jié)。
紫金山上,所有的樹木都枯萎了,顯得有些荒涼。
懿文太子的墓碑前,出現(xiàn)了一道佝僂的人影。
他伸出手,摸了摸懿文太子的墳?zāi)梗蹨I止不住的往下流。
“皇兒!”
“你還真夠狠的。”
“你連個交代都不留下,就這么走了?”
“你以為咱是那種殺人不眨眼的人?”
“你怎么就不明白咱的意思呢?”
“大明百廢待興,民不聊生,普通百姓可養(yǎng)不起這么多王公貴族!”
“有飯吃,有衣穿,已經(jīng)很不錯了。還有很多人,吃不上飯呢!”
“那些王公貴族,仗著自己曾經(jīng)和咱浴血奮戰(zhàn),橫行霸道,無惡不作!”
“怎么能讓他們?yōu)榈溡环剑俊?
“殺了他們!”
“殺了這些敗類,還咱大明一個太平盛世!”
這位白發(fā)蒼蒼的老者,就是朱元璋,他從一個乞丐,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不過,他已經(jīng)沒有了往日的意氣風(fēng)發(fā)。
只留下一副行將就木,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的孤獨和悲傷。
比起這一切,他更難受的,是大明江山,億萬黎民,不知道該把希望寄托在誰身上的無助與絕望。
朱元璋自朱標(biāo)死后,終日以淚洗面。
他很看好朱標(biāo),已經(jīng)開始讓他批閱奏章,學(xué)習(xí)監(jiān)國。
他已經(jīng)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太子的身上。
但是,由于與他的政見不同,太子說他殘暴好殺,所以,他才會郁郁寡歡,染上風(fēng)寒,英年早逝。
太子的死對朱元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也是朱元璋心頭的一塊心病。
“皇兒啊!”。
“你死了,咱也要讓你兒子繼承我的位置!”
“咱的意思是,朱允炆!”
“江山是我親自打出來的,只有你們一族才配得上!”
朱元璋嘆了一聲,道:
“你在世的時候,一直跟我說我要仁慈,要仁慈。”
“咱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殺過人了。”
“不過,今天我要向你道歉,因為咱要殺人了!”
“你又不是不知道,允炆還小!”
“那些戰(zhàn)將,他壓不住!”
“咱不能連累咱的子孫后代!”
“所以,想要讓允炆坐穩(wěn)皇位,咱就必須幫他鏟除所有!”
“只有這樣,你能瞑目!”
朱元璋說罷,便在懿文太子墓前拭去淚水。便垂頭喪氣的朝著山下走去。
當(dāng)他來到山腳下時,原本的頹喪之色已經(jīng)褪去,變得更加堅定和兇狠。
在山中,他就是一個慈愛的父親!
相反他就是這座大山之下的君王!
作為一國之君,就要盡到自己的責(zé)任。
為了蒼生,為了和平!
侍衛(wèi)隊長二虎看到朱元璋從山上下來,趕緊上前,將衣袍蓋在了他的身上。
“皇上!”
“早上的秋露涼,你可以多穿一點。”
朱元璋連連搖頭,說不用。
“沒事,咱還能撐得住!”
“讓他們離咱遠(yuǎn)一點,我要出去轉(zhuǎn)轉(zhuǎn)。”
“是!”
朱元璋正在一條大路上閑逛,忽聽得朗朗書聲傳來。
“粒粒皆辛苦。”
朱元璋一聽“憫農(nóng)”二字,頓時眼前一亮,下意識的朝著那所私塾走了過去。
朱元璋站在窗前,吸引了幾個孩子的注意。
幾個孩子伸長了脖子,看著這位古怪的老人,嘴里還在念著詩詞,目光不時的落在教室前面的少年身上。
很明顯,這幾個孩子對這個少年十分忌憚。
似乎是意識到了什么,少年猛地抬頭,看向那名學(xué)生。
就在他準(zhǔn)備訓(xùn)斥自己的弟子的時候,突然看到一位老者站在外面。
少年微微一愣,隨即禮貌的站了起來,對著窗戶鞠了一躬。
“不知道貴客駕臨,還請貴客見諒!”
朱元璋和那少年對視了一眼,這一眼雖是短暫,但他的心卻是怦怦亂跳。
“雄英?”
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多個兒子,還有很多個孫兒。
可是,他唯一寵愛的孫兒,卻是朱標(biāo)之子朱雄英。
有一次,他摟著朱雄英,得意洋洋地告訴文武百官,大明未來三代明君,指日可待!
足見他對朱雄英寄予厚望。
只可惜朱雄英在八歲那年就病逝了。
朱元璋為表沉痛,不但罷朝三天,又親下詔書,追贈朱雄英為懷,以表哀思。
但是,在朱雄英下葬之日,他的墓卻遭到了盜墓者的盜掘,這令朱元璋大為光火。
不但陪葬品都給偷走了,連朱雄英的尸體都不知所蹤。
為了不讓天下人恥笑,朱元璋將這件事隱瞞了下來。
而是讓錦衣衛(wèi)的人,秘密的去查。
只可惜,這十年來,盜墓賊始終沒有落網(wǎng)。
如今見到那個和朱雄英很像的年輕人,朱元璋心中又燃起了熊熊烈火。
甚至,他的呼吸都有些粗重了!
如果雄英還活著,大明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朱雄英和朱允炆的身份,那是天壤之別。
朱允炆之母呂氏,其父在朝中也只是個小小官吏。
常氏是朱雄英的親生母親,是開平王的嫡女,地位崇高,地位非凡。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朱元璋也不會讓朱允炆一個人扛起國家大事。
朱允炆一是天生文弱書生,二是他的家世并不好,連朝堂上的將軍們都對他不滿,更不要說鎮(zhèn)壓九域諸王了。
所以,朱元璋在朱標(biāo)死后近半年,就把朱允炆立為皇太孫的原因。
這么做,固然可以穩(wěn)固自己的帝位,卻會讓大明元氣大傷。
一旦北方的戰(zhàn)爭開始,大明就再也沒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了。
但只要朱雄英沒死,所有的問題就都解決了!
他的祖父是開平王常遇春,而藍(lán)玉則是他的舅舅。
朝中的武將,大部分都是藍(lán)玉、常遇春的弟子。
有兩尊大神鎮(zhèn)守,大明的將士們,再也不敢造次了。
那些將軍們都消停了,自己也省得自己為了子孫后代,大開殺戒。
當(dāng)然,前提是,這個年輕人真的是朱雄英!
不然的話,所有的計劃都是空中樓閣。
朱元璋現(xiàn)在很想沖上去,拉住他的手,質(zhì)問他還認(rèn)得?
但理智卻在提醒他,要冷靜,要顧全大局!
朱元璋對著年輕人拱了拱手,打了個招呼。
“哪里哪里,我正好經(jīng)過這里,聽得這里的書讀得很好,所以就來了。”
“打擾了先生教書,還望見諒!”
年輕人笑瞇瞇的看著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