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善用智慧和膽識:邁開事業的第一步(2)

計算機真可謂是比爾·蓋茨的親密伴侶。在哈佛,比爾·蓋茨難舍真情,他對計算機仍是癡情不已,一如既往。寂寞與困懨中,依舊留下過真情成金的美好記憶。

當許多哈佛“貴公子”生們頻頻熱衷傳遞著《花花公子》雜志時,蓋茨卻像個“電腦癡子”,忍不住手癢地還是要研究計算機程序的奧秘。

惟有如此,他空落的心靈才會踏實與充實。

當然與此同時,他也如饑似渴地飽讀強攻商務圖書,從管理到營銷。他研習市場;也利用法律專業的便利,對那些經書一樣繁瑣的商法條文逐字咀嚼,過目不忘,以至于了如指掌。

他甚至研究過《合并法》,為將來的創業累積見識,全身心地投入到一場知識商海的沐浴熱身中——于是不難想見也不容置疑的是公正,比爾·蓋茨完全可以自己寫合同文本,一點兒不比專職律師遜色。

他不算刻苦,但憑興趣學到的東西,已在腦海中駐樁成林。

自從1973年秋天艾倫到了波士頓,去哈佛看蓋茨的機會也多了。

這對情同手足的兄弟永遠不會改換的謀面話題,依然是夢想著不遠的未來東山再起,并且真的成立一家電腦公司……

1974年12月隆冬,一個寒風呼嘯的早晨,與蓋茨“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艾倫,又要早早從熱被窩中迅速爬起,趕去哈佛校園探望他的小老弟比爾·蓋茨了。

當艾倫穿越劍橋旁邊的哈佛廣場,他匆匆疾走的腳步照例又在一個書報亭前輕輕放緩了,每當路過這兒,都習慣翻翻最新的電腦雜志,以便從中獲取靈感與信息,繼而去和蓋茨老弟吹大牛。

然而這一次非同尋常——當艾倫拿起一本《大眾電子》,他竟呆若木偶地僵立在寒風中久久未動……他發現了一個“新大陸”,周身的血液一下子全部都涌上了腦際,四肢卻明顯地麻木不仁……

“喂!需要我幫忙嗎?”書亭的小販有點兒詫異地詢問艾倫。

這詢問聲像是一巴掌拍活了艾倫,他恍然夢醒似地不好意思笑笑,迅速掏錢買了手里的雜志,扭身便飛一樣狂奔勁跑起來……

書亭小販鬧不清這小伙子怎么了——剛才是全身僵住不動,眨眼的功夫又像“上了發條的橙子”,球一樣地“腳不點地”飛滾遠去……小販只得好奇無比地拿起一本艾倫剛剛買走的雜志,端詳了半天,也沒琢磨出什么名堂與答案。

——而當汗流浹背的艾倫一口氣跑到哈佛教室喊出蓋茨時,他左手攥握的《大眾電子》雜志已經濕皺不堪了,可潮乎乎的封面上還微微冒著寒熱交織的哈氣……

蓋茨的眼睛頓時睜得又大又圓。那雜志的封面是一臺革新后的微電腦裝備——阿爾塔8080型計算機圖片;且封面同時印出一行醒目的大標題: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計算機堪與商用型號相匹敵。

讀完標題,蓋茨的眼皮又松弛下來了,“真的假的?‘8080’真的有了電腦?”

艾倫卻激動異常地連聲音都在擅抖,他迫切地要向蓋茨傾訴他的強烈感受:“這可是有史以來第一套可以和專業小型電腦媲美的微電腦啊!我們現在終于有機會運用BASIC做一點事情了!我們完全可以用它來編寫程序!”

此刻,與其說蓋茨依賴這本雜志封面,不如說他更加依賴的是艾倫。

因為艾倫一向十分關注硬件的發展。他認為,微處理器功能一代強過一代,而集成塊體積則一代小過一代,將來有朝一日人們會把龐然大物的運算系統縮小成火柴盒那般大小。8080阿爾塔微電腦,就是繼4004、8008微處理器芯片以后,并以它們為基礎造就出的驚人產品。

艾倫估計得非常正確。在阿爾塔電腦問世前,他就覺得8080芯片足具應付開發BASIC語言程序的功能!那時他向蓋茨舉薦,蓋茨不置可否,卻也將信將疑。

而現在,阿爾塔電腦從天而降,使蓋茨將信將疑的“艾倫預言”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

蓋茨不能再疑慮什么了。他知道艾倫押寶押對了——這正是大好時機,個人電腦的奇跡時代就要從中降臨!

所謂“阿爾塔”電腦,是1974年一家名為“密特斯”(MITS)的小公司在新墨西哥州的亞帕克基市推出的一種“微電腦”,剛一上市就引起轟動。

密特斯公司的創辦者叫埃德·羅伯茨,他于1968年建立公司以來一直生產計算器,但1974年以后,生意競爭太激烈,靠產品度日使密特斯瀕臨破產的邊緣。于是,思維活躍的羅伯茨迅速調轉船頭,嘗試用英特爾公司推出的更新一代微處理器8080設計生產微電腦,并把此命名為“阿爾塔”。

當然,最原始的“阿爾塔”和現在的個人電腦486、586之類的簡直是天壤之別,或者壓根不可同日而語——它沒有顯示器,沒有鍵盤,也沒有磁盤驅動器,更沒有程序設計的工具,人只能運用電腦最初級的語言——機器語言和它溝通,輸入也只能靠前面控制板上的一排開關,稍一失誤就會前功盡棄。

盡管如此,“阿爾塔”仍舊吸引了不少電腦“發燒友”。

在當時,它確確實實是一場革命,至少它可以稱作“微電腦”的嬰兒模樣,長得再不完善,也算是有鼻子有眼兒了;同時,它還可以通過收音機演奏出音樂。再說它價格便宜,羅伯茨從英特爾要到的8080芯片貨,只需75美元,比市場價格優惠了1/3。

那時,當不少觀眾觀賞到“阿爾塔”電腦的奇妙功能,都感到非常的新鮮和不可思議。

在今天看來,“阿爾塔”如奇跡般開創了個人電腦時代的新紀元,脫胎換骨地徹底改變了一個古典與傳統的世界。

現在好了,艾倫的興奮與激動強烈地傳染給了蓋茨,兩人決定用“阿爾塔”微電腦來開發BASIC語言程序。

他倆心知肚明,電腦的BASIC語言比較容易明白和掌握;而在它出現之前,技術人員都以“機器語匯”來編寫程序,那種語言難度十分棘手,一般人根本無法涉身,因而電腦的應用就受到相當致命的阻滯和大大的局限。倘若使用通俗的語言,大眾就有機會接觸電腦了。

英雄所見略同;“阿爾塔”的主人羅伯茨此時也正夢寐以求通過這類電腦語言,開發會計、文字處理等應用程序,惟有如此,才可能把“阿爾塔”推向社會生活,至少能夠推向更廣闊的工商界用戶市場。

“阿爾塔”誕生的時候,市面上已有十幾種之多的軟件語言可供大中型與微型計算機挑選。這些語言是為不同的運用目的而設計的。

第一種廣泛接受的語言是FORTRAN,它是同IBM的工程技術人員聯合研制的,多用于科學家當中,包含著繁冗復雜的編程。

另外一種語言叫COBOL,即普通商業語言,主要用于主機上的編程,也特別難以掌握。

但是,BASIC語言卻很容易學習,它非常簡單,甚至一些小學生和門外漢都容易入門掌握,發明它的兩位教授之一約翰·凱梅民說:“BASIC使得人與機器可以進行交流。”

比來較去,虎背熊腰、精力充沛、銳意進取的羅伯茨,并不滿足于“阿爾塔”問世的轟動效應;他在1974年夏天決定,一定把BASIC用在“阿爾塔”這種大眾能使用的計算機上!

但是沒有誰相信可能為8080微處理器研制出一種工作語言,連生產8080集成塊的英特爾公司都不能相信,“這怎么可能呢?”“這可比登天還難啊!”

圈內圈外的人都不止一次的給羅伯茨潑冷水,勸他見好就收,知足常樂。

羅伯茨或許做夢也不會想到,在他百轉千回地尋求“零”的突破之當口,正有兩個年輕小子,貓在哈佛的校園內夜以繼日地謀竄熬磨,他們在夢里也好似編織著那個有一天能夠打碎“虛妄”的程序……

就在艾倫買到《大眾電子》雜志后的一個星期里,蓋茨與他每天徹夜難眠,兩人悉心研讀了雜志上關于“阿爾塔”家用電腦的文章,謀劃著如何下手這驚天地泣鬼神的“BASIC”大事。

很快,某天清晨,睡夢猶酣的羅伯茨被一陣鬧人的電話鈴聲吵醒,他咕嚕著喉嚨拿起電話。

“請問,你是埃德·羅伯茨先生嗎?”一個尖聲細嗓、尚未成熟的男孩子聲問道。

“是又怎么樣?你是哪里呀?”羅伯茨困得連眼皮還沒有睜開。

“我們是交通數據公司的!”電話這邊,蓋茨激動地詢問對方是否對利用“阿爾塔”微電腦開發BASIC語言程序感興趣;“當然有興趣,不過,你能提供什么?”

蓋茨熱情地舉薦力推說:“嗨!我和我的合作伙伴已經研制出一種BASIC語言,只需稍加修改便可以用在阿爾塔電腦上!”

“是嗎?我不信。”說話間,羅伯茨腦瓜全清醒了:“喂,我聽到吹這類牛皮的太多了,至少有50個人來向我謊報他們擁有一種BASIC。所以我對你們的答復是,必須先把東西拿來看看!無論誰,只要能最先提供我們所需的BASIC,就能夠獲得了同我們合作的權利。”

“啪”的一聲,羅伯茨放掉了電話。

這邊,已然聞到葷腥、躍躍欲試的蓋茨和艾倫,又忙不迭地寫了一封信給羅伯茨,信中強調說他們確實有一套BASIC語言程序可與8080集成塊匹配工作,他們請求將之附在“阿爾塔”上銷售,每賣出5套,便提取5角錢的版權費。

這封信一出手,立竿見影。

羅伯茨收到它大喜過望,立即按照信封上的電話號碼撥通了電話。

不料接電話的說:“這里是西雅圖湖濱中學。什么?阿爾塔?什么阿爾塔?BASIC?不知道,我們沒有BASIC!”電話斷掉了。羅伯茨的心像剛剛上岸的魚,撲騰了沒兩下就蔫兒了。

蓋茨和艾倫“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大牛真吹出去了,他們必須把那套“子虛烏有”的BASIC語言程序開發出來!

兩人先是四處尋找“阿爾塔”微電腦卻一無所獲,可巧這節骨眼兒上他們發現了附在《大眾電子》雜志中發行的8080微處理器操作手冊,兩人眉開眼笑了——有這份手冊,他們就可以在PDP-10小型電腦上模擬設計一個8080的微處理器,然后在此環境中設計BASIC語言程序。

PDP-10小型電腦,.哈佛大學的實驗室里就有。于是,蓋茨和艾倫終日泡在阿肯計算機中心,進入BASIC語言程序設計階段。蓋茨集中精力專攻為新的BASIC語言編制數碼;艾倫則用PDP-10從事更多的技術性工作。

蓋茨編制的BASIC,里面有些高人一籌的創造天賦和想象奇能。

1975年2月底,蓋茨和艾倫終于完成了他們有生以來第一套微電腦程序的開發,就要重見天日了。

在那個激動人心的晚上,蓋茨人在哈佛心在艾倫身邊,他在不停地猜測,還有什么不嚴密的地方?還有沒有……8080會不會失誤?……夢想的成功操練,使他永遠告別了“青澀雨季”,他的心靈終于沐浴到未來的陽光,他感到血流加速,周身沸騰。蓋茨日后曾說,在他編寫過的所有數碼中,令他最感自豪、引以為榮的就是他在哈佛的8個星期里編制出來的這套BASIC程序。

這套“登上月球”的游戲程序,酷似蓋茨在湖濱中學對電腦如癡如迷地發生興趣時所編織的一套程序;它要求游戲者在宇宙飛船的燃料用盡之前登上月球。

它將成為第一套軟件程序,用在日后的微電腦BASIC語言系統中。

——蓋茨的游戲,像一根火柴,擦亮了“阿爾塔”火炬;于是,真正意義上的個人計算機革命,就從那一天,從艾倫的“夢想”操練中揭竿而起了……

再過了8個星期,BASIC程序已如同一架夢想成真的直升機,載著蓋茨和艾倫扶搖升騰,去向羅伯茨邀功領賞,去向電腦市場投懷送抱,并且展翅飛向未來人生的祈夢天堂……

4.創業中合作默契的搭檔

創業中的合作伙伴非常重要,好的合作伙伴對事業將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比爾·蓋茨創業初期的最佳合作伙伴是艾倫,他們同時又是生活中最好的朋友。可以這樣說,蓋茨和微軟能有今天的非凡成就,艾倫功高至偉。

這對黃金搭檔的最初合作,是從學生時代開始的。

1974年12月的一天,艾倫風塵仆仆趕往蓋茨的宿舍,他是特地從外地專門來找比爾的。偶然間,他在一個書攤邊停下來,看了看剛剛出版的1975年1月份的新雜志《大眾電子學》。這本雜志他從小就喜歡看。然而,惟有這一期雜志卻令他十分激動,心跳不已。雜志的封面上是一臺阿爾塔8080型電腦機的圖片,上面印著醒目的大標題:“世界上第一部微型電腦,堪與商用型相區別”。

艾倫連忙買了這本書,翻閱了幾頁,即刻匆忙往比爾宿舍跑去。他見到比爾·蓋茨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現在終于有機會動用BASIC做點事情了。”

艾倫,這位研究過莎士比亞的大學生,向蓋茨朗誦了莎士比亞在歷史劇《大烏西斯·愷撒》中的一段臺詞:“在人類的事務中有股潮流,洪水般的潮流奔向財富。如果一個人被這種潮流所拋棄,他的一生注定黯淡無光,凄慘悲涼。我們就是要在這樣的海洋中飄浮。我們必須跟隨潮流,順流而動,否則我們將會失去人生的機遇。”

蓋茨心里也清楚,這是個大好時機,個人電腦的奇跡就要降臨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蓋茨更明白,人們長期呼喚的科技黎明之光來了,電腦神秘化的時代終于結束了。

比爾·蓋茨再次回憶起湖濱中學的年代,回憶起那些難忘的日子,那個時候,他們整天夢想著有一天擁有一臺屬于自己的電腦,然而,那在當時是多么不合乎實際呀!那就好像是誰想擁有一艘核潛艇似的瘋狂!

“讓我們開始創辦電腦公司吧!”

“否則我們將會失去歷史賦予我們的機遇的,到那時我們將會抱憾終生的!”艾倫不斷地對著蓋茨嘮叨著。

后來,他們開始了他們的電腦制造。通過一場軟硬件激烈的爭論,艾倫終于認識到他們搞軟件有優勢,而且不易造成虧損。他終于同意蓋茨的設想說:“我們兩個人的綜合實力不在硬件上面。我們注定是搞軟件——電腦靈魂的料。”

對艾倫、蓋茨和他的小伙伴而言,編寫軟件不僅僅是賴以糊口的工作,而且簡直是使命,并充滿樂趣。然而,緊張的生活使他們若有所失,許多機會丟失了,因為產業有了重大改變而工程師們并不談論它。

蓋茨和艾倫,兩名年輕人饑渴地吸收任何找得到的電腦信息,不久,這些學生的電腦知識便比老師還多,而且湖濱中學的那部機器也再無安靜的時刻。

在電腦室里,比爾和保羅越來越親近,雖然相差兩三個年級,可是他們還是成了好朋友。他們一直想測定電腦的極限,并很早就有了一同努力的成果,他們決定以電腦知識獲取利潤。為了這個目標,比爾·蓋茨、理查·魏蘭、肯特·伊萬斯和保羅·艾倫共同組建了一家公司。

回到電腦方面:蓋茨的小公司所得到的第一份委托工作,是替ISI公司設計薪資表的程序。這個年輕公司所撈到的好處是——可以免費使用電腦了。

一家公司是不夠的: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又共組了“交通數據”公司,專門提供以電腦計算交通的軟件。他們替ISI工作一年之久,以電腦分析數據。可是之后就再也未接到工作,“交通數據”公司因而只停留在網上公司的階段。不過,這兩位年輕的老板,口袋里倒還盈余了幾千美元。

1967年夏季,蓋茨與艾倫因撰寫排課程序而賺得了價值5000美元的電腦使用時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池市| 东安县| 定日县| 平原县| 吉木乃县| 榕江县| 临夏县| 绍兴县| 商河县| 台山市| 定陶县| 黑水县| 黔江区| 津市市| 金川县| 射阳县| 普兰店市| 山东| 波密县| 商南县| 洪江市| 吉林市| 应用必备| 富民县| 定西市| 威海市| 灵丘县| 靖西县| 翼城县| 西昌市| 股票| 株洲县| 延吉市| 保亭| 广宁县| 扎鲁特旗| 岑溪市| 吴江市| 高州市| 来宾市| 筠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