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身之道:唐浩明評點曾國藩日記
- 唐浩明
- 1546字
- 2024-11-04 16:12:27
016.求人治事之道
這一天曾氏思索求人與治事兩件大事。
關于求人這件事。他需要的人有四類:一是主政一方的朝廷命官,二是為軍營辦理行政事務的紳士,三是協同作戰的綠營兵士,四是自己招募的勇丁。如何得到有用之人,他總結有三點:一為訪察。訪是訪求,要有強烈的求取之心,好比兇猛的禽獸求食,好比貪心的商人求財。察是察看,訪到了人,還要察看此人是賢或不肖,察看其人的誠與否。二為教化。教是教育,教授才干,增益其所不能。化是感化,以身作則,使其潛移默化。三為督責,即以獎罰制度來督促其成功、責備其過失。
在治事上,曾氏需要治理的事情也有四類:一為用兵打仗,二為籌集軍餉,三為管理部屬,四為與上下左右的交往。如何來治理這些事情,他也總結了三點。一為剖析,即盡量把事情細分。一件事情擺在眼前,先把它剖成兩部分,再由兩部分分為四部分,再由四部分分為八部分,剖得越多,事情的細密處、隱藏處就越彰顯,這就好比一個虱子在神箭手紀昌的眼里就變成了車輪,也好比神刀手庖丁看牛筋骨的窾隙一樣。二為簡要,即簡明扼要。曾氏認為,一件事情不管多復雜、多么千頭萬緒,其緊要處總是可以用一兩句話來表達的。這就好比一個人的身體,盡管很龐雜,但其穴位并不多,也好比一本大部頭的書,提要鉤玄的話,亦不過幾句而已。凡管理大眾的道理,必須簡易,才能讓他們明了照辦;若過于復雜,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說將無所適從。三為綜核,即隔一段時期就要將所辦之事綜合起來檢索核查一次,這就好比讀書治學一樣,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復習所已知的。對于軍事、吏事,則每個月有功課,每年有考核。對于餉事,則每一天要有流水賬,每一個月則要有匯總賬。所有這些,都要以后來的勝過前面的為好。天天都要在心里研究這些事,白天做事,夜里思考。對于主政一方的總督巡撫來說,能這樣做,就大致可以了。
人們說起曾氏來,或說他是政治家、軍事家,也或說是理學家、文章家,其實曾氏一生所做的最主要的事業,還是在于統率一個團隊。他的第一個頭銜應該是管理家,如同一個大型企業的董事長。這篇日記談的是他作為一個管理家的思考,尤其是治事之道所談的剖析、簡要、綜核三點,的確是實干者的經驗之談。對于我們每個辦事(不管辦大事還是辦小事)者都極有借鑒作用。
【原文】早起,至沈寶成營內一查,辰刻歸。飯后清理文件。旋小睡。寫楊厚庵信一件。閱韓文。中飯后熱極,小睡。習字一張,清理各文件。酉刻與王壬秋久談,又與牧云談。夜與牧云、少荃在樓上乘涼。早睡。
本日思求人約有四類,求之之道約有三端。治事約有四類,治之之道約有三端。
求人之四類,曰官也,紳也,綠營之兵也,招募之勇也。其求之之道三端,曰訪察,曰教化,曰督責。采訪如鷙鳥猛獸之求食,如商賈之求財;訪之既得,又辨其賢否,察其真偽。教者,誨人以善而導之,以其所不能也;化者,率之以躬,而使其相從于不自知也;督責者,商鞅立木之法,孫子斬美人之意,所謂千金在前、猛虎在后也。
治事之四類,曰兵事也,餉事也,吏事也,交際之事也。其治之之道三端,曰剖晰,曰簡要,曰綜核。剖晰者,如治骨角者之切,如治玉石者之琢。每一事來,先須剖成兩片,由兩片而剖成四片,由四片而剖成八片,愈剖愈懸絕,愈剖愈細密,如紀昌之視虱如輪,如庖丁之批隙導窾,總不使有一處之顢頇,一絲之含混。簡要者,事雖千端萬緒,而其要處不過一二語可了。如人身雖大,而脈絡針穴不過數處;萬卷雖多,而提要鉤元不過數句。凡御眾之道,教下之法,易則易知,簡則易從,稍繁難則人不信不從矣。綜核者,如為學之道,既日知所亡,又須月無忘其所能。每日所治之事,至一月兩月,又當綜核一次。軍事、吏事,則月有課、歲有考;餉事,則平日有流水之數,數月有總匯之賬。總以后勝于前者為進境。
此二者,日日究心,早作夜思,其于為督撫之道,思過半矣。咸豐十年六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