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椅凳
下午吃加餐時,桓桓一副沒睡醒的樣子,洗完手來到餐桌旁自己的位置上,眼睛看也不看就直接用手摸自己的椅凳,摸了好半天才反應過來:自己的椅凳不見了。他一臉茫然,似乎在說:“桓桓椅凳呢?”
接著他蹲下來看桌子底下,看了好半天,確定桌子底下也沒有,再次露出茫然的表情。
突然間,他從桌子底下看到對面豆豆的椅凳。豆豆沒來。桓桓興奮地說:“桓桓椅凳!”立刻站起來跑向對面,準備拿椅凳。
豆豆的椅凳上灑了一點果汁,老師正在擦。桓桓興奮地跑過來,手指著椅凳對老師說:“桓桓椅凳!”老師告訴桓桓:“這個椅凳還沒擦干呢,還不能坐。”桓桓再次顯出茫然的表情。
正在這時,桓桓似乎想到了什么,立刻跑去衛生間。原來他記起了放在衛生間搭衣服的小椅凳。正要拿時,聽見老師說:“桓桓,椅凳干了,你可以用了。”桓桓興奮地跑回來說:“桓桓椅凳,桓桓椅凳。”然后吃力地把它搬到自己的位置上,吃起了加餐。
(呂景玲)
*孫瑞雪
“桓桓椅凳”是一個兒童式的電報語,意思是“桓桓坐的位置上的椅凳”。電報語是兒童語言的特征。
桓桓的位置和這個位置上的椅凳已經成為桓桓的秩序。這么小他就能努力恢復這個秩序,這對成人來說很平常很簡單,但對兒童來說,它是兒童處于放松狀態和正常狀態時才出現的景象。
在孩子1歲多時,尋求秩序就是孩子生命中的自然需求。剛開始是作為物質形態的位置——衣服要穿在身上,垃圾要扔進垃圾桶里,講故事要坐在一個地方講完等,必須將某一物放在應該放的位置,來形成兒童最基本和最初的秩序感。兒童逐漸就開始感知到關系中的位置和秩序……乃至更深入。發展到這一步將深刻地影響孩子未來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