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丈量天下
- 南明冠冕:弘光
- 逢高人
- 2125字
- 2024-12-02 08:59:00
就在稍早之前,朱由崧在大營中接到蒲子山現祥瑞消息,本來一眾文武都在議論紛紛。
連朱由崧都懷疑是否自己身邊人刻意為之,誰料大營外忽有一人前來求見,正是這李輔國。
人如其名,李輔國長了一副國字臉,身著大明飛魚服,腰間佩掛繡春刀。
若不是盧九德點明其身份乃是司禮監隨堂,朱由崧定會以為來者是一位錦衣衛。
朱由崧端坐于正中,沉默不語,文武官員分坐兩旁,唯有盧九德站在他左側。
此事乃盧九德刻意為之,因為古代以左為尊,他要擺出姿態給李輔國看。
自從祥瑞之事開始,他便聯想到一個人。
崇禎九年,人人都在談論韓贊周是大內第一高手,傳言玄之又玄,甚至說他能手撕猛虎。
盧九德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在他看來,韓贊周真正厲害之處,是善于引導大勢為他所用。
當他看到韓贊周義子出現在此,幾乎便可斷定,祥瑞是韓贊周所為,如今派人來邀功。
說起來,韓贊周年紀比盧九德還小得多,但這個南京守備太監,從權力上就力壓鳳陽留守太監一籌。
李輔國依禮上前拜見福王,微微側身,雙手奉上一個寶匣。
朱由崧饒有興致地看著這個華美箱子,使用螺鈿工藝制成。
螺鈿工藝是將貝殼薄片鑲嵌于木器之上,從而形成各種精美絕倫的圖案。
且不說匣子本身如何巧奪天工,單是其上鑲嵌的龍形圖案,而且是五爪金龍,便足以讓人浮想聯翩。
李輔國恭敬道:“啟稟殿下,此乃天降祥瑞,名曰‘登天尺’,奉南京守備韓太監之命,特來呈上。”
盧九德站在福王左側,眼中精光一閃,果然沒猜錯,只是此事不宜拆穿。
盧九德問道:“李隨堂,你此行是想說明,祥瑞應在福王殿下身上?”
李輔國并未多加解釋,而是徑直打開盒子,其中放著一柄尺形玉器,首尾兩端以純金包覆,中間運用浮雕技法,刻有大篆的“登天”二字。
朱由崧雖然覺得東西精美,但此物簇新,一眼假,不開門,東西也不是老的。
但祥瑞這種東西,古往今來,從來都沒有開門的,全是為了政治宣傳而出現。
以前曾聽過《推背圖》里一句話:黃河水清圣人出。
顧炎武《日知錄》就統計過,明正德河清,“世宗以興王即位”;泰昌河清,“崇禎以信王即位”
如果黃河水清就是圣人出,那么以上的兩次黃河水清,該怎么解釋?
所以祥瑞本身并沒意義,而是在于背后想達到什么目的。
朱由崧問道:“韓贊周是何意,此處并無外人,都是我大明忠臣。”
他實則在暗示,李輔國亦是忠臣,當屬自己人。
李輔國也聽出弦外之音,恭敬趴伏在地,將寶匣高舉于項。
“韓太監愿奉福王殿下,試問天高幾許。”
朱由崧心道,‘欲與天公試比高,問天尺,正好用來丈量天下。’
“如今我大軍受阻,難以進入南京,你看本王距這天,尚有多遠?”
朱由崧徑直問道,就是想知道韓贊周可以怎樣助他一臂之力。
李輔國也不隱瞞,說道:“韓太監此時正在浦口子營,說服提督操江劉孔炤來投福王殿下,只需稍作等待,下臣相信很快會有佳訊傳來。”
李輔國已經直接稱臣,等同表白成功。
場內眾人之中,反應最為強烈者當屬阮大鋮。
因為他本就打算親自去面見劉孔炤這老對手一面,說服他反正。
只是沒想到韓贊周比他更早一步,也深深看向李輔國。
“劉孔炤乃劉基之后,出身勛貴,本王早就內定他遲早會歸順于我。
韓贊周該不會是想慷他人之慨吧?”朱由崧覺得韓贊周誠意不夠。
李輔國知道這次來面見福王,是韓贊周刻意培養自己,在新皇帝面前表現機會,自己必須把握住。
“如今駐守高郵的鄭鴻逵,乃是韓太監舊部。
而且,我手下率領三千勇衛營,俱愿為殿下赴死。”李輔國朗聲道。
————《明史·孫應元傳》記載,勇衛營就是在原御馬監管轄的騰驤左、右衛,武驤左、右衛等四衛中,選拔精銳組成一衛,名曰勇衛營
朱由崧對勇衛營這個名字沒有感覺,乍聽之下,也不夠霸氣外露。
但是場內武將們的心里,卻像炸鍋一樣。
勇衛營三個字,在他們眼中,無異于天兵天將。
阮大鋮也覺得有必要提醒福王,道:“殿下,勇衛營是從禁軍精銳中,抽調其中最優秀尖兵者,組成的頂級部隊。
京軍雖十萬,能用者唯六千勇衛營而已。”
————(這句勇衛營評價,出自明末清初劉獻廷,曾經參與修明史。)
朱由崧沒想著這么樸實無華的名字背后,居然是大明最強悍的野戰特種部隊,但是阮大鋮明明說有六千人。
朱由崧問道:“為何只剩下三千人?”
李輔國拱手道:“我這三千勇衛營將士,乃是崇禎十六年新建,屬于新營。”
朱由崧聽罷,略顯失望。
李輔國看出來,連忙說:“殿下,老營勇衛營仍用舊式訓練,但我新營卻采用新式夷人技法與裝備。
勇衛雖只有三千人,然個個披甲,全軍新式配備葡萄牙火槍,裝備精良,較之老營更強。”
————(1639年,耶穌會教士畢方濟力主“購西銃以資戰守,葡萄牙火槍就是斑鳩銃,詳細寫在作者的話。)
“全軍披甲就已經很強了,而且還是全員配備葡萄牙火槍?”朱由崧驚喜道,這種數據實在太強。
黃得功突然出列道:“恭喜殿下,我曾負責訓練京城的老勇衛營,如今殿下擁有新營三千人,當真是如虎添翼。”
一眾文武紛紛上前祝賀。
朱由崧在前世讀史料時,就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就是無論從任何數據看來,即使北境淪陷,只剩下南明。
弘光帝立國之初,大明的各方面綜合實力都很強,憑什么偏偏輸給一群流民之后,甚至輸給那些游走于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半野人。
朱由崧沉吟道:“韓贊周與劉孔炤既都在浦口子大營,一個乃忠心耿耿的大太監,一個是本王世代忠良的勛貴。
本王有何懼哉,李輔國,帶本王親往,我要讓他們親眼看看,天究竟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