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趙普與盧多遜(3)

所以,我傾向于認為:趙普有可能覺得愧對盧多遜,但絕沒有愧對趙廷美的心思起念。他認為他做得對。

禳災祈福的趙普

宋人筆記說趙普一故實。

說趙普晚年病重,夜里做夢很不吉祥,然后就拜托道教人物為他祛災祈福。但是需要有章表上達天庭。道士就向他請教章表的主旨——向天庭祈禱,要有明白訴求。但是趙普很難對道士說這個事。于是就拿來筆墨,自己寫就了一篇祈禱文。文中有文字道:

情關母子,弟及自出于人謀;計協臣民,子賢難違乎天意。乃憑幽祟,遽逞強梁,瞰臣血氣之衰,肆彼魘呵之厲。信周祝霾魂于鳩愬,何晉巫雪魄于雉經。倘合帝心,誅既不誣管蔡,幸原臣死,事堪永謝朱均。

這文字佶屈聱牙,梳理一下關系,大意如下:

我這個事情啊,關系到昭憲太后和趙家幾個兒子。兄終弟及的施行,實在是出于太后的謀劃。但考慮到利國利民的大事,太宗的兒子很賢良,“嫡子繼承”,不能違背天意民心,所以不再施行“兄終弟及”模式。沒想到,趙廷美卻憑借著幽冥作祟,一逞鬼魂之強梁,看到我年老血氣已經衰弱,就肆意地在我夢里做厲鬼恫嚇我。我很冤啊,就像過去西周時那個巫祝為宣王謀劃,卻遭遇女鳩毀謗而死;過去晉國那個巫師,為國家謀劃,但太子申生卻自殺而死,這事并不能讓巫師負責啊!如果我為大宋帝國做的謀劃符合天帝之意,那么貶謫趙廷美,最后導致他死去,就跟當初周公誅殺周王的兄弟管叔蔡叔沒有什么兩樣,都是合理的合法的;如果天帝能理解我免我不死,那么我將永遠感謝并愧對趙德昭、趙德芳這倆公子——盡管他倆也許很像堯和舜的不肖子丹朱與商均。

文章寫罷,就秘密封起來,對著空中焚燒后,一擲。此時恰好來了一陣怪風,將火吹熄,文章飄入空中,最后掉在鬧市朱雀門,被人撿取,于是,傳誦于京師,成為一件記錄中的公案。

大致這樣一篇東西,委婉曲折,總之是趙普在陳述終結“兄終弟及”模式,恢復“嫡子繼承”模式的政治正當性訴求,在陳述自己的無辜。這樣看,趙普即使到了晚年,還是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所以,他之所以“倒趙”,盡管是出于“倒盧”的目的,又不僅僅是為了“倒盧”,而是為了將帝位傳承程序恢復到正當合理合法軌道,以期求得帝國的長治久安。

另外一個記錄者,說到了相近的一個故實,也可以約略見到趙普的自信。

說趙普生病很久,很嚴重,就將自己最珍貴喜愛的雙魚犀帶解下來,交給親吏甄潛,請他到上清太平宮去禳災祈福。道士姜道元為他叩拜冥界大神。對大神說:“趙某,乃是開國功勛之臣,為何有這么深的冤魂牽累而不可避解?這個冤魂是誰呢?”大神在一個巨大的牌子上,用淡墨書寫了一通。濃煙在巨牌之上繚繞,字跡難辨,但看清了牌子后面一個“火”字。

姜道元就將這個結果告訴了甄潛。

趙普聽說后,說:“我知道是誰了,必定是秦王趙廷美。當時是他與盧多遜派遣堂吏跟趙白等人陰謀交結,敗露后導致一場大禍。我有什么錯!”

半世評語

趙普在太平興國七年(982)四月復相,不久扳倒盧多遜,貶謫趙廷美,正在雄心勃勃要做一番更大事業時,第二年,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借著趙普謙遜,表示要退休的意見,太宗再次將他下放外地,到武勝軍(今屬四川廣安)去做節度使。兩個月后,趙普啟程,太宗在大殿宴請他,并寫了一首詩相贈。說是詩,其實真不是詩,七言四句,幾乎都是說“理”,這也是宋人詩歌的一個特點,太宗這一篇更過一點。不過算是給趙普的一個半世評語,也算精當。詩云:

忠勤王室展宏謨,政事朝堂賴秉扶。

解職暫酬卿所志,休教一念遠皇都。

趙普已經六十多歲,到地方做節度使,明顯已經不能再備“樞軸”。他在自愿進入“樞軸”位置后,幫助太宗完成了“嫡子繼承”的制度化設計,而后,不再屬于“樞軸”人物了。這事多少讓他有點意外,失落感是應該有的。他沒有張良那種急流勇退的隱士情懷,他一直屬于廊廟之才。不能在中央工作,他無法猜度原因何在。往日的榮光,謀士的尊嚴,都讓他感到了一種失敗。

當太宗將這首詩贈給他時,他甚至有了不真實的感覺,那種迷離惝恍,與他往日的精明強梁判若兩人。無數往事開始涌來,他對太祖講述不要傳位晉王趙光義的冒險,他阻止太祖任命符彥卿的苦衷,他將太宗門人姚恕無意中除去的蹊蹺,他從馮瓚行囊中搜出賄賂晉王府邸幕僚的贓物……這些,都是當初太宗對他失去信任的原因。現在,太宗完成了大宋權力再分配的藍圖,我,趙普,沒用了!失落中,趙普恰如其分地哭泣了。他捧著太宗的詩,哽咽道:

“陛下賜臣詩,臣當刻石,讓它隨著臣,與朽骨同葬九泉之下。”

一番話,太宗也動容。

第二天,太宗覺得應該解釋一下這個事,就對左右說:“趙普對國家有大功勛,朕在布衣時我們就曾經在一起游歷各地。現在他已經很老了,朕不想再用這么勞累的機務麻煩他,所以給他選了個好地方,讓他能夠‘臥治’。所以寫了詩來宣導我的意思。趙普很感動很激動,朕也跟著流了眼淚。”

名相宋琪對太宗說:“趙普昨天也到了我們中書省,拿著陛下的詩,哭泣著跟我說:‘此生余年,已經沒有繼續報答陛下的機會了,希望能有來世,能夠再效犬馬之勞。’臣已然聽到趙普這一番話,現在又聽到陛下這一番講述君臣際遇的緣分,君臣始終之分,可謂兩全了!”

后來趙普又做西京留守,到了淳化年間,趙普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就多次上表請求退休。太宗給了他更優厚的待遇和職稱:太師、魏國公,享受宰相級別的俸祿。

淳化元年(990)七月乙巳(十四日),趙普卒。

第二天,太宗得到訃聞,很悲痛,對近臣說:

“普事先帝與朕,最為故舊,能斷大事。向與朕嘗不足,眾人所知。朕君臨以來,每待以殊禮,普亦傾竭自效,盡忠國家,真社稷臣也。聞其喪逝,凄愴之懷,不能自已。”

趙普侍奉先帝和朕,是我們故交中資格最老的人物。趙普對大事有判斷,能決斷。但他以前有跟朕不對付的地方,這些眾人皆知。但朕君臨天下以來,經常以特殊的優厚之禮節對待他,趙普也能傾盡忠節為國家效力,真是“社稷臣”啊!聽說他病逝,我感到太難受,太凄愴啦,幾乎沒有辦法控制我自己。

說著就流下淚來。左右都受到感動。

趙普這一生有很多故實,在史館流傳,在廊廟流傳,在江湖流傳。

《邵氏聞見錄》記載一事,則可以看作趙普的另一面。說趙普年輕時游歷長安,聽說唐太宗李世民的墓被盜,骨骸流入民間。他于是花重金購置這些靈骨,葬在昭陵下。曾經有一個當地富豪,藏有李世民的腦骨,要價很高,趙普很艱難地得到了,一同收葬。趙普此舉不同尋常,不必誅心地分析他為何如此做善事,能夠收留亡人骨骸,重新下葬,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值得表揚。

“天倫為重,大位為輕”

盧多遜當朝時,為政專斷,趙普當朝時,事實上比盧多遜還要專斷。當時太宗已經放開言論,而且多次下詔,求言。但趙普要求臣僚們上殿,如有奏章,都要先給他看,奏章中必須刪除“詆斥時政”的文字內容,才允許登對。又是那個田錫,正在做諫官,曾經議論此事,但趙普比盧多遜好一點的是,沒有責怪田錫,史稱“后乃少息”,以后這類事做得少了點。

但他對盧多遜就沒有那么寬容。說起他與盧多遜的分歧,很可能源自一個小小的糗事。據說趙普做樞密使時,盧多遜為翰林學士。有一天二人共同奏事,當時太祖剛剛改元名“乾德”,因此對二人說:“這個年號自古以來沒有過。”似乎很得意。趙普就從旁邊跟著贊美,說“乾德”二字怎么怎么好。但盧多遜說話了:“這個乃是偽蜀時用過的年號。”太祖大吃一驚,趕緊令人檢查歷史記錄,果然,前蜀后主王衍曾經用過這個年號。太祖不免生氣,于是拿起毛筆來,在趙普臉上畫花臉,一邊說:“你怎么才能像人家盧多遜,那么有才!”弄得趙普一個晚上沒敢洗臉,第二天見了太祖,太祖命他洗去,他才洗去。

趙普本來對盧多遜就有不滿,這事之后,就更結了個梁子,心中藏了近二十年,最后有了“倒盧”活動。

據說陳橋兵變,太祖第一次進入后周宮殿,看見宮中嬪妃抱著一個小男孩,就問這是誰。原來是周世宗柴榮的兒子。文武多人在太祖身旁。太祖問如何對待這個男孩。趙普說:“去之。”最后太祖沒有“去之”,而是將他送給了潘美,由潘美養大成人。

事見宋人王鞏的《隨手雜錄》。趙普后來擴大了趙廷美與太宗間的猜忌,直接推動了趙廷美案,對倫理主題,趙普并沒有足夠敬畏,因此,我相信這個記錄是真實的。用小說評論的話說,就是:符合人物性格。

趙普始終沒有明白:他在政治上的勝利,并不意味著他在倫理上的勝利。王夫之批評他,更多也是倫理方向的批評。在傳統理念中,倫理,大于政治。用王夫之先生的話說就是:“天倫為重,大位為輕。”

這是趙普一生沒有參透的義理。事實上,也是近世以來,很多政治家思想家沒有參透的義理,或者說,故意不想參透、不愿接受的義理。

《宋論》中的四個觀點

《宋論》中,王夫之先生對“趙廷美—盧多遜”大案,給出了幾千字的評論,堪稱字字珠璣。讀懂這一篇史論,對理解傳統圣賢理念,理解政治與倫理的關系,甚至,識別“仁人”與“鄙夫”,看清近世身邊的大事與小事,從此獲得洞察世界的思想穿透力,都是一種雖然未必令人贊同,但足夠意味深長的思想啟發。從頭梳理這一篇史論,于本書似無必要,只略說一說文中的四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辨識仁與不仁之人,有一個鐵門限,就是在父子、兄弟、夫婦這類人倫關系中。即使這個人從中挑唆,制造親情流血罹難之案,而結果大有利于“我”;即使與這個人謀劃大事時,他可天才決斷;與他討論機密,他能守口如瓶;與他處于危疑之際,他也絕不動搖,但這仍然是一個不仁之人。而不仁之人,不可以將國家命運托付于他。在王夫之看來,像張子房這樣的人,投項羽、投劉邦,用“忠謹”來評價,似乎不夠資格,但是當他面對劉邦父子之間的關系時,就好像自己的痛楚,委曲地為劉邦講解譬喻,深深地護持父子之情,“以全其天性之恩”,這樣的人才是仁人,而趙普不是。

第二個觀點:趙普很有可能懷有篡權奪位的野心。趙普的隱情,就像當年楊素面對楊廣、徐世面對武氏的隱情。楊素的兒子楊玄感反大隋,其實正是楊素平時的志向,假如楊素不死,大隋的隋煬帝楊廣,不過是亂隋而后可被剿滅的中原肥鹿,楊素很有可能取而代之。徐世的孫子徐敬業反大唐,其實正是徐世平時的志向,假如徐世不死,大唐的武則天皇后,也不過是亂唐而后可被剿滅的中原肥鹿,徐世很可能取而代之。所以楊素擁立楊廣,徐世擁立武后,都有取而代之的野心。趙普之所以在趙德昭趙德芳死后,決計擁立太宗,就是要借“兄終弟及”而亂大宋,如果太宗不保,或太宗身后,大宋又是一孤兒寡母天下,彼時,趙普操縱宋室會更自由,那又是中原鹿肥之際。之所以如此猜測趙普,并不難知,看看趙普在太祖時,所有的謀劃幾乎全部指向宋初的故舊元勛,兵權固然收掉,但趙普卻獲得了大權。唐代滅亡之后,“鄙夫”比比皆是,臟污了天下,而無法洗濯干凈,趙普以一個優異的“幕僚”身份,沉溺于權謀中,與那個知名的“鄙夫”馮道是一樣的人。

第三個觀點:趙普誘導人主戕殺其天倫情感,猶如當年要對周世宗的后人斬草除根“去之”一樣,幾乎沒有忌憚之心,這等不仁不忍,“太宗覺之矣”。所以,給趙普的酬賞雖然很隆重,但在大案結束,還是將托國大事寄托于后來崛起的李昉、呂端等人,而趙普則再次罷相,老死于家中,所以,大宋宗社才算平安。宋琪所謂“君臣兩全”的說法,事實上也暗含了趙普的危機——太宗沒有將趙普置之于法,是趙普的幸運。

第四個觀點:盧多遜試圖看守住倫理大義,而不計個人榮辱。當初趙普在太祖面前說太宗的壞話,一如后來在太宗面前說趙廷美的壞話。這些,盧多遜都有感覺,所以在太祖時,盧多遜就與趙普不和,試圖保全太宗;等到了太宗時,盧多遜又想保全廷美。杜太后的遺命雖然不符合“嫡子繼承”的古制,不合法,不正當,但是如果違背這個遺命,猜疑一起,則兵火就會跟著而起。但“天倫為重,大位為輕”,所以盧多遜與趙普比較起來,“立心遠矣”。

瘋癲長子趙元佐

“趙廷美大案”中,有一個特立獨行的人物,在歷史的幽微深處,孤獨地閃耀出傳統圣賢肯認的高貴之光,他就是楚王趙元佐,太宗的長子。

史上記錄的是,他幾乎在癲狂狀態中,度過了一生。

太宗趙炅有過三個皇后:尹氏、符氏、李氏。

尹氏,太宗發妻,滁州刺史尹廷勛女,早薨。太宗踐祚,追封為淑德皇后。

符氏,魏王符彥卿第六女,后周時嫁給趙光義,太祖開寶八年(975)薨。太宗踐祚,追封為懿德皇后。

李氏,名將李處耘之女,太祖介紹給太宗為妻。太宗踐祚后,于雍熙元年(984)立為皇后,史稱明德皇后。

太宗另有賢妃、德妃、貴妃、淑儀多人。

內中一個李賢妃,乃是防御使李英的女兒,賢德有名,太祖聽說后,為太宗延聘。太宗踐祚,封為夫人。她生了趙元佐、趙元侃。趙元侃后來更名趙恒,就是大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但李夫人死得太早,太宗踐祚的第二年,她就病逝了,還來不及封妃封后。真宗時,先追封母親為賢妃,又進上尊號為皇太后,有司繼上謚號元德,故史稱元德李皇后。

趙元佐是太宗長子,真宗的大哥。趙元佐出生于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真宗出生于乾德六年,公元968年;元佐大元侃三歲。宋太宗出生于后晉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大元佐二十六歲。

元佐是太宗的第一個兒子,長得酷似老爸,又稟性聰明機警,所以宋太宗非常喜歡他。據說他十三歲時,曾跟從太宗在近郊田獵,當時還有契丹的使者來,也在一起。太宗看到一只兔子在御輦前出沒奔跑,就讓元佐射箭,元佐張弓,一發而中。眾人叫好,連契丹使者也感到驚異。

元佐可能確有異稟,他一直喜歡獨居,不愿意見客人;太宗駕崩后,更是如此,但常常能預知要發生什么事。真宗時,看到元佐瘋瘋癲癲,就派了著名的術士管歸真到元佐府邸,去為他祭祀祈禱,消災求福。左右還不知道這個事,元佐就說:“管歸真來了。”真宗聽說后,也很詫異說:“難道真的有什么神異的東西依附在他身上了嗎?”

元佐是因為四叔趙廷美案而瘋掉的。

在此之前,他還跟從父親平定太原、征討幽薊,很正常的一個人。從皇子宮邸出來后,為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衛王。初期在中書省工作,后來又遷居東宮,加檢校太尉,進封為楚王。這是太宗一心要培養他做“嫡子繼承”的節奏。

但趙廷美的案子出來了。

群臣正在議論紛紛,在研究如何定罪。老太傅王溥正在緊鑼密鼓地聯絡諸臣“聯署”,已經有七十多人簽了名。我推想王溥也一定找過趙元佐,因為元佐當時官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是宰輔級別的高官,理應“聯署”。但我也不難推想,元佐一定是拒絕在這份奏章中簽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旗县| 林周县| 三江| 宿州市| 宕昌县| 汉阴县| 玛曲县| 晋城| 宜宾市| 繁峙县| 吉木萨尔县| 二连浩特市| 伽师县| 枣阳市| 黎平县| 荣成市| 彭阳县| 静宁县| 靖边县| 沂源县| 东乡族自治县| 南漳县| 大竹县| 涡阳县| 马关县| 高唐县| 安西县| 黑龙江省| 河间市| 芦山县| 天长市| 盐边县| 旅游| 博罗县| 盘山县| 贵溪市| 陆丰市| 师宗县| 依兰县| 双桥区| 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