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靠本事吃飯。
周建設的廚藝,當三食堂的班長綽綽有余,卻因為他的年紀只有十六七歲,擔心犯了拔苗助長的錯誤,僅讓三食堂二灶劉志輝當了副班長,沒設班長,并且周建設的工資跟紡織廠頭號大廚柳一刀齊平。
都是聰明人,這里面的門道一點就透。
不是班長的班長。
擔心柳一刀和周建設兩人頂牛鬧幺蛾子,廠領導還貼心的制定了輪灶制度,來了考察的領導或者同仁,兩人輪著做小灶。
特殊情況除外,這里的特殊情況,是某位領導對誰誰誰做的飯贊不絕口,單獨點名讓誰誰誰主勺,未被點名的另一方不能要意見。
周建設同意。
柳一刀也同意。
事情就這么定了下來。
書記接著對兩人說道:“建設,柳師傅,今天其他廠的同仁來咱們廠里交流經驗,考察學習,不能讓人餓著肚子,要體現咱紡織廠的主人翁精神,中午的招待,要不建設來主勺吧。”
權當沒看到柳一刀躍躍欲試的表情。
直接將招待的差事,直接交到了周建設的手中。
并且還丟了一個好好干的眼神給周建設。
柳一刀的心,瞬間涼了一半,意識到他與周建設的差別了。
年紀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兩人的境況對紡織廠的領導有著不同的寓意,周建設飛黃騰達,紡織廠的這些領導也跟著臉上有光,是識人辨用。他柳一刀撐死了算是一個半路出家的二把刀,沒有培養的價值,覺得跟領導不是一條心。
就沖這讓周建設給領導開小灶的過程,柳一刀便知道廠領導這是在給周建設增加資歷,下一次來了領導,一句領導點名讓周建設主勺,他柳一刀也只能乖乖退位讓賢,總不能跑到包間,跟領導抗議吧,說這一次該輪到我柳一刀主勺了,他不敢。
“上一次柳師傅做的飯,人家聞味就知道是柳師傅的手筆,建設主勺,好好的考考他們,建設,好好干,別給咱紡織廠丟臉。”
周建設笑著點了點頭。
他故意不去理會柳一刀便秘的難看臉色。
新王自然要踩著老王上位,對于這么一個露臉表現的機會,當仁不讓了。
現在可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要想出人頭地,就得抓住一切機會上位,他還有妹妹要養活,該表現就得表現,該爭取就得爭取。
“建設……不,現在該叫周師傅了。”
柳一刀也是一個乖巧的主。
他見幾位領導都對周建設表現出了極高的期望,忙收起了不該有的小心思,與其被人輕看,還不如當著領導的面刷個大度的前輩人設出來。
“厲害,當初我學徒的時候,聽我師傅說廚藝之道看天賦,我還不同意,說勤能補拙,見識了周師傅的功夫,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謝謝柳師傅。”
人敬我一尺,我還人一丈。
柳一刀捧周建設,他自然也反捧柳一刀。
“還要跟柳師傅多學習一下。”
.....
三食堂的那些人,看著進來的周建設,一個個的肅穆了。
二食堂比拼廚藝的事情,被某些嘴快人士已經傳的沸沸揚揚。
沒人小看周建設那張稚嫩的臉,就連自認為要當三食堂主勺的劉志輝,也心知肚明子自己的職位,要不是周建設年紀小,人家就直接當班長了,他就是一個輔佐的角色。
“周師傅,我是劉志輝,三食堂的二灶,咱三食堂的人,全都到了,這是負責燒火的柳枝,這是學徒徐良,還有一個幫廚,今天有事,請假了.....”
將三食堂的那些人,挨個介紹了一遍。
又介紹了三食堂的境況。
三食堂在原先倉庫的基礎上,改建而成,要負責紡織廠兩千多工人的吃喝問題,后廚旁邊有個不大不小的房間,上面寫著一個食的門牌號。
一看就知道,這是紡織廠的招待包廂。
專門進去看了一下,一張據說是從聚仙樓收攏過來的圓桌,周圍放著十多把高背凳子。
一共兩個門,一個門直通后廚,另一個門直接從辦公樓插過來。
“人到齊了,我說幾句。”
三食堂的氣氛,剎那間變得靜寂起來,包括劉志輝在內的一干眾人,都排隊站在了周建設的對面,目視著周建設,他們知道周建設要立規矩。
換做他們,也會如此。
就是不知道周建設會立什么樣子的規矩,也有人多心的猜測,是不是不讓他們觀摩做飯的規矩,畢竟現在的廚師行業,都有各自的傳承,又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小心思作祟。
二食堂柳一刀就是這方面的例子,大鍋飯無所謂,沒什么技術含量,炒熟能吃就行,任由那些人觀看,但小灶,絕對不會讓周圍的人看,就連他的徒弟也在必要的時候,以找蒜、找蔥、找調料等借口被趕了出去,等拿著東西回來,菜要么出鍋,要么快出鍋。
跟了五年的徒弟,也就會炒個西紅柿炒雞蛋或者其他普通菜,拿手菜,一個都不會,各方面的毛病,不是菜的味道不對,就是生熟方面的問題。
“我這個人,不會藏著掖著,你要是有心,想學,可以看,能掌握多少,看你自己的天賦。”
人們還在面面相覷。
似乎有些被驚愕到了。
直到三十幾秒鐘后,這些人才回過神,明白周建設言語中的意思,興奮的表情,在每個人臉上浮現,劉志輝也不例外。
周建設的廚藝,能被廠領導集體夸贊,就連柳一刀都自愧不如,能學肯定是好事。
“周師傅,你的意思,你做小灶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看,不是特定大鍋飯。”
“就是這么一個意思,能學多少,看你自己,但問我,我有時間或許心情好了,會跟你解釋其中的門道,要是忙的不可開交或者我心情很壞,問我,除了不會得到答案,我著急還得將問話的人大罵一頓,咱都在一個鍋內吃飯,先把不好的話都說了,省的將來鬧幺蛾子。”
周建設坦坦蕩蕩。
人們自然也坦坦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