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退休幾個月了。截至目前的主要活動,是去了國內若干個妻子之前沒有去過的地方旅行。我們年輕時其實已經打卡了國內外很多旅游景點。我工作期間(尤其是早年的時候),在國內外也經常出差,因此有時也就順帶旅游了一些地方。
最近與朋友閑聊時偶然說到,我是打算朝目前所知人類極限120歲去活的(當然同時我也做好了準備,可以隨時因意外而死亡)。朋友說,那你現在是“人到中年”啊。于是我為自己作了一首半世歌:
半生半勤半成就,半工半游半寰球。
半途半憩半出世,半心半意半從頭。
總的來說,在前半輩子里,盡管自己也“努力奮斗”過,但是沒有將工作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自認為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工作狂,因此成就也就有限。現在算是人生半途了,盡管不會徹底躺平,但是不用再為稻粱謀了。在我的思想中一直偶有顯現的出世心態,應該會比以前更常見一些了。對于退休后怎樣生活,我其實已經想了好幾年了。我跟別人說,感覺有各種各樣的無限的可能性,但是最終哪些能變成現實,將取決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無論如何,應該都不需要像前半輩子從事職業生涯那樣,主動或被動地全心全意地投入,也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起于一無所有了。
其中一個主要的考慮方向,是年輕時就認定為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即寫作。這兩年,也練筆了四五十萬字。在這方面,只與兒子認真討論過。但是有一段時間,卻產生了在社會上什么都不想再做了的念頭,覺得自己過去已經在一個行業里從頭到尾完整地經歷過一遍甜酸苦辣,現在再重新進入一個新領域(寫作),其結果,在心理感受上來說,無非是另一種形式的重復而已;而且自己已經對名利都無所追求了,何不只做一些自娛自樂的、也一直比較喜歡的,諸如練彈鋼琴、吉他之類的事情就算了呢?沒想到兒子聽了我的這種想法后,在萬里之外打來的越洋電話中竟然哽咽了,為我有那樣的想法而傷感,說他認為我還是處在能做一些生產性的事情的階段。可能是在他的思想中,認為我的那種想法接近于消極等死的心態。其實對于老年人來說,那應該也算是很積極的態度。這也許就是代溝產生的思想差異吧。不管怎樣,兒子的年輕人的想法也是有其道理的。
于是我決定還是要寫作。但是寫什么也是一個問題。與朋友聊到這個話題時,有人建議寫一些親身經歷和近距離旁觀的外企高層鉤心斗角的故事,填補目前社會上這方面的空白。可是我目前仍然更想直接寫一些自己的人生感悟。真正動筆寫時,又覺得是不是應該先從容易的開始,即結合自己幾十年的法律知識,先寫普法文章。但是寫了幾篇普法文章之后,就轉到自己已經構思了很多年的角度,即假借外星人對地球的觀察,來寫一些感想。后來發覺,堅持那種角度也很難。前后寫成的總共二三十篇,基本上都是每次隨手寫一篇,有時能連續堅持很多天,每天都寫,但是總有一些原因會打斷其連續性。
幾個月之后的現在,自己覺得思路理清了:我應該就從自己的角度,隨手記錄下思考的東西。自認為很早就習慣于獨立地、批判性地去思考,對聽到、看到的一切東西,自己都不會自動全盤接收,而是要思考一下,再做出自己的判斷(因此也常常被妻子詬病,我的想法有時很奇怪地與別人不同)。
腦子里有時也會泛起一些阻力的說法,但是都自言自語地予以了反駁。一個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確實,千百年來,圣哲先賢們已經深刻地思考過人世乃至宇宙間的一切。不管你做什么事情(無論是否與成就有關及其程度如何),基本上都是有別人在之前已經做過了的,而蕓蕓眾生也一直只是在不斷地重復著類似的人間故事,但是那并不排斥我從自己的角度,表述自己的思想。
另一個相關的說法是“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不過那也沒有關系。我的思想是要分享給同類的人,而文字還有一個重要交流功能,就是讓別人產生共鳴,即在別人讀到時,感慨“我也是這樣想的”,并因此得到一種心理滿足。哪怕是現在或將來有極少的人,在讀到我寫的東西時,即使沒有受到什么啟發,但是能產生一點共鳴,我的寫作也是有意義的(至少對我自己而言)。一些親友讀了我寫的東西的初期反饋,也證明了我這種期待和自信是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之上的。
最近還自我證實,基本上可以在幾分鐘的時間里,基于外界的激發,而口占、寫出四句、八句或更長的介于打油詩和乾隆體之間的詩詞。因此在沒有條件寫相對完整長幅文章的時候,我也可以用詩詞隨時記錄一點自己的思想。說到多達四萬多首,在數量上以一己之力比拼全唐詩集的乾隆詩詞,我還真去翻看了一下,覺得其中有很多能顯示作者是具有較高的詩詞水平的。如果大學里有人去認真研究它們,寫出若干碩士、博士學位論文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也許將來我尋求實現某種退休后可能性時,也可以考慮在那方面試試。而乾隆回應別人勸他不要寫詩時,回答的“非此何以消磨閑暇時光”的說法,是很能引發我的共鳴的。所以保持寫作連續性有了一定的形式上的可能。
因此,從現在開始,我要持續地寫出一些我思考的東西。我將先整理出退休以來已經寫出的東西,之后再繼續寫下去。為了有一點儀式感,前期我將以每天一篇或一首開始。以后的更新頻率也許會變成每隔幾天,或每周,甚至間隔更長的時間。希望能對現在或未來讀到它們的人有所啟發,或產生一些共鳴。其實說到底,堅持寫作下去本身,就已經實現其原本的意義了。
我的后半生,有了可以持續做下去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