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善用智慧和膽識:邁開事業的第一步(3)
- 比爾·蓋茨如何做生意
- 呂涵
- 5466字
- 2015-01-19 16:20:37
蓋茨和艾倫因為找不到另一部電腦而泄氣。他們最后只好自掏腰包買下8008晶片,然后兩人與朋友保羅·季爾伯特一起制造電腦。蓋茨出資360美元,當包著鋁箔的晶片送達時,看起來是那么的神奇,這群小男孩幾乎不敢伸手去摸。他們打造電腦所吃的苦頭,使蓋茨和艾倫確信,他們應該確定從事軟件生意。
蓋茨回憶說:“我們還是青少年時,保羅·艾倫就教我許多有關電腦硬件的知識,并鼓勵我建立信心,并且押注于微處理器上。我很幸運,年紀輕輕就發現我的興趣,而且令我如此著迷,至今仍是如此。我也很幸運有雙親給我刺激和鼓勵。”蓋茨說,在保羅·艾倫開始學習有關電腦和電晶片的知識前,他原考慮當個律師或科學家:“我作不了決定。我爸爸是律師,但科學家的工作好像比律師更有趣。”即使如此,蓋茨還沒有認清未來在電腦業上的發展方向。”那不是主流職業,我不認為我能永遠當個馳騁者。”
大學生活平淡無奇,艾倫便向蓋茨提議成立一家交通數據公司,公司專門為西雅圖市的交通管理系統設計程序。當時,西雅圖市區內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和高速路通道都裝有簡單的儀器記錄交通的流量。西雅圖有一家公司專門收集記錄交通流量的紙卡,然后作進一步分析。艾倫的想法是將這些工作都交給電腦處理,若此構想可行,就可推廣到全國。于是,蓋茨非常贊同艾倫的構想,二人就著手籌辦公司,購買電腦實施創業計劃。但是,PDP-10型電腦價格太昂貴,惟有另覓途徑。艾倫密切關注電腦科技的發展,希望得到性能新穎、價格低廉的設備。
不久后,艾倫在電子雜志上看到英特爾公司推出型號為8008的微處理器,功能相當于舊式大型電腦的中央處理裝置,但是它的體積要小得多。于是他打算在8008微處理器上運用BASIC語言設計程序。蓋茨想,艾倫這個老搭檔對8008晶片如此執著,也不好潑他的冷水。于是兩人商議合資360美元,買了一個8008微處理器。
1973年秋季,蓋茨進入哈佛大學。艾倫也在1973年秋季到了波士頓,平時晚上的課余時間和周末,他都去學校看望蓋茨。他們經常談到的一個話題,是什么時候可以擁有一家電腦公司。
在哈佛大學,艾倫找到蓋茨,他們要設計一種新的電腦語言。于是他們努力工作,實施著他們的計劃。很快,他們開發出了一種適用于阿爾塔電腦的軟件。
經過了幾年的奮斗和奔波,1975年7月,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終于將積存于心中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他們在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正式創建微軟公司。
5.時刻準備超越
經過多年艱辛的努力,微軟公司已使自己位于軟件霸主地位,那么他們將如何使霸主地位永駐呢?蓋茨對這個問題又如何看呢?他說:
“事事審慎才能透徹思考,正確決策是企業成功的要訣。經營微軟公司也是這樣,我親身投入軟件事業,和它一起經歷了種種變化。
“微軟公司的下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就是信息高速公路。我們已為此投入了大量資源,有識之士也能清楚看到微軟公司的遠景規劃。微軟公司未來以100%的力量去實施這個計劃,對這項決策,我完全有信心。”
當然,任何公司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應當有富而思進的思想。然而卻沒有任何一家廠商能夠如微軟公司一樣懂得如何巧妙運用策略,使其產品成為市場系統結構標準。微軟剛剛崛起之時,在市場上的地位還很脆弱,它堅持保有DOS操作系統所有權,即使IBM公司當時投入大量人力輔助其開發DOS,蓋茨也不會拱手相讓的。后來,蓋茨也因為知道圖形顯示環境的重要性,因此在與IBM公司合作開發OS/2的同時,自己再開發“視窗”操作系統,這時,就算把DOS的源程序交給IBM公司,也不會對自己有什么損害了。
也就是在此時蘋果公司的黃金時期,斯庫利和他的同僚們都認為肥水不應流入外人田,堅定不移地維持高售價高利潤策略,不放開MacOS操作系統,因此,對于蘋果公司的“甜美”麗人卻嘗不到,當然這也惟有轉向IBMPC兼容電腦市場。
隨著歲月的推移,開放性體系——微軟公司的軟件、英特爾公司的微處理器和IBM公司的PC電腦便登上了個人電腦架構標準的寶座。
蘋果公司的自我封閉政策使其不能發現產品的缺點,致使它走上了一條惡性循環的不歸路。
比爾·蓋茨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避開了走蘋果公司老路子的可能,使微軟走向高速發展的道路。
“視窗”3.0版問世后,在市場上獲得迅速而良好的反應。據《PC周刊》的統計,在兩個月內,微軟公司的交貨量超過80萬套,到1990年底,銷售量突破100萬套。各種電腦專業雜志幾乎都毫不例外地把“視窗”3.0版評為優秀產品。
在繼“視窗”3.0版之后,微軟公司又推出功能更完善、更好用的“視窗”3.1版。
90年代以來,微軟公司的視窗系統軟件不斷推陳出新,到了1995年8月,“視窗”95問世,這是蓋茨鞏固霸業、繼續進取的重要標志。
一家公司推出其產品系統結構標準,并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那它就應該面對下一個挑戰——將此系統結構標準擴展至其他相關的生存空間。如果一個系統結構標準不能成功地盡量擴展,就無法保證它可以成為整個行業確認的一個標準。
蓋茨靠建立軟件產品的結構標準發家,然而世易時移,僅僅依賴現在的成品是不能長久生存和發展的,他開始超越自我,脫離軟件行業現有的窠臼,也許蓋茨用他那雙深邃的雙眼已看到軟件行業發展的新苗頭!
6.“堅挺”的微軟價格
1975年7月,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終于將他們久存于心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他們在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正式創立了微軟公司。
微軟一詞是微型計算機和軟件的縮寫。現在,微軟一詞已經名揚全球,對計算機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個鼎鼎大名的公司的創辦者就是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他們當時的年齡分別是20歲和22歲。
微軟公司成立后,就同羅伯茨的微型儀器遙測系統公司簽訂了第一個合同,把銷售BASIC語言軟件的專利權授予微型儀器遙測系統公司。在這個合同中,比爾·蓋茨以其優異的法律知識,精確地規定了軟件的開發者、銷售者和使用者各自所擁有的權利。這個合同后來成了軟件專利合同的典范。
要啟動羅伯茨的阿爾塔計算機,就必須具備密度較高的存儲板和快速輸入程序。羅伯茨在自己的機器里安裝了他設計的4K存儲板,這使比爾·蓋茨的BASIC語言程序在計算機上有可能運用。但是這種存儲板的可靠性太成問題,比爾·蓋茨編寫了一套存儲測試程序,用它來檢查這些存儲板時,發覺到都不能使用。但是,羅伯茨拒不承認這一點,他認為蓋茨太嫩,對商業一竅不通。
然而,挑戰卻無情地從公司外緊逼而來。加利福尼亞州一名計算機愛好者開辦的一家公司,設計制造了一種4K存儲板和其他一些適用于“阿爾塔”的部件,另有一些公司也生產了能與“阿爾塔”兼容的插件。
羅伯茨勃然大怒,在報上發表文章譴責這些公司,說他們這樣做是地地道道的“褻瀆行為”,罵廠商是“寄生蟲”、“惡棍”。但那些人對此并不予理睬,有兩個奧克蘭人反而把他們的存儲板公司取名為“寄生蟲”公司。這樣,羅伯茨就只能以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為他開發的BASIC軟件作為拳頭產品了。
為了推銷機器,羅伯茨還采用了搭售的做法:單獨購買BASIC軟件得付500美元;如果同時購買存儲板,則BASIC就只賣150美元。500美元超過了計算機本身的價格,引起人們普遍的不滿,于是,報復行為就頻頻產生。羅伯茨向客戶提供的機器只能將程序存儲在紙帶上,使用的時候再裝入存儲器。比爾·蓋茨他們花費極大的心血研制的BASIC語言記錄在紙帶上,一些愛好者就復制紙帶廣為散發,使比爾他們蒙受了重大的損失。
比爾·蓋茨看到這種銷售方式產生的后果,認為必須建立軟件是一種商品的概念。
羅伯茨的計算機用紙帶輸入程序,所花的成本非常高,而且它運行的速度也太慢。而那時,IBM公司已經使用磁盤驅動器來存儲程序,它是一個覆有磁性物質的薄盤,可以高速旋轉,磁頭能在盤上精確的定位,迅速讀寫信息。羅伯茨打算把這種先進的磁盤驅動程序安裝在“阿爾塔”上,為此,就得編制管理軟件。
1976年2月,他們開始為羅伯茨的公司編制磁盤BASIC語言。這時,他和保羅·艾倫住進了離微型儀器遙測系統公司不遠的一家便宜的旅館。他用一支筆和一疊草稿紙,花了大約10天時間就完成了編制磁盤BASIC語言的工作。他采用了數據資料分配的方式來處理磁盤有效空間的分配和管理,這樣一反傳統的做法,大大加快了數據資料的處理速度。由于磁盤作為一種存儲信息的方式有其方便快捷的優點,磁盤驅動器在計算機上得到了廣泛使用,BASIC語言自然也就成了大量應用軟件的程序編制語言。7月,這個磁盤操作系統正式發行,售價200美元。但是,如果同時購買公司的16K存儲板,這個軟件就幾乎免費。當然,這又是羅伯茨慣用的促銷伎倆。
為了促銷,微型儀器公司還帶著“阿爾塔”進行了一次公開演示的公路旅行。車上載著阿爾塔計算機,連著一個電傳打字機,里邊運行著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的4K版本的BASIC。走到哪里,微型儀器公司就把愛好者協會或計算機俱樂部辦到哪里。規定凡使用阿爾塔計算機的,免收會員費。
這種促銷活動,很讓比爾·蓋茨開眼界。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白天做著這樣的旅行,晚上加班加點搞BASIC。到夏天的時候,他們已經有了一個8K內存的BASIC。接著他們又向12K或16K帶有擴展功能的BASIC努力。1975年夏天,他們與埃德·羅伯茨正式簽署了協議,著重申明了關于8080計算機的配套軟件BASIC的使用權利問題。
這個協議是由比爾·蓋茨起草的,他父親和阿爾伯克基的一名律師幫助做過完善工作。這一年,比爾·蓋茨19歲。
比爾·蓋茨不僅懂得復雜的計算機技術,而且懂得涉及軟件協議的嚴格的法律條文。這份協議有效期10年,給予微型儀器公司獨有的在世界范圍使用BASIC的權利,包括向第三者發放從屬許可的權利。
這個協議后來引起了訴訟,但是最后訴訟勝利。
這個協議最重要的部分是這樣幾句話:微型儀器公司同意全力以赴許可、推進并使BASIC商業化,如不能盡力,將造成此協議終止。
沒有這句看起來不關痛癢的話,微軟公司就不可能打贏官司。
可不要小看了比爾·蓋茨的這份協議。在當時,這類的協議幾乎沒有像樣的。因為軟件就沒有像樣的。這份協議后來成了不斷興起的計算機軟件貿易的許可證制度的范本,成為軟件行業的法律標準。
這個協議規定每賣出一份BASIC,如果是隨著硬件一起賣出的,微軟公司收取30美元。8K版本BASIC每個拷貝35美元。擴展BASIC,每個拷貝60美元。如果單獨賣出,微軟公司收取銷售價的50%。如果使用者需要修改BASIC,那么他還得為源代碼付錢,微軟公司還將收取其中一半費用。
但是,蓋茨和艾倫并不滿足,他們只是從中掙到了18萬美元,而這種按每個拷貝收權利金的軟件轉讓方法在當時很罕見,是比爾·蓋茨首開先河。
繼蓋茨的4K解釋型BASIC之后不久問世的微電腦的編譯型BASIC轉讓給以賽姆公司時,以賽姆公司獲得了無限的發行權,而僅僅付出了一臺自產的8080微電腦和一些外圍設備作為代價。雖然便宜得要命,軟件開發者尤班克斯還像占了大便宜一樣向朋友們夸耀說:“他們還要給我一臺打印機呢。”
對同一類軟件產品,價值觀如此不同,可見比爾·蓋茨的高明。盡管BASIC開始賣價并不理想,可蓋茨也不會采取低價或者掛機免費的方式,他仍然采取強硬的市場運作方式,從而從長遠的方向上得到了顧客,而不是像羅伯茨那樣用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取一時之利的做法。
7.不讓機會從身邊“溜走”
比爾·蓋茨最初辦公司時,也是阻力重重,并不一帆風順,起先他的父母就不贊同他開辦公司。他的父母要蓋茨讀研究生院,反對他開辦公司。后來,蓋茨也順從了父母的意愿,攻讀了研究生課程。但是他感興趣的還是開辦公司。于是,他和艾倫就開始收集資料。
蓋茨和艾倫通過長時間的收集資料,認真思考,確信計算機工業的觸角即將伸向市場的核心力量——廣大的人民群眾。當這一點真正實現時,就會引發一場意義深遠的技術革命。他們正處在歷史即將發生巨變的關鍵時刻。正像汽車和飛機發展史上曾經歷過的那種關鍵時刻一樣,他們預見計算機必將走進千家萬戶不再是瘋狂的夢想。
“計算機的普及化勢必到來。”艾倫不停地對蓋茨重復這一點。他們不是順應甚至領導這一場計算機革命,就是被這一革命拋到后面去。由于艾倫更清醒地意識到了這些,所以蓋茨更急于開辦自己的計算機公司,但蓋茨始終擔心,如果自己因開辦公司而荒廢了學業,就會引起父母的不滿,而他又很不樂意讓父母替他擔憂,也不愿引起父母的不愉快。
艾倫不停地說“讓我們開始創辦計算機公司吧!讓我們開始干吧!”蓋茨回憶說,“保羅看見技術條件已經成熟,正等著人們去加以利用。他老是說,再不干就遲了,我們就會失去歷史賦予我們的機遇。我們將遺憾終生,甚至被后人責備。”
于是,他們開始考慮制造自己的計算機。艾倫對計算機硬件感興趣,而蓋茨則對計算機軟件情有獨鐘,他的軟件才是計算機的“生命”。
但很快,艾倫和蓋茨放棄了自己動手試制新型計算機的念頭。他們決定還是緊緊抓住他們最熟悉的東西——這就是軟件。生產計算機花費太昂貴了,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冒險。
“我們最終認為搞硬件容易虧損,不是我們可以去玩的藝術。”艾倫說,“我們倆人的綜合實力不在這上面。我們注定要搞的是軟件——計算機的靈魂。”
蓋茨和艾倫最后搞了計算機軟件,創辦了微軟公司,并取得了輝煌成就。事實證明,這一切又都歸功于他們善于抓住身邊的機會。
8.對理想義無反顧
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后,有好幾次,蓋茨試著告訴父母他想從哈佛退學,和艾倫一起干計算機事業。他并不想在西雅圖開公司,雖然那是他的家鄉,而是要到阿爾伯克基,在西雅圖人眼中,那兒全是沙漠,到處流石飛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