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覺察,接納并擁抱你的情緒
關于情商,亞里士多德有一個很好的論述。他說:“任何人都會生氣。生氣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對對的人,以適當的程度,在對的時間,因為對的原因,并且用對的方式生氣,是非常不易的。”
亞里士多德告訴我們,我們的情商是有智慧的,它在引導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的價值觀。因此,我們要更好地用智慧來管理我們的情緒。并且,我們一旦掌握了正確管理情緒的能力,情緒將會變成我們做決策的得力工具。
管理情緒,關鍵是不要情緒化,而是要學會合理地表達情緒。
情商是情緒的管理機制。
那什么是情緒呢?喜、怒、哀、樂都是情緒。那喜、怒、哀、樂又是什么呢?它們是我們的身體面對外界刺激時的應激反應。比如,你正在熱戀中,你感受到的幸福和喜悅,是你的身體產生的大量多巴胺引起的。
人最基礎的情緒是喜悅和恐懼。人天生趨利避害,喜歡喜悅,而厭惡恐懼。
然而,恐懼就一定不好嗎?其實在原始社會,人恰恰是因為恐懼才能生存下來。恐懼的情緒會不斷地提醒我們前面有危險,它也會告訴我們應該逃跑還是戰斗。
情緒其實并沒有正面或者負面之分。原始的恐懼就是要提醒我們、告訴我們前面有危險,從而讓我們通過逃跑或是戰斗生存下來。
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感到恐懼的時候,恐懼實際上是要提醒我們:“你真的準備好了嗎?”因此,當我們感到恐懼的時候,我們不妨問問自己為什么而恐懼,是擔心自己沒有準備好?如果我們什么都準備好了,那我們還會恐懼嗎?
因此,當情緒產生的時候,比如我們的身體感受到了憤怒、恐懼,如果我們能停下來思考一下這些情緒是在給我們什么樣的提示,我們的情緒就會得到舒緩。
搞清楚情緒本身是怎么一回事是提升情商的關鍵。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情緒的本質是一種化學物質;其次,當情緒產生的時候,我們要感受一下身體當下的感受是怎樣的,比如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憤怒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另外,大家想象一下,一個人若永遠都能保持喜悅,那么這個人正常嗎?或者一個人一直處于憤怒的情緒中,那么他正常嗎?
“情緒”一詞的英文是emotion,其中e表示“energy”,即能量;“motion”是移動的意思。所以,情緒是移動的能量。由此可見,情緒應該一直是運動著的。
所有的情緒都在我們的身體里不斷地運動著、交織著。
你跟一個人接觸時,如果他根本沒有負面情緒,你會覺得你跟他有距離感,你會認為他是戴著“面具”在跟你交流。
每種情緒都傳遞著獨特的信息,承載著某種希望和需求。
我們要學會理解和駕馭我們的情緒,要學會引導我們的情緒。正因為情緒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如此豐富多彩。
那么,當情緒來的時候,我們通常是如何做的呢?
有人說:“我從不抑制,有脾氣就向周圍人發泄。”
有人說:“我在單位抑制了,回家以后向家人發脾氣。”
有人說:“我忍了。”
對于最后一種說法,我一般會問:“它最后到哪里去了?”
我一般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它留在了我的身體里。”
是的,當你選擇向周圍人發脾氣,你得到的是糟糕的人際關系;當你選擇向家人發脾氣,你得到的是糟糕的家庭關系;當你選擇壓抑自己,你得到的是糟糕的身體。
那該怎么辦?學會駕馭你的情緒!
如何駕馭?我們來看一個關于我自己的例子。
我每到一個地方出差時,都會給父母打個電話。我父親這種時候一般都會在地圖上指著我到達的那個地方給母親看。
有一次,我去云南出差。我和母親通電話時,得知母親牙又出了問題。
母親的牙掉了好多,難看不說,還影響吃東西。母親在電話那頭抱怨了好久。
最初,我還耐著性子聽著,但是聽著聽著就開始不耐煩了。我質問(抱怨的口氣):“你為什么不去醫院看醫生啊?你說不好看,那怎么不去把牙補了?”
母親解釋說她沒時間,也沒人帶她去。
于是,我就“爆發”了:“那你也別和我講。你和我講,我能帶你去嗎?你自己的事情自己都不著急……”
電話那頭的母親不說話了。
我生氣地掛了電話。
掛上電話后,我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我首先開始反思(覺察)。我身體里的感受是什么?我心里很堵、嗓子難受。然后,我又問自己(評估):“我為什么這么生氣?我給母親打電話的目的是什么?我給母親打電話的目的是要表達我對她的愛與關心,但我是怎么表達的?我和她互相抱怨、指責,最后不歡而散。”
“我為什么這么生氣?”當我第二次這么問自己的時候,我突然強烈地意識到自己內疚的情緒。在母親和我說話的時候,我很內疚。我不在父母身邊,一年回家最多不過兩次,且每次都很匆忙。我無法帶母親去醫院,所以我很內疚。
我之所以和母親發火,是不想面對自己的內疚,于是遷怒于母親的抱怨。
想到這里,我再次撥通了母親的電話(駕馭)。我向母親表示,我不能在她身邊照顧她,所以我很內疚。我和她說了“對不起”。
電話那頭的母親,和剛才也完全不一樣了,她告訴我明天就要和父親去醫院看牙。然后,我很開心地掛了電話。
這是一個完整的駕馭情緒的過程。
第一步:覺察
覺察情緒,首先是從身體上覺察。既然情緒本質上是一種化學物質,那么我們就可以去感受這種化學物質在我們身體的哪個部位。
覺察到身體的感受之后,我們可以做深呼吸,以舒緩我們的情緒。
第二步:評估
比如,我們可以問一下自己:“我為什么這么生氣?我如此生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想表達的又是什么?”我們還可以問問自己:“當下這件讓我生氣的事為什么這么觸動我?”
評估的過程,是理性介入的過程。
第三步:駕馭
在覺察、評估之后,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想表達的是什么?”然后,我們就可以行動了。
如果我們在遭遇情緒困擾的時候都能這樣覺察、評估、駕馭自己的情緒,我們便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