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統一的代價?

關于漢武帝的改革,人們的爭論仍在繼續。

本書只是利用現代財政工具,描述并分析了漢武帝建立新財政體系的經過,并將官營壟斷型財政體系對民間經濟的破壞擺在了讀者面前。

然而,許多人卻把焦點放在另一個問題上:官營壟斷和政府干預到底是不是必不可少的?

許多人認為:官營壟斷確實拖累了民間經濟,但這是古代中國建立大一統社會不得不付出的代價,根本沒有辦法避免。

當漢高祖在如此廣大的疆域內建立起統一的中央集權王朝時,這個國家的命運就已經注定了。為了維持它的統一,政府必須拿出相當一部分資源來發展軍備,防范外部的敵人,又要加強政府官僚體系的控制力,來鎮壓內部的反抗;而軍備資源和養官成本最終肯定會超出政府的財政負擔能力,逼迫政府想盡一切辦法去斂財。漢武帝采取的辦法,是統治者能夠想到的最有效的辦法。

在大一統的中央王朝下,百姓享有無數的好處:遷徙的便利、市場的龐大、和平帶來的飛速發展……為了獲得這一切,就必須承擔一部分集權之惡,養活一個日益龐大的官僚體系。為了養活這個體系,又必須忍受壟斷資源的官營產業存在。

這就是“必要的惡”理論。

但是,這種理論無法解釋人們巨大的困惑:即便保留官營產業壟斷資源和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能力,保留所有的“必要的惡”,一個王朝也仍然無法永存。

雖然每個王朝面臨的問題不盡相同,但它們都是被財政制度本身拖垮的?;蛘哒f,最終不管如何努力,不斷擴張的政府財政還是要拖垮經濟,將整個社會變得脆弱不堪,這時候,一個小錯就會導致全盤的解體。這就好像癌癥一樣,到后期,當肌體被癌細胞侵蝕,任何小毛病都將導致健康的崩潰。


本書的目的不在于否定或者肯定這種“必要的惡”,只是想將它從紛繁復雜的歷史線條中剝離出來,展現給讀者,請讀者自己分析、判斷。

于是,我們必須回到統一的源頭,去看一看這個制度如何建立,又如何在千年軌道中一次次掙扎和循環往復……


[1].引子涉及的時間范圍是公元前133—前87年。

[2].馬邑之戰的詳細情況主要記載于《史記·韓長孺列傳》《史記·匈奴列傳》《漢書·竇田灌韓傳》《漢書·匈奴傳》等。

[3].《漢書·竇田灌韓傳》:“朕飾子女以配單于,幣帛文錦,賂之甚厚。單于待命加嫚,侵盜無已,邊竟數驚,朕甚閔之。今欲舉兵攻之,何如?”

[4].《史記·匈奴列傳》:“自是之后,匈奴絕和親,攻當路塞,往往入盜于漢邊,不可勝數。”

[5].亞當·斯密(1723—1790),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著有《國富論》等。

[6].《史記·平準書》記載,漢朝剛建立時,由于社會物資匱乏,甚至連皇帝都找不到幾匹純色的馬來拉車,而將相只能乘坐牛車。而漢代建立七十年后,社會已經極大繁榮,人們如果騎母馬,都會受到嘲笑。

[7].關于漢代生產率和物價的討論,參看本書第二章及注釋。

[8].《漢書·地理志》記載:“提封田一萬萬四千五百一十三萬六千四百五頃,其一萬萬二百 五十二萬八千八百八十九頃,邑居道路,山川林澤,群不可墾,其三千二百二十九萬九百 四十七頃,可墾不可墾,定墾田八百二十七萬五百三十六頃?!?/p>

[9].從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起的十三年間,漢文帝持續免除全國的農業稅。具體情況參看本書第一章。

[10].馬邑之戰后,由戰爭引起的財政變化,主要記載于《史記·平準書》和《漢書·食貨志》。

[11].《史記·平準書》:“(集解)瓚曰:‘秦以一鎰為一金,漢以一斤為一金?!庇职矗骸埃ㄋ麟[)大顏云:‘一金,萬錢也?!?/p>

[12].《史記·平準書》:“是歲費凡百余巨萬。”同篇的上文,有“京師之錢累巨萬”之語?!埃猓f昭曰:巨萬,今萬萬?!?/p>

[13].《太平御覽》卷六二七引桓譚《新論》:“漢定以來,百姓賦斂一歲為四十余萬萬,吏俸用其半,余二十萬萬,藏于都內為禁錢。少府所領園地作務之八十三萬萬,以給宮室供養諸賞賜?!睗h武帝之前,少府收入還沒有增加,中央財政依靠百姓賦斂,按四十億計,大約是上百億的幾分之一。

[14].土地稅稅率出自《漢書》,詳見本書第一章。

[15].與土地稅有明確記載不同,漢代的人口稅記載相對零散。《漢書·惠帝紀》注:“應劭曰:‘漢律人出一算,算百二十錢’?!笨蓞⒖祭顒r《中國古代經濟史稿》(上冊)。

[16].稅收總額的討論,見本書第一章。

[17].《漢書·武帝紀》:“(元光)六年冬,初算商車?!?/p>

[18].一斤(十六兩)黃金價值萬錢,而一斤白選的價格已經是六千錢。

[19].《漢書·地理志》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國總人口為5?959萬4?978人,達到鼎盛。在漢武帝時期人數應當低于此數。根據《漢書·食貨志》,“盜鑄諸金錢罪皆死”,而偷鑄犯中赦免、自首、法外的三項相加,已為200多萬人。故偷鑄犯已占全國總人口的3.3%。

[20].《史記》《漢書》均未給這幾位聚斂之臣單獨列傳,他們的事跡主要見于《史記·平準書》《漢書·食貨志》《鹽鐵論》等。

[21].山澤資源的歸屬問題,可參考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的《漢代經濟制度》一節。

[22].《漢書·百官公卿表》:“治粟內史,秦官,掌谷貨,有兩丞。景帝后元年更名大農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農?!俑?,秦官,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供養,有六丞。”

[23].《史記·平準書》:“敢私鑄鐵器煮鹽者,釱左趾,沒入其器物?!?br>

[24].西漢、唐中晚期、宋、明、清前期,鹽稅都曾經占總稅收的1/3~1/2。

[25].《漢書·酷吏傳》記載了十三個酷吏,其中武帝時代的有八人;而最為酷烈的杜周、張湯、江充等人都分別立傳,沒有記入《酷吏傳》。

[26].《漢書·食貨志》:“楊可告緡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氐皆遇告。”

[27].《漢書·何武王嘉師丹傳》:“孝元皇帝奉承大業,溫恭少欲,都內錢四十萬萬,水衡錢二十五萬萬,少府錢十八萬萬。”

[28].制度問題的材料來自《漢書·百官公卿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门县| 梅河口市| 安宁市| 汽车| 延长县| 济阳县| 江西省| 宁武县| 廊坊市| 金堂县| 衡山县| 古田县| 阜城县| 庆云县| 洮南市| 海口市| 汾西县| 邹平县| 泾源县| 太仓市| 株洲市| 肇源县| 青川县| 通渭县| 卢湾区| 龙陵县| 和硕县| 丰镇市| 易门县| 兰西县| 石首市| 资兴市| 江津市| 沅陵县| 云安县| 浦北县| 南宁市| 胶南市| 奉化市| 建昌县| 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