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西湖春游
- 挑戰古人100天:搬家去南宋
- 云葭
- 3803字
- 2024-10-18 16:20:51
春游有多火?皇帝也來湊熱鬧!
立春過后,臨安城逐漸回暖,西湖的游人也一天比一天多了。春花燦爛,鳥鳴聲聲,整個臨安沉浸在熱鬧而祥和的氣氛里。
趙四娘子起了個大早,在婢女的陪同下梳妝打扮。三天前她就和表姐宋娘子約好了時間在斷橋碰面,一起坐畫舫游湖去。對于一整個冬天都沒怎么出門的趙四娘子來說,春游西湖簡直是望眼欲穿的大事,她必須要好好打扮一番,美美出地游,做湖上最靚的girl!
能跟著出去玩耍,婢女心情也很好,她興沖沖地問趙四娘子:“聽說天子今天會帶著皇后、太后等皇室成員們出來游湖,真的假的?”
趙四娘子笑著回答:“是真的呢,天子乘龍舟出游,與民同樂,朝中很多官員要坐畫舫陪同的。我爸,我爺爺,還有他們那一群同事,天剛亮就趕著去集合了。我的哥哥們也跟班里的同學一起去湊熱鬧了。”
趙四娘子的爸爸和爺爺都是本朝官員,她上頭有三個哥哥,她是家里的小女兒。趙家祖籍汴京,也就是本朝的舊都開封。后來都城南遷至臨安,趙四娘子的爺爺就帶著家人搬到了臨安城定居。不過趙四娘子出生在臨安,在她的認知里,她已經是個如假包換的臨安土著了。
婢女感嘆:“當官也不容易啊,不僅要起早摸黑上朝,逢年過節還得加班。”
“可不是嘛!我爺爺一把年紀了都還沒退休,大宋公務員不好當啊!”
閑聊中,趙四娘子的妝發完美搞定,她特地選了一身色彩鮮艷的衣裙,坐著花轎高高興興赴表姐的約去了。
花轎走得很慢,趙四娘子聽到外面熙熙攘攘,忍不住掀開簾子看了一眼。這么一看,她著實驚著了,太久沒出門,街上竟然全是人人人人人!
婢女見趙四娘子的表情,笑著說:“每年都這樣啊,一過完元宵節,整個臨安城的人都出來探春了,可熱鬧了。”
“天子乘龍舟出游,大家肯定都湊熱鬧去了,畢竟能一睹龍顏的日子每年就那么一兩次。我只是覺得奇怪,今年的人好像格外多!”
“可能因為今年春天暖和吧。”
趙四娘子想了想說:“不只是因為天氣暖和,天子一行人游湖的時候會隨機叫外賣,早些年太上皇欽點了宋五嫂做的魚羹,還賞賜了她,從此宋五嫂聲名遠播,生意興隆,一夜暴富。很多做小買賣的人羨慕得很呢,都想像她一樣交好運。”
婢女恍然大悟:“我說呢,怎呢有那么多挑著擔子做買賣的人往西湖邊走。”
“這種好運可遇而不可求,得看命。比如那個太學生俞國寶,別人寒窗苦讀十幾年都考不上科舉,他憑一首詞就得到了太上皇的青睞,加官進爵。哎,羨慕不來!”
婢女點頭說是,俞國寶的傳聞她可一點都不陌生。確切地說,整個臨安城的人對這事都不陌生。
南宋淳熙年間,已經是太上皇的高宗趙構前往西湖游玩,路過斷橋邊的一家酒肆,酒肆的屏風上寫了一首《風入松》。高宗很欣賞這首詞,親自幫改了幾個字,越讀越覺得妙。他找人打聽,原來這首詞的作者是一位太學生,叫俞國寶。高宗一高興,當即下令給俞國寶授了官。
主仆二人正聊到斷橋,斷橋已近在眼前。
趙四娘子下了轎,看見同樣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宋娘子在橋邊等她。宋娘子老遠就認出了趙四娘子的轎子,快步走上前,問她:“你們聊什么啊,這么開心!”
“在聊俞國寶的事呢,不就發生在這斷橋邊嘛。”
“是啊,這俞國寶可真是撞了大運,不知道多少讀書人對他羨慕嫉妒恨呢!”
婢女好奇:“那豈不是全臨安的讀書人都要效仿俞國寶,到處題詩。”
“題詩也不一定會交好運,萬一寫了不該寫的,說不定還要挨板子呢!”宋娘子說,“前陣子某旅店墻上那首很火的詩,叫什么‘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噓!”趙四娘子趕緊捂住了宋娘子的嘴,壓低聲音說:“這首詩可不應景!天子一行人今天出來游湖,萬一叫人被人聽見,還以為我們在諷刺朝廷呢。這個鍋我可不背!走走走,我們還是坐船去吧。”
趙四娘子拉著宋娘子上了畫舫。小婢女沒懂她們說的是什么意思,一臉懵逼地跟著上船了。
小知識:
1、靖康之變后,北宋滅亡,宋朝進入第二階段——南宋。紹興八年,高宗趙構正式定都臨安府,也就是現在的杭州。紹興三十二年,高宗禪位,宋孝宗繼位,遵高宗為“光堯壽圣太上皇帝”,即上文提到的“太上皇”。
2、杭州的的元宵節從正月十五開始,十七結束,收燈后大家會去郊外春游,這項活動叫做“探春”。《武林舊事》記載:“都城自過收燈,貴游巨室,皆爭先出郊,謂之‘探春’,至禁煙為最盛。”
3、淳熙年間,趙構游玩西湖時品嘗了宋五嫂的魚羹并加以賞賜,成就了后來的杭州名菜——宋嫂魚羹。《武林舊事》記載:“小舟時有宣喚賜予,如宋五嫂魚羹,嘗經御賞,人所共趨,遂成富媼。”
4、太學生俞國寶的事跡,原文載于《武林舊事》,“一日,御舟經斷橋,橋旁有小酒肆……乃太學生俞國寶醉筆也。”
5、“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即著名的七絕詩《題臨安邸》,作者是南宋淳熙年間的詩人林升。這首詩寫在臨安城某旅店的墻壁上,意在諷刺南宋統治者茍且偷安,只顧貪圖享樂,不思收復失地。
旅游和做生意,在湖上都能搞定
趙四娘子乘坐的畫舫在湖上游走,兩岸桃紅柳綠,人山人海。
從湖中央往遠處看,蘇堤和白堤的游人就像螞蟻一樣,密密麻麻。游人多也就罷了,湖上的船只也多,大小不一,縱橫交錯,來往不絕。其中有精美的畫舫,有普通的游船,最多的要數商販們劃著做流動生意的的小商船了。
趙四娘子見其中一艘小船在售賣花籃,立刻提起了興致。她讓婢女招呼商販過來,和宋娘子各挑選幾個,準備回家送朋友。
賣花籃的小船還沒走遠,宋娘子又招呼了一艘賣點心的船過來。春游西湖,沒有甜點怎么行呢?買,必須買!
有了茶水和點心,沒有水果怎么行呢?也買!
就這么一會兒功夫,桌子上多出了扇子、首飾、風箏、泥人……婢女嘖嘖感嘆,四娘子可真是剁手達人,每次出門都得大包小包往家里運。
大概是發現這艘畫舫上的金主購買力強,四周的小商船一下子都圍了過來,爭相兜售自己的貨物。趙四娘子本來還想買,被宋娘子勸阻了,“可以了可以了,再買下去你媽又要罵你了。”
趙四娘子想起上次花錢太多被老媽罵的場景,只好停止了剁手。她對表姐說:“在這西湖上做生意的人一點都不比游客少,要么說官方帶動旅游和經濟才是最有效的呢!”
“可不是嘛,這些商販太會做生意了,佩服!”
小商船散去后,畫舫提了速度,繼續往遠處走。這時候,迎面來了一隊表演船。船上有吹拉彈唱的,雜技的,蹴鞠的,唱雜劇的,演水傀儡的……看得人眼花繚亂。
趙四娘子興奮極了:“每次來西湖春游,我最喜歡的就是這些趕趁人的表演了,好有意思!你呢,表姐?”
宋娘子說:“我最喜歡看水仙子,她們打扮得太漂亮了,像畫上的仙女一樣。”
趙四娘子所說的“趕趁人”,指的就是船上表演的那些人。而宋娘子口中的“水仙子”,則是在湖上載歌載舞的歌伎舞伎們,她們會盛裝打扮,等待客人的召喚。宋娘子覺得,這些歌舞伎的美是西湖上最別致的一道風景線,很多游人都喜歡看她們。美好的事物總能吸引最多的目光,美人當然也一樣。
看著眼前熱鬧的光景,宋娘子問表妹:“都說當年汴京繁華,春天的金明池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不知道西湖和金明池相比,哪個更勝一籌?”
“這是個好問題,可難住我了。”趙四娘子陷入了沉思。舊都城當年的繁華景象,她也只聽家里的老人們提過。尤其是她爺爺,每次說起老家汴京,又是懷念又的遺憾。
“我沒見過金明池是什么樣,但是聽我爺爺奶奶的描述,估計跟西湖不相上下,各有各的繁華吧。”
“真希望有一天能收復失地,到時候我們就能去金明池游園了。”
“嗯,會有這一天的!”
姐妹倆聊得正嗨,婢女指著遠處說:“姑娘們快看,天子的大龍舟過來了!好壯觀啊!我的天吶!”
趙四娘子放下手里吃到一半的點心,拉著宋娘子去窗邊看熱鬧。只見天子的龍舟越來越近,龍舟四周垂著珠簾,懸掛著七寶珠翠,要多奢華有多奢華。可惜天子和皇后都在船艙內,隔著簾幕看不清楚,只能看見外面走動的宮女們。
或許是天子想吃哪家酒肆的美食了,過了一會兒,龍舟掉了個方向,往東邊去了。
宋娘子說:“不愧是天子的龍舟啊,真壯觀!今天我算是開眼了。”
“去年你沒來嗎?”
“去年我是趕著花朝節出來春游的,錯過了天子游湖。”
“花朝節好啊,都說那時候的西湖是最美的。”
“對啊,花朝節的西湖就像睡醒后梳妝完畢的美人一樣,百花盛放,美不勝收。在湖邊走一圈回家,身上都帶著花香呢。”
“說得我都動心了,明年花朝節我們來西湖踏青吧。”
“沒問題。”宋娘子說著,指了指前方一座橋,“你快看那兒,好多人放風箏!”
倆人湊在窗邊圍觀,天上的風箏形態多樣,迷了姐妹倆的眼。婢女開玩笑說:“以前我就聽人說,每到春游時節,少年郎們就喜歡在橋上放風箏,吸引女孩子的注意。果不其然啊!”
趙四娘子臉一紅,假裝要打她。幾個人笑著打鬧,嘻嘻哈哈,畫舫在歡聲笑語中繼續前行。
最是一年春好處。春天真是令人心情愉悅的季節。
小知識:
1、每逢春游日,西湖上都有許多做生意的小船,南宋人稱之為“湖中土宜”。《武林舊事》記載:“至于果蔬、羹酒、關撲、宜男、戲具、鬧竿、花籃、畫扇、彩旗、糖魚、粉餌、時花、泥嬰等,謂之‘湖中土宜’。”
2、杭州游人外出踏春時會買花籃等各種禮物饋贈親友,見《夢粱錄》,“男跨雕鞍,女乘花轎,次第入城。又使童仆挑著木魚、龍船、花籃、鬧竿等物歸家,以饋親朋鄰里。杭城風俗,侈靡相尚,大抵如此。”
3、杭州習俗,游人喜歡趕在花朝節出來賞春,見《夢粱錄》,“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浙間風俗,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游賞。”
4、金明池位于汴梁城內,是北宋時期的皇家園林,每年農歷三月初一會對百姓開放。《東京夢華錄》記載:“三月一日,州西順天門外,開金明池瓊林苑,每日教習車駕上池儀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