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蒸汽機大成!缺錢了!
- 明末:開局百門紅夷炮,梟雄崛起
- 開門問策
- 2063字
- 2024-10-09 23:06:03
常心目前對于鐵礦依舊是非常需要,但是比起之前一點鐵都弄不出來則完全不同。
常心幾乎把所有家當都掏出來搞軍備了,形勢太過緊張,他都快患上火力不足恐懼癥了,所以生鐵也是買了不少。
不過這也只是一時之計,最穩固的辦法還是找到一座鐵礦,不斷開采運用。
軍械廠內,主要生產的還是輕便的火器。
譬如鳥銃、三眼銃、火銃這些。
最重要的還是火藥和彈藥的生產。
“都司,這些天,第一批火器已經生產好了,就等您來查驗了。”
薄玨現在作為軍械廠的主要負責人,熱情地帶著常心參觀軍械廠第一批生產出來的火器。
這一批,總共產出鳥銃五百桿,三眼銃一百桿,火銃一千支,相當不錯的生產速度了。
常心滿意地點了點頭。
而顧炎武和歸莊兩人,都是目瞪口呆地看著軍械廠里不斷運作著的器械和工人。
對于他們來說,來到這里,簡直就像是來到另外一個世界一樣。
他們讀書人,也并不是不知道火器的存在,但現在還是第一次這樣近距離地解除如此之多的火器。
“妹夫,恕我見識短淺,對于火器、火藥這些事物,還只在書中見過,從不知道是如何生產而出。”
“今日一見,茅塞頓開。”
顧炎武覺得常心真是個狠人,竟然敢自己私自制造火器,這種活,不應該都是朝廷的神機營在做嗎?
但是這個場合,他卻也不敢指出來,只能夸贊。
“不瞞舅兄說,我這也是無奈之舉。”
“朝廷如今火器稀缺,如今我自己制作,也算是為朝廷分憂,日后剿賊也會輕松許多。”
常心光看顧炎武的微表情就猜到了他在想什么,解釋了一番。
“這些火器、裝備都是其次,軍需必要罷了。”
“最主要的還是帶舅兄見識見識最近的一個發明創造。”
常心說著,讓薄玨將半成品的蒸汽機模型搬了出來。
這個蒸汽機的體積并不小,幾乎和常心一樣高。
形狀奇特,一個飛輪最為矚目,其次就是底座、鍋爐和那最主要的氣缸、活塞部分。
蒸汽機的工作原理,實際上就是通過燒水,然后產生熱量,帶動活塞運動,以此產生動能。
原理說不上復雜,但當它真正運作起來的時候,卻依舊將眾人震撼得不輕。
“嗡——”
隨著蒸汽機底部的鍋爐被煤炭燃燒點沸,大量的蒸汽從中冒出,在蒸汽膨脹的作用下,連桿裝置被帶動。
“哐、哐、哐……”
連桿裝置開始連續、有節奏的運動起來。
“不錯,不錯,已經非常接近完成品了。”
常心對于薄玨的成果很是滿意。
現在的這一架蒸汽機,最主要的還是氣缸和材料部分需要完善,不然做不了太大的功。
“還是常都司奇思構想,竟然能想出如此器具,實在是令在下欽佩!”
薄玨作為搞科研的,最能清楚這蒸汽機有多了不起,而對于能夠構思出這種機器的常心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薄大哥,這兩位也是你們蘇州人,而且也都是讀書人,這些天,就勞煩薄大哥多多照顧了。”
常心打算把顧炎武和歸莊先安置在軍械廠做做事,熟悉熟悉武昌的環境。
他知道這兩位都是能做大事的人,但他不可能一來就對他們信任無比,終究還是要有一個考察的過程。
而薄玨就是一個很好的中間人。
顧炎武聽到常心的話,其實是有些失望的,反倒是歸莊很興奮。
他趕忙和薄玨搭話。
“大哥蘇州哪里人?我們皆是從昆山縣而來。”
薄玨打量了一下歸莊,親切道:
“我乃長洲縣人,倒是離得不遠。”
薄玨也是讀書人,三個讀書人湊一塊,很快就又找到了話題,各種高談闊論。
常心也不打擾,薄玨年長穩重,是個肯做事的,并且能力也相當不錯的人才,應該能很好地教導好這兩個年輕人。
別看現在的軍械廠只是個造武器的,但實際上也和后勤工作接軌,并不算閑差。
離開軍械廠之后,常心就去找李定國了。
李定國在練兵場內,已經獨自擔起了一營和二營的練兵工作,畢竟龍亁野負傷修養,很多活都落在了他身上。
但是他也從不抱怨,反而是干得津津有味。
在常心的要求下,一營和二營現在都擴兵至五千人,兩個營加起來就有一萬人了。
常心知道以李定國的本事肯定不止帶這么些兵。
但如果后續還要募兵、練兵,他的糧草不一定供應得過來,眼下的兵力,幾乎就是他所能承受的極限了。
這一萬多人里面,還有一千騎兵要養。
在明末,騎兵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兵種,運用得當,根本不需要懼怕小規模的火器部隊。
直接沖鋒近戰就能打亂火器部隊了。
常心之所以要大規模生產火器,其實也是對自己實力的不自信。
他在未雨綢繆,在為了將來和建奴騎兵的交戰中不落下風。
馬克沁機槍雖然是騎兵殺手,但他畢竟只有一挺,相較之下,鳥銃、火銃這些火器,數量少的話,根本是攔不住騎兵的。
“常大人,這幾天糧草消耗似乎太大,我們的糧草似乎支撐不了多久了。”
現在的李定國正在營帳里吃午飯,伙食非常清淡。
常心一聽李定國的話,也不由有點發愁。
的確,系統發的糧食,早就消耗完了,而在九江繳獲的糧草,大部分也用來養民了。
此時距離秋收,還有將近三個月,這三個月,只能通過買糧度過了。
而買糧,他又沒錢。
買鐵、買材料造火器要錢,造裝備要錢,安撫百姓也要錢,養兵練兵更是要錢。
常心從未感覺到自己如此缺錢過。
畢竟常家也不算窮,還是有些家底的,但他自己的身家都快揮霍完了,依舊支撐不住這般巨大的開銷。
也難怪左良玉、張獻忠等人攻城后總是劫掠不斷,這打仗這事,打的就是糧草和白銀。
“糧草之事,我會想辦法。”
常心畢竟有后世幾百年的學識擺在那。
武昌作為一座經濟貿易樞紐之城,要想賺個錢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