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線索
- 制霸大航海: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 唐宋文風
- 2084字
- 2024-10-20 13:46:59
“張少府!”
聽了張霽、秦彥互相之間的較勁兒過后,宋之墨皺了下眉頭,看向張霽問道:“雖說太湖廣大,終究在三府轄境,水寇再是狡猾,也不能做到天衣無縫。”
“宋舍兒說到點子上了!”張霽看了眼宋之墨,又轉向眾人,這才沉聲道:“從昨日、今日白天調查的情況看。案發當日是有漁民在太湖上見過太湖水寇的船~~”
“這是我不明白的地方!”未等張霽說完,宋之墨接過了話,說道:“這些漁民怎么知道那是太湖水寇的船?按理說,太湖水寇作案不可能大搖大擺讓人看了去。”
“真要有人看到了他們作案,作案的那些水寇豈會是瞎子?他們能留下活口?這些漁民可是查過了?”
“查了!就連巡檢司的人也做了證。”張霽道:“巡檢司的人證實那些漁民都是沿岸的居民,未曾有過勾連水寇。”
“至于他們是如何知曉那些就是水寇的船,漁民的回答是,他們常年在太湖上打漁,好些船看了就熟悉。”
“還有漁民提到,船上的人多是蒙面,手上有兵器,曾經有漁民不知是否看了水寇長相,一家子都被殺了。”
“白糖被劫以后,若非官府的人找上去,他們是不敢多嘴的,就怕水寇知道了對他們進行報復。”
宋之墨聽了,覺著這樣解釋倒也合理,想了想又問道:“案發當日,這些漁民是在哪里看到的水寇的船?”
“漫山島西約十五里!”張霽答道:“島上有五十多戶人家,歸屬吳縣管轄,由漫山巡檢司負責島上的治安。”
“漫山島?”宋之墨眼中流露出疑問,旁的秦彥趕緊拿出了地圖來,看了看,小聲的對宋之墨道:“漫山島西約十五里,那個地方茫茫水域,如果真是在那里被劫,沒有目擊之人,很難判定那些個水寇的去向。”
“張少府!”宋之墨看向張霽,“可是派人去看過了?”
“昨日就派人去了!”張霽答道:“奈何那里再往西走走,就是太湖比較中央的位置,沒有找到任何的線索。”
“接到唐兄報案之后,我就命府、縣的捕快,并巡檢司的官兵已經開始調查湖中無人居住的荒島,希望能夠得到些線索!”
說到這,張霽頓了下,有些感慨的說道:“這些年,太湖上經常有殺人越貨的案子發生,找到兇手的,少之又少。”
“實在是犯事之后,受害者往往被扔到太湖里,要么發現的時候已經巨人觀,要么就入了魚蝦之腹。”
“為了確保南畿安穩,守備廳也做了幾次圍剿太湖的部署,但是太湖太大,水寇又狡猾,雖能起到震懾的作用,但要說徹底鏟除水寇,難!”
“就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太湖上隱約有兩三股人數在一百到三百之間的水寇勢力,小的劫掠不好說,但像這次這般劫掠數百斤白糖的,我懷疑是其中一股勢力所為。”
“但也只是懷疑,一個是缺乏證據,一個是不知道這些水寇具體藏匿的位置。而且人數也只是猜測,更別說他們的首領為何人?這些線索,我們一樣沒有。”
“要慢慢查!”坐在上首的唐儒說道:“能有那么一個大概,說明這些水寇也不是無跡可尋,只是需要官府有耐心!”
“前些年,太湖水寇鬧得兇,查下來就是沿岸一些為了利益不折手段的富戶,糾結殺人越貨的江洋大盜,還有不事生產的小民所為。”
“正德年間,劉六劉七叛亂,鬧得最兇的時候,太湖上的水寇也兇得很,那會兒我在松江府做判官,有太湖的水寇沿著水道跑到松江作案,被我給拿了。”
“這些人除卻亡命徒,也有不少想要發國難財的。入了嘉靖朝天下太平,朝廷革新的政策不斷,老百姓日子好過了些,水寇少了,但是也不缺想要鋌而走險發財的人。”
“所以啊!”說著,唐儒看向張霽還有宋之墨旁的秦彥道:“依我看,調查這些水寇還是要往太湖周邊調查,仔細一點肯定有線索。”
“太湖上荒島是多,卻不比大海,終究容易讓人發現。縱然有水寇把老巢設在太湖的荒島上,怕也是狡兔三窟,藏身的地方多得很。”
“果然姜還是老的辣!”張霽起身朝唐儒恭敬地行了個禮,“下官回去后,就聯系常州、湖州的同僚,沿湖尋找證據,爭取盡快查清楚。”
唐儒微微一笑道:“老朽也只是提了下建議,希望有幫助!”
“您這一席話,給了下官很大的幫助!”張霽再次朝唐儒躬身行了個禮,說道:“唐公,下官這便回去部署,有了消息會立即遣人送來!”
“好!”唐儒點了下頭,然后看向唐遷、宋之墨道:“送一下張少府!”
“是!”
唐遷和宋之墨起身,把張霽送到了大門口。
“宋舍兒!”
屋檐下,張霽停下身,對宋之墨說道:“這個案子,張撫臺也很上心,想來也會出面。希望宋舍兒若有新的消息,能與下官通個氣,下官必當鼎力相助。”
宋之墨聞言,眉頭輕輕揚了下,看向張霽道:“少府言重了,少府乃蘇州的父母官,小子旦有消息定然第一時候派人通知少府。”
“就是不知張撫臺是何意思,是否會因為此案,對太湖上的水寇做個清剿。”
“還不清楚!”張霽說道:“張撫臺只是昨夜派了到府里頭,底下人連夜送來的消息。想來張撫臺也想要借此點上一把火!”
宋之墨聽了微微一笑,朝張霽拱手道:“辛苦張少府了!”
“告辭!”
張霽朝宋之墨、唐遷點了下頭,大步走向了大門口停著的馬車,隨他一同前來的長隨連忙為張霽撐傘。
張霽口中的張撫臺,乃是新任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理糧儲兼巡撫應天張烜。此人四月間從浙江左布政使的任上升任的應天巡撫。
聽張霽的意思,張烜甫一上任,想要搞點政績,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大概就是這個理。
這樣也好,自家老爹,加上應天巡撫,再有個新江營、蘇松兵備道,剿滅太湖的勢已經有了,就差東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