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召喚永樂帝建文帝
- 大明:開局彈劾老朱退位禪讓
- 人本是神
- 4081字
- 2024-10-28 00:12:05
朱長卿道:“太子的藥方必須你來作證,今天非去不可。”
朱武運在命運無情的大手面前瞬間變得軟弱起來,一屁股坐在地上:“長卿啊,你以為自己什么都懂,以為二叔什么都不懂嗎,你想給二叔翻案,但它比翻天還難,皇長孫、太子妃、權臣,隨便站出來一個都能誅咱們九族!”
朱長卿面無表情:“你說得對,可以走了嗎?”
朱武運狠狠地說:“不走!”
朱長卿道:“皇上口諭,召你入宮。”
朱武運氣得直笑:“你撒謊!”
蔣瓛悶著臉說道:“朱武運,皇上口諭,讓你跟朱公子進宮。”
朱武運兩條眉毛飛起來:“你說什么?皇上這是要對我九族下手嗎?不,我不能去,罪臣請斬,愿立刻赴死!”
朱長卿轉身道:“蔣大人,綁也把他綁過去,走吧。”
幾個錦衣衛進入牢房,二話不說把朱武運架了起來。
朱武運再次見到了命運無情的一面,只能認命了。
進宮路上,朱長卿召喚了永樂帝和建文帝。
這兩人一來基本上就十拿九穩了。
在另一個位面。
永樂二十一年。北平府。
皇宮,太廟。
兩鬢斑白的朱棣跪在朱元璋的畫像前。
“爹,我感覺自己快打不動了。”
朱棣輕輕嘆息一聲,自言自語:“但是還得打。
“爭取臨死前把草原逆部踏平,給咱大明鋪好路,往后百年北境都不用再打仗了。
“爹,您在天之靈一定不會怪我的對吧,因為我得位才是最正的。”
朱棣最近總做夢,夢見朱元璋把他吊起來打。
這讓他很郁悶。
有些事,比如當年不靖難,讓大哥那一脈掌管天下。
未來的大明會是怎樣?
自己這一脈掌管大明,又是怎么樣?
自己這一脈就不說了,朱允炆執掌大明能有好?好好一個大明四年就讓他折騰廢了。想起這些他就有氣,恨不得老爹能托個夢過來,他好好告個狀。
也別說他造反什么的,那是撥亂反正。
他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從靖難過程來看,分明就是天下歸心,武將們排著隊投降。
但是那幫臭文官腐酸儒背地里老說他造反,說得很多百姓都信了。
他只有做的更好,超過老爹對子孫的預期,九泉之下才能心安理得面對老爹。
“爹,您又來太廟了?這么晚了,回去休息吧。”
朱高熾站在門口。
朱棣回頭,看不見人,只能看到一個大肚子。
“老大,你進來。”
“我不進去。”朱高熾撇撇嘴,他知道老爹想說什么,無非是想用皇爺爺壓他,讓他同意北征。
“你爺爺北征八次,你爹我才北征四次。”朱棣充滿遺憾。
“皇爺爺當年那是不得不征,不然天下如何一統。爹,該收收心了,韃靼潰不成軍,幾十年內休想威脅大明,您也知道想要完全征服漠北,暫時是不可能的,你一打人家就跑,那又何必勞民傷財。”
朱高熾揣著手,勸道。
朝廷要想北征,必須得倚重武將勛貴集團,武將勛貴的地位自然就高,而放棄北征,大明將會迎來和平發展期,朝廷為了安天下必然會倚重文官集團,文官的地位勢必會提高。
他不想讓朱棣出征,因為仗打多了就會回到洪武帝的局面,冊封一大堆武將勛貴,這種局面是他和他背后的文官集團最不愿意看到的。
朱高熾內心是矛盾的。
他心里知道,北征并不像文官集團說的那樣,北征是很有必要的,別說五次,十次也不嫌多。
皇帝只有掌握兵權才能打仗,只有打仗才能穩固皇權,要不然大明軍屯衛所加起來兩百萬士兵,總讓他們閑著會出問題的。
但也正因為如此,他不得不考慮更多。
涉及到國本之爭。
眼看父皇年邁,他怕以后出現巨大動蕩。
武將勛貴絕大多數都是支持漢王朱高煦的。
從靖難之役,到屢征漠北,漢王的神勇是武將勛貴有目共睹的。
他們自然是希望漢王當皇帝。
趁著父皇健在,壓一壓武將勛貴,對他以后順利登基是很有必要的。
“老大,這是最后一次北征,回來我就頤養天年。”
“爹,您上次出征穿的鎧甲,是我特別定制的,輕了二十斤。”
“你放屁!”朱棣氣得嗷嗷叫。
“不信您稱一稱。”朱高熾一臉淡定。
“我穿得起鎧甲!拿得動刀!騎得了馬!不用你給我減重!誰也不能阻擋我北征!”
朱棣臉紅脖子粗的叫道。
他以前說過,穿不動鎧甲就不打了。
去年出征,那件鎧甲并沒有感覺重,一直以為自己身體倍棒,原來是老大調包了?
對他來說這比不能傳宗接代還難受。
【洪武朝太廟之門已開,是否愿往?】
忽然,耳畔響起一個聲音,朱棣虎軀一震:“爹,您托夢來了?”
大明的另一個平行時空里。
坐在奉天殿里的建文帝一臉悲愴。
李景隆被召回了,正在回京路上。
李景隆出征一年,兩次大敗,喪師數十萬。
使得攻守形勢逆轉,朝廷短期內難以組織大規模的軍事征討。
局面變得頗為滑稽,討伐逆賊,成了被逆賊討伐。
現在能硬抗燕王的只有徐輝祖了。
建文帝對此人一直不放心。
他可是燕王的小舅子,萬一兩人沆瀣一氣,朝廷就徹底完了。
表哥李景隆就不一樣了,他們從小一起玩到大,知根知底。
雖然李景隆打輸了,雖然那么多大臣建議把李景隆砍了。
但他還是決定不懲罰李景隆。
朝廷還有一戰之力,假以時日,仍能整頓出一支三十萬人的生力軍。
退一萬步,即便朱棣打到京城,也不會真的就世界末日了。
應天府的城防,當年可是皇爺爺按照最高規格來建造的。
就憑朱棣那點人手,想把應天府攻下來談何容易。
就在他為未來感到憂慮時。
一個充滿威嚴的聲音在腦海響起:
【洪武朝太廟之門已開,是否愿往?】
建文帝倒吸一口涼氣:“洪武朝?”
隨即眼眶一紅:“皇爺爺!”
他忽然情緒失控,嚇得朝堂上一班臣僚不知所措。
齊泰和黃子澄一臉關切,皇上最近壓力太大了,莫不是要崩潰了吧?
建文帝一肚子委屈。
他要告狀,朱棣那個狼子野心的家伙居然造反!
這天底下也就皇爺爺能給他主持公道了。
“朕愿往!朕要去洪武朝見皇爺爺!”
建文帝心中迫不及待的喊道。
建文帝一巴掌拍在御案上,如果真能見到皇爺爺,大明就有救了。
對他來說心中的皇爺爺還是那個偏向他的皇爺爺。
但他并不知道朱長卿和朱由檢都在洪武朝,也不知道等待他的將是一場兇悍的狀告。
他滿腹委屈要告朱棣的狀,恨不得立刻見到那個對外狠辣對內慈祥、很好哄騙、被他母子倆耍得團團轉的皇爺爺。
太廟正殿。
朱棣睜大了眼。
這里他太熟悉了。
但是又很陌生。
永樂朝的太廟供奉著太祖高皇帝的牌位,以及一盞永不熄滅的長生燈。
這里卻什么都沒有。
這讓朱棣心神不寧。
原來自己真的來到了洪武朝。
那也就是說他真的能見到老爹了。
他無法用語言形容這種感覺。
因為洪武二十五年和洪武三十一年他有太多遺憾了。
少頃,在宗堂御臺的另一端,走來一個眼袋很重、身形消瘦的男子。
他同樣穿著龍袍,戴著一頂金絲編織的金翼善冠。
永樂帝狠狠冷哼一聲:“好侄兒,你也來了?”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建文帝色厲內荏的喝道:
“是你?”
永樂帝冷下臉:“是我。”
建文帝厲聲斥道:“竊國賊!”
永樂帝冷笑:“手下敗將。”
建文四年的朱允炆,顯然已經被靖難的朱棣搞得痛苦不堪:
“我要告訴皇爺爺,你這竊國賊的所作所為!”
朱棣道:“我也要告訴我爹你是怎么禍害朱家,怎么禍害大明的!”
朱允炆道:“那咱們就看看皇爺爺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
兩人氣沖沖的推開大門。
門口,劉會和一群太監如遭雷擊。
他們都是奉皇上口諭,在太廟專門等候的。
等誰不知道,反正皇上說讓他們等著。
結果等來了兩個穿龍袍的。
這些太監昨天剛打過朱由檢。
今天可不敢動手了。
因為皇上已經公開證明朱由檢真的是大明皇帝。
那這兩位不用說也是了。
“二位尊者怎么稱呼?”劉會緊張的問道。
“劉大伴,你再看看我是誰?”永樂帝輕蔑一笑。
“劉大伴,你連本王都不認得了?”建文帝上前一步。
劉會在宮里當差二十年,朱棣和朱允炆都對他很是熟悉。
劉會嚇得一哆嗦,越看越熟悉。
永樂帝六十四歲,建文帝二十五歲。
但是曾經的他們,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的時候,朱棣三十二歲,朱允炆十五歲。
如今朱棣的面容自然蒼老,但朱允炆卻變化不大,只是因為朱棣靖難這幾年,給他帶來的心里壓力太大,過于焦慮以至于顯得有些滄桑。
劉會很快就認出了他們,納頭便拜:“奴婢拜見皇長孫殿下,拜見燕王!”
他一向聰明的腦袋此時完全亂了。
皇長孫殿下當皇帝是情理之中,怎么燕王也穿上龍袍了?
“滾滾滾。”
永樂帝一腳將他踢開,這廝先拜朱允炆讓他很不爽。
“劉大伴,皇爺爺在哪?”朱允炆將劉會攙扶起來。
“皇上在奉天殿上朝呢。”劉會道。
不等他帶路,永樂帝已經出門了。
他鷹視狼顧,目光銳利。
重回應天府皇宮,心中很是感慨。
盡管已霜染兩鬢。
得益于老朱家強悍的戰斗基因,腰桿依然挺拔,顧盼自雄,從背影絲毫看不出老態。
但是近鄉情怯,走向奉天殿這段路,永樂帝心里五味雜陳。
一方面害怕面對老爹朱元璋,他當年有必須靖難的理由,但他畢竟殺了朱允炆。老爹在親人這方面看得很重,不允許自家人互相殘殺。
一方面他急于見到老爹,因為他憋了一肚子話,這些話兒子孫子不配聽,文臣武將也不配聽,只能說給老爹聽。
沒錯,他憋的這些話全是針對朱允炆的,他要狀告這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逆子。
“洪武二十五年,一切都來得及呢。可惜大哥不在了。”
永樂帝走在御道上,忽然感嘆一聲,步伐加快朝奉天殿走去。
走上丹墀。
永樂帝立刻變得老老實實。
四征漠北的雄獅跟家養的貓一樣。
他甚至忍不住兩手發抖。
此時的大殿內,朱元璋威嚴的坐在龍椅上。
他在等朱長卿。
百官也靜靜的沉默以待。
他們不發一言,雖然六部官員身居要職者,每日都有大事小情要上奏皇上。
但是今日就算了。
皇上已經決定要朱長卿進宮。
說明要重啟皇長孫一案。
沒有什么比這更大的事了。
哪還有心思去上奏那些小事。
朱長卿要是告贏了,皇長孫就此隕落,大明朝堂將迎來天崩地裂的新格局,當然以詹徽為首的文官們不認為他能贏。
若是輸了,朱長卿以及背后指使他告狀的人統統殺光。
前者會改變大明未來。
后者卻無甚影響。
最希望朱長卿告贏的莫過于朱樉朱棣和藍玉了。
三人彼此之間關系并不好,藍玉曾經在朱標面前說過朱棣壞話,就此有了芥蒂。
但此時此刻三人是一條心的。
如果朱長卿告贏了,朱允炆退出儲君競爭,那么新的儲君就會在朱允熥和朱樉之間角逐。
到時候朱樉朱棣跟藍玉將會勢同水火。
不過那都是以后的事了,當下還是全力以赴應對朱允炆。
藍玉跟朱樉心里還是很得意的。
他們的計謀得逞了,請奏皇上斬殺朱長卿,皇上非但不殺反而讓他接著告。
朱樉默默看了朱棣一眼,多虧這個好兄弟,才有了現在這個好局面。
身為二皇子,從大哥朱標薨逝那一天,他就對皇位充滿了渴望。
他自認雄才大略,有信心把大明帶向一個新高度。
朱允炆絕對沒有這個能力,他對呂氏和文官們言聽計從,就是個傀儡,大明交給他一定會走下坡路。
皇位必須是我的!
朱樉咬了咬牙,渾身熱血,眼巴巴的望著殿外,希望朱長卿早些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