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1.儲位
天啟七年(1627),八月夏夜。
在京師信王府內,一個相貌俊朗,眼神深邃,身著緋紅親王常服的少年,正望著天上的星月。
待他的思緒回到現實,不禁嘆了口氣,臉上布滿了煩悶。
“殿下是否還在擔心陛下的病情?”
說話的男人是個年輕白凈的小胖子,很明顯是個太監。
“是啊……”
少年的回答有點敷衍。
他想的哪里是這個?
作為一個四百年后的財經學生,現在的信王朱由檢,他剛才想的是在他那個時代大名鼎鼎的《明朝那些事兒》上的內容啊。
現在纏綿病榻的天啟皇帝朱由校,確實和原來的朱由檢兄友弟恭,感情很好。
但對于他這個穿越者來說,天啟皇帝的病情,現在已經不再是他要憂慮的問題。
此刻,縈繞在朱由檢心底的,已是另外的更加重大的事情。
據他讀過的《明朝那些事兒》上的記錄,就在這幾日,天啟皇帝將會病亡,而十七歲的自己將兄終弟及,成為大明的皇帝。
《明朝那些事兒》號稱是按照正史寫的,應當是可靠的。
但這個皇帝是那么容易接手的嗎?
首先,號稱九千歲的大太監魏忠賢就很可能不會讓自己順利繼位接掌權力。
如今朝政大權都在權閹魏忠賢的手里,他憑什么心甘情愿擁戴自己,拱手交權呢?
其次,此時的大明已是一個爛攤子,不好收拾了。
“得益于”前面歷任皇帝的荒唐透頂和官僚地主的腐朽貪婪,如今大明已是國庫空虛,官員腐敗,大族腐朽,百姓失望,外敵環伺。
陜西大量民變,后金強人皇太極……
這些,便是現在的朱由檢左右為難的問題:到底是在王府玩兒一輩子,還是利用前世的專業和知識,造出個中興的大明。
他腦海突然現出一個瘋狂的想法:要是諳熟明史的當年明月做個太監待在自己身邊,該有多好啊……
這時,他的侍從太監王承恩看他煩悶,忍不住關心道:
“殿下不要太難過,對身子不好,陛下吉人自有天相,一定會好起來的!”
朱由檢的心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夠解決的,于是只能笑笑:
“我心里有數,也不早了,承恩,你去歇著吧,我還跟往常一樣,看看小說就睡,不用伺候著了。”
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似的,笑道:
“對了,讓你去弄的那兩本禁書,可曾到手?”
王承恩差點掩嘴偷笑,但還是馬上忍住,做賊似的從衣袖里摸出那兩本書:《三國演義》和《金瓶梅》,遞給了朱由檢。
朱由檢一把搶過來,還露出唬人的表情:
“不要說出去,否則,再切掉你的西瓜,去吧。”
王承恩暗暗覺得現在的信王無論說話做事,都似乎與之前有所不同,但他因為極為忠順,卻也不愿多說什么。
他立即表現出一副懂事的表情,臨走還不忘叮囑:“殿下,您別累著了。”
他的忠誠程度,可謂聞名后世,讓人悲涼,因為正是他從始至終陪著歷史上的崇禎皇帝走完一生,直到最后一起在那棵歪脖子樹上上吊殉國。
朱由檢轉身回到書房坐下,看了一會兒書,不禁開始喃喃自語:
首先謹慎處置權閹魏忠賢,然后大力起用人才,再然后,陜西的民變和后金的皇太極、多爾袞也要謹慎應對……
另外不剛愎自用,不濫殺無辜,不玩兒水……這個大明估計還是能穩住的。
他打開一個密封匣子,里面都是一些他這兩個月來收集和整理的重要資料。
對明朝的事兒,他其實只知道大概,幾乎都是從《明朝那些事兒》上了解來的。
放在最上邊的一本書,便是《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七部,記載的正是天啟和崇禎兩朝的重要事情。
這是朱由檢默寫出來的手抄本。
有了這本書,他至少可以避開一些以前崇禎所踩過的雷。
接著,他又拿出一本冊子。
這本冊子記錄的,正是權傾天下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并提督東廠的魏忠賢的資料,乃是自己從朝廷邸報和《明朝那些事兒》上整理出來的。
傳說魏忠賢與皇帝乳母客氏結成對食(夫妻),糊弄皇帝,結黨專權,貪污腐化。
在這新舊交替的關鍵時刻,此人雖不一定謀朝篡位,但嗜權如命的他,絕對有可能為了終身掌權鋌而走險。
英宗朝天順四年,就曾發生過一場權閹曹吉祥據兵叛亂圖謀自立的事件:曹石之變。
若不是英宗命好,叛軍有人提前泄密,英宗能否善終,恐怕還是個很大的問題。
要知道,此刻的魏忠賢手里就有著一些兵權。
天啟皇帝這兩天就要駕崩,臨終前便會傳位于自己,而魏忠賢這個人極有可能阻止自己接位掌權。
而自己接位以后,想要掌握權力,想要整頓朝政,也不可能不與之發生沖突。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自己必須提前弄清他的大概情況。
匣子中還有另外一些冊子,記載著自己能夠想起來的,來自后世的一些可能有用的記憶和知識。
遠期的事他不確定能做到何種程度,但在被選為皇帝之后為了掌握住權力而不得不首先進行的鏟除魏忠賢的行動中,他想盡量完成得利落點兒。
而叫王承恩弄來的那兩本書,則是用來消遣解壓的,畢竟現在的確壓力山大。
而且,《三國演義》還可以用來學學謀略,《金瓶梅》,當然是用來了解這個時代的官僚、地主和底層的情況的。
紫禁城養心殿,乃是明朝司禮監辦公的地方。
人都說離皇帝越近,權力越大。
司禮監的位置正好說明了這個問題,它距離皇帝的寢宮乾清宮,幾乎就只隔著一個養心門。
而負責宰相職能的內閣,距離皇帝則要遠得多,還在紫禁城的東南角。
再直白講,其實司禮監就是皇帝的秘書處(辦公廳)。
此時的養心殿書房內,一個頭戴貂蟬冠,身著緋紅坐蟒袍,眼神兇悍的大太監,正和眾親信謀劃著什么。
此人正是外號副皇帝,人稱九千歲的魏忠賢。
他原來出身貧苦,因為喜好賭博欠下大筆債務,不得不凈身入宮。
但不識字的他,在宮中混了多年都沒有起色。
直到十幾年后勾搭上天啟皇帝的乳母客氏,成為天啟皇帝的頭號寵臣,這才躥升為司禮監掌印太監,一品上公,也從此被諂媚為九千歲。
掌印太監負責按照皇帝和內閣的意思批閱奏章,俗稱批紅。
但若皇帝是個貪玩兒或懶政的,就比如嗜愛木工的天啟皇帝這樣的,司禮監便能代替皇帝,肆意批答內閣呈遞的奏章,決定國家大事。
魏忠賢就是因此成為朝廷的實際統治者的。
此刻,房中的魏黨個個都是當朝手握重權的大人物。
包括魏忠賢之侄寧國公魏良卿、內閣首輔黃立極、次輔施鳳來、吏部尚書周應秋、兵部尚書崔呈秀、兵部尚書霍維華(管侍郎事)、刑部尚書薛貞、錦衣衛指揮使田爾耕。
掌管整個朝政的內閣,掌管人事的吏部,掌管兵權的兵部和錦衣衛,掌管司法的刑部,竟全都是魏忠賢的人。
不難想見,整個大明已被魏忠賢控制成什么樣子了。
他的勢力遠超前朝的大太監王振、劉瑾等人,可謂大明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權閹。
這也是為什么朱由檢會對接掌帝位萬分謹慎的原因。
此刻,魏忠賢正瞇著眼睛,再次打量著跪在房中的小太監:“你說皇后方才鼓動陛下明兒個召見信王?陛下立馬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