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然不會跟大孫說實話,不然怎么說?說自己借著早朝,悄悄放出風聲,以此來試探群臣?
那皇帝的顏面何在?
趙勉固然該死,但在老朱的計劃中,這人就算是死,也該死的有價值,原本他的確打算直接將其殺了,但是現在......
朱元璋改變了想法,得讓對方暫時活著,培養不易,既然還有一絲價值......
那就讓他再發揮下余熱吧。
“詹徽是個能人,他那個侄子的事情,咱也知道,你就說以后再遇到這種事,應該怎么辦?是要繼續讓他們吵下去?”
朱元璋問完話,像是知道大孫的想法,只是抬頭哈哈大笑,笑的暢快淋漓。
“今天表現的不錯!”
“作為帝王來說,看見朝臣爭執,是件喜聞樂見的事。”
朱雄英捋了捋思緒,詹徽既然不是老爺子安排的人,那對方就另有動機。
他第一次感受到朝堂的風波詭異。
早朝時,朱雄英本想對趙勉直接發難,但為了照顧老爺子的面子,這才隱忍下來。
“皇爺爺的意思,這是朝臣間的權力爭奪?”
“不錯!”
朱元璋猛地拍響巴掌,在廳內慢慢踱步,隨后甕聲說道:“難不成,你以為他們多干凈?”
干凈?
老朱心里冷哼了聲,趙勉都成了貪官,還有誰能干凈?
經此一事,老爺子的三觀徹底被震碎,一個更復雜的念頭,在他腦海中瘋狂滋生。
大約是看出朱雄英的疑惑,朱元璋復又開口解釋。
“今天表現不錯,面對這種情況,隱忍不發,隔岸觀火也是個選擇......但你既然選擇了隱忍,那胸中可有對策?
大孫,咱們家坐這天子位上,而你是國朝的儲君,就應該隨時做好跟朝臣一較高下的準備。”
“等等。”
朱雄英腦子“嗡”地一聲響了下。
自己隱忍是因為知道趙勉必死,他哪有什么對策,再說了,今日早朝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處置趙勉的事情嗎?
朱元璋盯著他,收起了臉上的表情,問道:“等什么?”
朱雄英藏在大袖中的手不自禁地開始搓了起來。
“這......孫兒其實是不愿意聽他們吵的,所以孫兒有個想法,想和皇爺爺說,讓皇爺爺給把把關。”
他來乾清宮,自然不會只請安那么簡單,現在朱雄英已經徹底反應過來,今天的朝會其實只是一個試探,準確來說,是文官們在試探自己到底能忍耐到什么程度。
或者說……
是在試探朱元璋的身體還能撐多久,只要老朱一天不現身,那些文武群臣,一天都不得安心。
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都盼著朱元璋早點死;
再差點,也是盼著朱元璋提不動刀。
“哦?什么打算?”
朱元璋笑了一聲,眼睛泛著精光道:“說吧,讓爺爺聽聽,咱大孫到底想怎么做。”
看見老爺子的這個笑容,朱雄英心里莫名安定了許多,他頓了頓,整理了一下思緒。
“孫兒的意思是,限制御史臺的權力,畢竟早朝時間有限,如果大家都在扯皮,反而會導致行政效率急劇下降。
所以,御史臺不能再有風聞奏事的權力,不過要做到讓朝堂清靜下來的同時,又不能沒有御史臺這個職位,否則以后地方官員在做什么,皇帝都不清楚......
甚至等到百姓都揭竿起義了,皇帝還在皇宮里,還做著天下天平的大夢呢,至于具體如何,孫兒認為可以效仿錦衣衛。”
這是早朝時,他就在腦子里思考的問題。
為何限制御史臺?
因為這幫人正事沒有,噴人的功夫,絕對一流,今日早朝的互噴,搞得朱雄英都插不上嘴。
“效仿錦衣衛?怎么效仿?”
朱元璋心中一沉,錦衣衛可不是個小組織啊。
可大孫居然還想賦予他們更多權力,豈不知一旦權柄過甚,就會有反向噬主的可能?
“孫兒覺得,只給御史臺奏事的權力,但他們必須以文書的方式呈交,而不是在早朝上如此的爭論不休!還有就是,御史臺的文書經過審查后,直接移送錦衣衛,由錦衣衛著人去前往調查。”
朱雄英話音剛落,朱元璋便微微搖頭道:“那錦衣衛若是所托非人,反而因為權力更大反向噬主,又該當如何?”
“這個……”朱雄英微微愣了一下神。
經朱元璋這么一提醒,反倒讓他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是真正的醍醐灌頂。
朝廷各部的權力,和各司的權力,都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內,若是按照朱雄英這樣做,反倒連御史臺要受制于錦衣衛。
如果錦衣衛不上心,不仔細查,甚至干脆不查,就回以一句“莫須有”......
光想想都可怕。
朱元璋也看出朱雄英陷入誤區當中,他往前走了兩步,來到好大孫的身旁,一邊拉著他往御案走,一邊說道。
“要想限制御史臺的權力,不能靠錦衣衛,那樣只會削弱一個,反而養了更大的一個。
權力需要平衡,讓他們相互制肘,難以一家獨大。”
“那爺爺的意思是?”
“重新培養新的勢力,既不讓它弱于錦衣衛,也不讓它太過強盛,最好能讓他們同時監管御史臺,而且還相互不合。”
朱雄英的步子頓住,卻被朱元璋有力的又往前拉了下,他也不再停頓,恍然點頭道:“孫兒明白了,皇爺爺,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可以講給你聽嗎?”
他腦海中冒出一段充滿魔性的語錄。
朱元璋詫然,旋即笑了笑道:“說吧。”
“孫兒這話純屬戲言,皇爺爺莫要怪罪!早在民間時,孫兒便聽說過這么一段話,說是秦朝為什么滅亡?因為秦朝子嗣過少,所以漢朝皇族,可勁生娃。”
“可漢朝為什么滅亡,是因為外戚專權宦官弄政,所以司馬晉朝限制外戚,培養宗室。”
“晉朝為什么滅亡?因為宗室力量太大,最終鬧得天下大亂,所以隋朝既不用外戚也不用宗室,而是開創了科舉。”
“但隋朝為什么又滅亡?因為隋朝開支過度,導致財政崩潰。”
“以至于唐朝要節約開支,設立節度使,而節度使確實幫著唐朝省了不少力氣,但同時也幫著唐朝解決了自己。”
“長安三次被屠,國都六次易主,天子九次出逃,又兼具宦官掌權,終釀成五代之禍。”
“到了宋朝,宋廷不用宦官,不用武將,不用宗室,不用外戚而專用文官,施行以文御武,以至于金兵南下,二帝非但不想著御敵,反而在城內大肆搜刮百姓,將搜刮來的財富,拱手送給了金人。”
“時至今日,這個制度已經存在了近兩千年......”
朱雄英說到這里,適時地閉上了嘴巴,悄悄打量著老爺子的反應,朱元璋聽著正得勁呢,下意識反問道:“那然后呢?”
“然后......”
朱雄英沉吟片刻,肯定地說:“孫兒以為,六部權力都應該拆分,如今到我大明,應該真正的做到精細化管理才行。
細致入微,各司其職!而不是一個人,就能掌握十數項權力。”
朱雄英倒也誠實,把自己心里想的,一股腦全說了出來。
“精細化管理……”
朱元璋目光變得深邃起來,思慮片刻道:“可有詳細方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