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虛假的教化
- 以四夷之血,成就恢弘盛唐
- 三悔人生
- 2008字
- 2024-12-03 00:05:00
徭役,是封建時代繞不開的一個話題。
在唐朝時期,徭役其實是比較復雜的,因為唐朝的徭役分的比較多、比較雜。
唐朝的徭役可以大致分為三種:正役、雜役、色役。
所謂正役,其實就相當于是打仗時候的民夫,運送糧草是很重要的事情,甚至在前線將士不足,支援又尚未到位的時候,往往民夫就會先頂上去。
戰(zhàn)場的危險暫且不說,就說糧草運輸就是耽誤不得的大事兒,所以正役的勞動強度是很高的。
不過正役也有一點好處,那就是持續(xù)時間短,唐朝規(guī)定正役的時間是二十天。
當然了,如果真的遇到戰(zhàn)爭,就比如大唐這次的北征持續(xù)了一百天,不可能頻繁的更換民夫,這些民夫多服正役的時間就會被折算到后代的身上。
理論上來說,在唐朝,如果服過了二十天的正役之后,以后就只需要服色役便可,但這也只是理論上的。
實際上如何……馮智彧也不敢把話說死。
雜役,從名字上也能看得出來干的是雜活兒,比如開鑿運河、修建城墻或宮殿、修繕河道等等都是雜役。
正役的好處是只需要服二十天,但可能有生命危險,而雜役一般沒有生命危險,但壞處在于雜役的時間長。
有多長呢?通常來說也是二十天,不過卻是每年二十天,持續(xù)四十年。
是的,你沒有看錯,四十年,嚴格來說是四十三年,因為唐朝規(guī)定十六歲開始就需要服徭役,直到五十九歲以上的老人才會免除徭役。
最后就是色役。
色役其實不像是字面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么不堪,而且還是唐朝徭役里面最好的一種了。
色役可以說是唐朝的專屬,主要是去王公貴族、達官貴人家中做事,運氣好一點的就是掃掃院子,做做搬搬抬抬的小活兒,運氣差一點的會被主家分配到莊子里種地。
運氣奇差的,也就是遇到不當人的主家,那就不一定了。
其實不難看出,色役就是為了官僚貴族階層服務的一種徭役制度,而且里面有很大的貓膩。
比如正常來說,女性是不需要服徭役的,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鎧甲和內(nèi)甲的制作需要用到女性。
不過這種情況下,女性服徭役能夠抵扣家中男丁所需要服的雜役。
按照唐朝規(guī)定,如果不是特殊情況的話,十六到二十一歲的人服徭役主要以雜役為主,二十一歲以上的人才會服正役,而且只是有可能。
但是,因為色役的存在,貓膩也就產(chǎn)生了。
有很多人家會選擇讓十幾歲的女兒去服色役,而正常情況下女性是不需要服徭役的,女性服徭役可以抵家中男丁的徭役。
后面的就不難想象了。
……
馮智彧說讓那些突厥俘虜去服徭役,自然不可能是正役,畢竟正役是和戰(zhàn)爭相關的,哪怕是和平時期也是給戍邊將士運送糧草。
這件事關系太大,誰都不放心交給突厥俘虜去做。
正役不可能,色役也是不可能的,原因也很簡單,達官貴人都是惜命的,誰會愿意讓俘虜為自己做事?
所以,馮智彧所說的,自然是讓這些突厥俘虜去服雜役,而且還是開鑿運河、修繕河堤之類的重體力勞動。
七盤山下,皇家莊園。
說是莊園,其實就是個莊子,只不過建設的好了一點、奢華了一點罷了。
皇帝親自下地耕作的秀已經(jīng)做完了,大部分的官員都已經(jīng)被遣回去處理事務了,僅有馮智彧等一眾秦王集團的人被李世民留了下來。
“你的想法好像還不錯。”李世民一邊坐下來,一邊示意馮智彧等人也坐下。
“有了這十萬人,能夠極大地緩解我大唐百姓的壓力,尤其是今年遭災的綿、始、利三州,可以借此免除這三州百姓的徭役。”
“微臣就是這樣想的。”馮智彧坐下后說道。
“不過不止如此,畢竟遭災的地方免除徭役雖不是慣例,但基本都會免除,以免發(fā)生民變。”
“十萬人抵扣三個州的徭役,很明顯是過量的,陛下可以從前兩年遭受旱蝗兩災的州縣中挑選出情況比較嚴重的,用這十萬俘虜?shù)膭谧鞯挚鬯麄兊尼嬉邸!?
“微臣覺得,這才是真正的以仁治天下。”
“嗯……”李世民微微點頭,然后將目光投向了長孫無忌等人。
“你們覺得呢?”
“微臣認為可以。”長孫無忌率先開口。
“昔日漢臣陳蕃曾有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我大唐前兩年受災頗為嚴重,災情的影響直到現(xiàn)在都未能完全消弭,更何況我大唐如今戰(zhàn)事稍歇,還有旱情困擾。”
“此時正是一屋未掃的情況,又怎么能顧慮更多呢?”
“現(xiàn)在回想起來,臣等此前或許都沒有想過,這可能才是真正的教化之法。”
“輔機說的是。”柴紹和長孫無忌是老搭檔了,又都是皇親國戚,因此緊跟著開口道。
“對于百姓來說,最為看重的就是朝廷的仁政。”
“我們大唐以仁對待百姓,而對于百姓來說,這樣的仁政才能讓他們的生活更好,或許比所謂的寬仁更能吸引他們歸附我們大唐。”
“嗯……”李世民聞言,眉頭緊鎖地低下了頭。
因為玄武門之變的原因,他是很注重名聲的,因為只有好的名聲才會盡可能的消弭玄武門之變給他帶來的壞名聲。
其實對于李世民來說,魏徵的想法和馮智彧的想法誰對誰錯無所謂,關鍵是誰的想法能夠起到效果。
此前,他一直覺得以德服人的做法挺好的,因為這能很直觀的體現(xiàn)出他的“仁”,但是現(xiàn)在看來……
“陛下,其實對于教化一事,臣不知道是一直沒人發(fā)現(xiàn),還是說發(fā)現(xiàn)了但沒人敢說。”
就在李世民仍在糾結的時候,馮智彧的開口讓李世民乃至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了起來。
“什么事?”李世民的語氣有些急切。
“教化,真的能夠做到嗎?”馮智彧語出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