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以彼之矛
- 以四夷之血,成就恢弘盛唐
- 三悔人生
- 2080字
- 2024-12-02 00:06:00
“子游?”馮智彧不開口,但李世民可不打算放過他。
“陛下……”見躲不過去,馮智彧輕聲笑了起來。
“有些事情,還是別讓微臣去發表意見了,不然的話……有些話可能比較難聽,且不容易被承認。”
李世民頓時來了興趣:“哦?你要是這么說的話……”
……
人都是有些反骨在身上的,有些時候,明知道即將到來的話語可能不是什么好詞兒,但還就非得聽聽。
李世民現在就是這樣。
只不過,他并沒有能夠如愿,因為有人接了他的話茬。
“啟稟陛下!”魏徵越過長孫無忌等人,站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微臣認為,陛下您所提到的第二種想法就是極好的。”
“將這些俘虜分化到各地,能夠很好的避免他們聯合起來引發騷亂,同時也可彰顯我大唐以仁治天下的決心!”
……
魏徵低著頭,雙手拱起,似乎李世民不答應他就不起身。
李世民則是皺著眉頭,但目光并沒有看向魏徵,而是看向了一旁的馮智彧。
不只是李世民,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柴紹,甚至就連孔穎達等一眾儒學大家也都看向了馮智彧。
“陛下。”
馮智彧遲遲不開口,作為臣子,長孫無忌自然也不能讓李世民下不來臺,因此選擇在這個時候遞上一個臺階。
“畢竟是經歷過戰爭的俘虜,這樣決定恐怕還是有些草率,微臣認為還是要觀察一段時間的,最起碼要篩選出那些脾性暴躁容易與人起沖突的。”
“最低最低,也得篩出那些有過作奸犯科歷史的人。”
“嗯……”李世民微微點頭。
“的確,是朕考慮不周了,這些不穩定因素還是要剔除的。”
“子游,你覺得呢?”
“回陛下,微臣倒是挺想聽聽魏尚書還有沒有其他的想法。”李世民話都說到這兒了,馮智彧自然不會繼續閉口不言。
“魏尚書,您還有其他的想法或者是措施嗎?”
“沒有了。”魏徵抬起頭,眉頭緊鎖,一時之間猜不透馮智彧在想什么,但又只能回答。
“那么……”馮智彧聞言,嘴角微微一翹。
如果是馮智戴在這里,他立刻就能知道,自己這個弟弟又要開始為難人了。
而且目前在長安,除了馮智戴以外沒人知道,以前被這個弟弟為難過的人……最起碼都會當場下不來臺。
“首先,我有個問題想要問問魏尚書。”馮智彧嘴角的笑意不減,但卻不給魏徵思考的時間便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草原的民風向來剽悍,與我們漢人的溫良不同,甚至就連道德方面都有差異。”
“據我所知,在草原遭遇凍災、雪災的時候,突厥人會選擇圍成一團,抱團取暖。”
“而在這樣的取暖方式中,青壯是在最暖和的中間的,向外依次是孩子、婦女和老人。”
“但在我們漢人的觀念中卻是百善孝為先,這種問題要如何解決呢?”
“這便是教化!”似乎是到了自己的專業領域,魏徵的底氣也足了。
“讓他們學習圣人思想,明白真正的道德是什么樣子的,等他們真正的接受并且開始以身作則,這才算是教化。”
“不愧是魏尚書,說得好。”馮智彧伸出雙手為魏徵鼓掌,但任誰都能聽得出來其語氣中的敷衍之意。
“那么,第二個問題。”馮智彧停下鼓掌的雙手,伸手比了個耶。
“假如,我是說假如,有朝一日,我大唐衰落,被敵人逼迫到了絕地,甚至是被滅亡,魏尚書會如何做呢?”
……
霎時間,所有人都閉上了嘴,沒有一人敢開口。
哪怕是魏徵,也只是張了張嘴唇,但最后也沒有發出一絲聲音。
這是兩個原因所導致的。
第一個,也是最明顯的一個,馮智彧公然以大唐做比喻,而且還是亡國這種比喻。
且不說這種場合以及李世民這種身份的人,就說普通人,在談及死亡的話題時也會再三避諱,而對于李世民來說,亡國是比死亡更不可觸及的事情。
但是,這個原因并不足以讓眾人都閉嘴,最起碼不能夠讓魏徵和孔穎達等人閉嘴。
因為對于他們來說這其實算是一個絕好的反擊時機,可以借機參馮智彧一本,哪怕都明白這是胡攪蠻纏,但也是有個由頭的。
因此,讓所有人,尤其是魏徵這個當事人都選擇閉嘴的,是第二個原因。
悖論。
魏徵所說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教化這個基礎上,而馮智彧并沒有像那一夜被李世民急召入宮時反駁魏徵,而是順著魏徵的話說了下來。
既然你說教化,那就說教化。
要知道,在漢家文化中有兩個繞不開的點,尤其是在這種場合更加繞不開的兩點。
忠與孝。
在眼下的這個場合,很明顯忠這個話題要遠比孝這個話題更加重要。
馮智彧以自身為餌,以大唐作比喻,讓魏徵做選擇。
大唐亡國,你要不要為大唐復國?
如果說不要,那你就是不忠,就沒有之后的話題了。
如果說要,那你怎么去教化突厥人?教化他們為自己的君主復國?
或許有人會說,可以教化他們歸附大唐,以大唐為君主,但那同樣是禁忌。
朝秦暮楚、事無定主的人,怎么能要呢?
這其實也是馮智彧隱喻的一個地方了,因為魏徵早年間曾推崇縱橫之說,這件事雖然現在已經鮮少有人提了,但不代表所有人都忘了。
而縱橫之說給人留下的印象便是朝秦暮楚、事無定主。
也就是說,馮智彧在這里給魏徵下了個套,如果魏徵繼續堅持,想得多的人就會聯想到魏徵縱橫家的身份,最終……
有些話,不能細究。
……
“嗯……”李世民瞟了一眼魏徵,最終將目光投向了馮智彧。
“子游你覺得,該怎么做才好?”
“微臣還是那個想法,有善不賞則善不久長,有惡不罰則惡必猖狂。”馮智彧也不再管魏徵,轉身對著李世民躬身說道。
“無論如何,這些俘虜作為突厥人,給我們大唐將士和百姓帶來了傷害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懲罰也好,彌補也罷,有一個最簡單的方式。”
“服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