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早朝
- 以四夷之血,成就恢弘盛唐
- 三悔人生
- 2078字
- 2024-11-25 00:05:00
李世民的出現,讓所有人都驚訝了一下。
如果單單只是李世民出來了,那沒什么值得驚訝的,畢竟這是早朝,李世民這個皇帝出現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沒李世民這個皇帝,那這早朝還上個屁啊!
真正讓人感到驚訝的是,跟在李世民身后的那個小小的身影。
太子,李承乾!
“臣等拜見陛下。”雖然驚訝,但眾人還是不約而同地躬身行禮,仿佛演練了無數次一樣的整齊。
哪怕是李承乾的出現給眾人帶來的驚訝也沒能讓這份整齊出現半點瑕疵。
“諸卿平身。”李世民大手一揮,坐在了那個現在只屬于他的位置上,同時開口道。
“諸卿請坐。”
“謝陛下。”李世民開口之后,眾人才擺好支踵,跪坐下來。
……
沒有太監喊著“有事啟奏,無事退朝”,隨著眾人落座之后,一行太監從門外走了進來,將手中托盤中放著的東西擺在了眾官員面前。
東西很多,有一個茶壺,是為了避免長時間說話導致口干舌燥的,不過通常也不會多喝,畢竟是上早朝,即便是口干舌燥也只能抿一口。
除了茶壺,還有筆墨紙硯,官員手中拿著的白色板子名為笏板,這可不是為了好看的,而是用于上朝期間記錄重要事情的,所以文房四寶必不可少。
最后還有一個小木盒子,里面放著的是紅糖和參片。
紅糖是為了補充體力的,畢竟誰也不知道早朝會持續到什么時候,參片更多的是為年老的官員準備的,比如孔穎達這樣的。
長時間的跪坐,還要發言,甚至偶爾還會遇到爭辯的情況,馮智彧這樣的年輕人倒還好說,但上了歲數的人很有可能會出現氣急攻心這樣的情況。
有參片,好歹能吊著一條命,等到御醫趕過來。
……
太監將東西放下之后就快步退了出去,早朝也就算是開始了。
“啟稟陛下。”作為民部尚書的戴胄第一個開口。(注1)
“年前關內諸州的旱情已經緩解,因為耿國公援助的關系,關內諸州的賑災已經到了賑貸的部分,預計夏收之后賑災便可徹底結束。”
“但是,入春以來,綿、始、利三州又遇干旱,據太史局的觀測,這場旱情可能會持續下去,若是持續下去的話,巴蜀一帶的稻谷產量都會受到影響。”
“是以,臣建議提早做準備。”
……
封建時代的賑災,其實并不只是像電視劇中所演的那樣直接發放糧食,而是有著一整套的流程的。
受災嚴重的地區,首先是賑濟。
所謂賑濟,就是后世電視劇中所演的那樣,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但是,朝廷不可能一直賑濟下去,所以在賑濟一段時間過后,朝廷會通過徭役或者是其他的方式,讓農民暫時性的變為打工人,賺取工錢。
到了這個時候,賑災就會從賑濟階段轉為賑糶(tiào)階段。
所謂賑糶,就是朝廷以正常,甚至是更低的價格出售糧食,讓災民用打工賺的錢購買糧食。
等時間到了該播種的時候,賑災就會從賑糶階段轉為賑貸階段。
貸,即為借。
朝廷會借給受災百姓糧食種子,等到糧食收獲之后,再將種子還給朝廷。
依據受災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有的賑貸朝廷會收取部分利息,有的則不會。
年關已過,春天馬上到來,所以賑災工作也即將轉到賑貸階段了。
……
“唔……”李世民聞言點頭。
“此前的旱災甚是罕見,哪怕是到了賑貸的階段,民部亦不可放松警惕,還是要持續跟進的才是。”
“尤其是不能出現賑貸所用的糧種被貪官污吏侵占的情況。”
“至于綿、始、利三州的災情,民部提前開始準備吧,太史局那邊也要多加注意,派人去當地觀測,以便朝廷能夠及時的應對。”
“諾。”戴胄低頭領命。
太史局是封建時代負責掌測天文、考定歷法的部門,每日都要向朝廷匯報所測日月星辰、風云、氣候、祥眚,每年制訂歷法,呈報皇帝后頒布。選擇祭祀、冠婚及其他重大典禮日期。
簡單來說,就是帶著點兒封建迷信的氣象部門。
到了明清時期改名成了后世人們所熟知的欽天監。
……
“啟稟陛下。”戴胄剛說完,徐世績又開口了。
“此前北征時從河南道以及河東道調動的將士已經全部安排妥當,但是戍邊將士那邊還未能結束。”
“是以,臣請陛下下令調兵,戍邊換防。”
“嗯,理應如此。”李世民點頭。
“不過,此前我大唐北征調動將士十余萬,此次戍邊換防要注意這一點,不要出現剛被安置回鄉的將士就被再次征調,前往邊關戍邊的情況。”
“最重要的是,春耕很快就要到了,這一點要考慮進去。”
“懋功,你是兵部尚書,此事交由你解決。”
“諾。”徐世績躬身領命。
“啟稟陛下。”戴胄再次開口。
“此前北征,傷亡將士們的撫恤仍未完全發放。”
“唔……”李世民聞言捏了捏眉頭,似是有些苦惱。
-----------------
從早朝開始,各種聲音就從未停過,從民部尚書戴胄的各種要錢,到兵部尚書徐世績的各種調兵和換防,再到工部修繕各種工事……
馮智彧雖然是一句話都沒說,但是已經開始感覺口干舌燥了。
說句心里話,馮智彧一直都知道當皇帝是一件很累的事情,畢竟偌大的一個王朝都在等著你做主。
更有像朱元璋這種勞模……
但是,當這一切真實的發生在自己面前的時候,馮智彧還是覺得自己把皇帝這個職業想的有些過于輕松了。
趁人不注意的時候,馮智彧瞥了一眼窗外。
雖然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但從晨光來看,應該已經過了卯時了。
一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就這么悄無聲息地過去了。
馮智彧只感覺煎熬。
……
“呼……”當朝堂內的聲音漸漸消失的時候,李世民也是微微松了一口氣。
“承乾。”
“兒臣在。”一樣枯坐到現在的李承乾瞬間挺直了身體。
昏昏欲睡的馮智彧在聽到承乾二字時也是瞬間來了精神。
正戲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