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是雷厲風行的。
他在上任之后,發現此前對廣宗的戰事不利,認為是張角麾下太過于精銳,干脆就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人事調動,圍攻下曲陽的張寶。
事實上,張寶也不是軟柿子,一場大敗,讓他的籌謀很快就落空。
為此,他又不得不重新集結人馬,開始第二次下曲陽會戰。
次日傍晚,這位東中郎將,涼州武夫的代表人物,一人數騎,就這樣赤裸裸的出現在了皇甫堅壽的面前!
皇甫堅壽和曹操,怎么也沒有想到,這位總攬冀州戰局的將軍,居然放下自己的防線和防務,為了僅僅兩千人馬,就這樣閃現在眼前!
而這樣一來的最直觀影響,便是即便曹操身為騎都尉,但整個部隊名義上,已經不得不屈從于董卓。
“我來這里,只說一件事。”
董卓坐在上位,招來皇甫堅壽和曹操。
“此戰事關重大,我已經調動了所有能夠調動的人手,必與蛾賊一決生死!”
皇甫堅壽細細的打量過這位“相國”。
從外貌上來看,他是個很標準的武夫。
寬厚的肩膀,雄渾的腰圍,關節粗大,手掌滿是厚繭,即便年紀衰老,仍舊不失為一條好漢!
老實說,光是賣相,就讓人感到鋪面的壓力。
這樣的人作為將軍,看起來就很有安全感。
要不是皇甫堅壽是個穿越來的,光是聽董卓的口述,看董卓雷厲風行的行為,又被這位父親輩的前輩親切問候……
怎么也想不到,這樣的一位名震涼州的人物,即將在下曲陽迎來他第二次大敗!
當然了,作為下屬,作為晚輩,他此時唯一能做的,便是口中稱喏。
董卓離開,曹操立馬趕了過來,神色有些郁郁。
“賢弟,東中郎將親自走一趟,我等只怕不好推諉了。”
皇甫堅壽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他不是沒有預料到董卓會對他指手畫腳,但的確想不到,一個身居高位,權傾冀州的大將,居然真的出現在自己的眼前。
如果這種情況還要抗命,那倘若追責起來,他也難辭其咎。
曹操見皇甫堅壽思索,只怕這位涼州的小郎君吃癟之后心中不忿,連忙安撫道:“賢弟勿慮,董將軍集結大軍,蛾賊定然是難以施為,雖說我等少立些功勞,但天下太平,也不失為一件美事。”
皇甫堅壽聽聞此話,笑著應付了一番,“都是為國家效力。”
但心中卻在琢磨,如果按照董卓現在的部署,理論上,僅僅是理論上。
他調集了北軍五校,三河精銳,涼州鄉黨,烏桓騎兵……
這么多戰斗序列,真的在下曲陽打一場大會戰的話,從紙面實力上來看,的確不像會輸的一方。
即便因為自己的到來,輕微的改變了歷史線,但對這場下曲陽的會戰,也僅僅是多出來兩千騎兵。
可下曲陽的會戰偏偏是一場攻城戰。
只要打不下下曲陽,就足以證明董卓的失敗!
……
天氣開始轉冷,冀州大地上的戰事,更讓秋風的肅殺,平添蕭瑟。
皇甫堅壽和曹操帶著部隊,迅速的駛出了清河郡,抵達了廣宗南部。
在這里,絡繹不絕的步卒,延綿不斷的民夫,堆積如山的輜重,無一不在昭示著這場大戰的程度。
皇甫堅壽并沒有等到張寧的后續,甚至自打那日和張寧不歡而散之后,劉辟便再也沒能帶來一個好消息。
只不過,眼下大戰在即,他本來心中的所有打算和計劃,在這種巨大的外力影響下,看起來要落空了。
七月廿九,下曲陽。
張寶站在下曲陽的城頭上,一身甲胄。
他身邊立著一個神棍一樣的道士,既不著甲,也不負劍,道袍有些破舊,更是臟兮兮的。
“明日巳時,沖狗煞南,崇煥當有大勝。”
張寶面容剛毅,臉頰上的傷痕讓人有些生畏。
他轉頭說道:“秋日清朗,天不助我,此勝應在何處?”
那道士愣了一下,又操弄起手指,嘴里念念有詞。
“官軍南來,正是應劫,當在人心不齊。”
“人心不齊……”張寶略有思忖,垂頭不語。
下曲陽是整個黃巾軍的重鎮,不僅僅是因為這里城池險要,更是因為城中囤積了數以萬計的糧草。
大賢良師,黃巾八使布道多年,鄉野愚民的供奉,豪強之家的資助,也積累了不菲的一筆財貨。
這些東西,俱在他身后的城池之中。
張寶心里清楚,下曲陽是整個太平教最后的保留地,丟了這里,整個黃巾軍便沒有了氣候,沒有了前途可言。
董卓想要在這里大會戰,不是沒有道理的。
“宣揚下去,黃天有言,官軍必敗!”
張寶下達了命令,然后端起涼了許久的豆飯,繼續堅守在城頭上。
……
下曲陽外,城西。
董卓重新歸來,接替了牛輔總攬戰事。
商定了明日進攻的事宜后,董卓似乎又想起了皇甫堅壽,問道。
“現在騎兵有多少人馬?”
牛輔立馬回復,“宗員那里有三千烏桓騎兵,三河騎士五百有余,咱們從并州帶來了五百精銳,還有就是兩千援軍,加起來有近六千人了。”
董卓道:“烏桓騎兵素無軍紀,成事不足,不堪大用,剩下的三千人馬集中起來,李傕,我把他們交給你,務必阻攔來自廣宗方面的援軍。”
李傕:“喏!”
董卓沉思了片刻,問道:“鉅鹿太守郭典,此人素來狂傲,與我不合,況且他失責在身,心急如焚,恐有變數,誰愿替我走他軍中?”
董卓說的不算含蓄,職責也很明確,就是當監軍去的。
只是正值戰時,郭典又帶著自己的兵馬駐扎在城東,一旦起了沖突,更是在對方的軍中,難道對方真的會有所顧忌不成?
眾人紛紛低頭不語。
空氣瞬間就冷了下來,所有人都感受得到,從上位那里引而不發的不快。
賈詡心中微微一動,連忙走了出來。
“承蒙董公照顧,仆素來無功,愿替董公走郭太守營中。”
董卓面色大快,轉身抽出自己的佩刀,從主座上走了下來,遞給了賈詡,細細的打量著這位涼州的士子。
“若是郭典不識抬舉,你大可以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