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遵從本性才是正途
- 人生的智慧
- (德)阿圖爾·叔本華
- 917字
- 2024-10-11 15:31:31
只有威力強大的時間才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人在肉體和精神方面的優(yōu)勢逐漸被時間消磨殆盡。而只有人的道德氣質不受時間的影響。在這一方面,所獲財產和個人在別人眼中的形象當然顯得更有優(yōu)勢了,因為時間并不會直接奪走這些好處。后兩項好處的另一個優(yōu)勢就是:它們都處于客體的位置,在本質上決定了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它們,起碼有這種可能性存在。比較而言,我們對于主體范圍的因素確實無能為力——它們作為“神的權利”賦予了人們,并終其一生不會發(fā)生改變。所以歌德說:
在你降臨世上的那一天;
太陽接受了行星的問候,
你隨即永恒地遵循著,
讓你出世的法則茁壯成長,
你就是你,你無法逃脫你自己,
師貝爾和先知已經這樣說過;
時間,力量都不能打碎,
那既成的、已成活的形體。
盡可能充分地利用我們天定的內在個性是我們唯一能夠做到的。因此,我們應該避開那些不符合我們個性的發(fā)展方向。所以,在選擇地位、職業(yè)和生活方式時要優(yōu)先考慮我們的內在個性,使它們最大限度的匹配。如果一個天生體格強壯,像大力神似的人迫于一些外在因素,從事某種久坐不動的工作,比如煩瑣細致需要耐心的手藝活兒,或者從事一些腦力工作,比如學習研究等。這些工作抑制了他出眾的身體優(yōu)勢,反而需要用到他先天不足的能力,這樣只會讓他終身郁郁寡歡。或者某個人天生智力超群,但是其所從事的工作對其智力并無多大需求,他的智力得不到鍛煉和運用,或者更悲劇的是他的工作是他無力負擔的力氣活兒,那么他的不幸比第一個人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我們要想避開生活中的激流險灘,就必須在年少氣盛之時避免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
人所獲得的財產以及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與人的自身相比,前兩者無疑輕于鴻毛。所以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人生道路中,更明智的選擇是注重保持身體健康和發(fā)揮個人自身才能,而不是全身心地攫取財富。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不能陷入這樣的謬論中:我們可以不用在意生活必需品的問題。其實,真正的幸福并不是靠豐裕盈余的物質財富去獲得的,它對我們獲得幸福幫助并不大。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富豪過著不快樂的生活,他們缺少的不是物質財富,相反這恰恰是他們最富余的,他們缺乏的是經過熏陶的精神思想,只有這些才能讓他們具備從事精神思想活動的能力,才能引發(fā)他們對于事物的客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