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消失的小政府

比較漢武帝統治前后,就會發現漢代的宮廷已經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氣象。

在漢武帝統治初期,漢代幾乎是小政府的典范:土地實行私有制,人們只需繳納很少的土地稅。政府開支不大,人頭稅時常減免。其他自然資源也由私人開采,皇室抽取一定的稅。整個官僚階層規模不大,養官成本很低。同時,官員的職責主要在于收稅和維持地方治安,不參與具體的經濟運行。

到了漢武帝統治末期,中央政府機構已經變得臃腫不堪:首先,政府的官員構成發生了變化,掌權的人里塞進大量“有商業頭腦”的“能臣”,這些能臣將中央政府變成了一家混業經營的龐大公司,這家公司既負責生產鹽、鐵等當時最急需和最先進的工業產品,還控制了很大一塊的流通行業,特別是長途運輸業。同時,這家公司還介入了最有利可圖的糧食和土特產買賣。

對于這些能臣的所作所為,其他大臣怨聲載道。比如,太子太傅卜式就抱怨說當官的職責本來是收稅,可桑弘羊卻下令叫官員們坐在街上的店里做買賣賺錢,太不像話了。

從官職來看,最初負責財政的是大農,當時財政的主要來源是農業稅。后來漢武帝將鹽鐵和貨幣管理權也交給了大農。大農管理不過來這么多事情,又設置了水衡都尉負責管理鹽鐵事務。《告緡令》頒布之后,從民間來的罰款源源不斷地輸送進上林苑,于是漢武帝就叫水衡都尉管理上林事務。漢武帝大修亭臺樓閣,錢都出自上林苑,水衡都尉的權力愈加擴張,但還是管不過來。

漢武帝只好把權力分散到少府、大農、太仆等官員手中,又讓他們安排了一系列的官員,負責管理沒收來的土地。至于沒收來的奴婢,也由政府出錢養著,讓他們照看宮殿、馬匹、飛禽走獸。

到后來,各種官吏、奴婢的數量大增,都要靠政府供養。在漢武帝統治初期,每年只需要幾十萬石糧食就可以養活整個官僚系統。經過無休止的改革后,政府每年通過黃河運入的四百萬石糧食仍然不夠官僚系統揮霍。單單養官一項的財政負擔已經翻了好幾倍。這些錢都轉化為民間的經濟負擔。政府控制全國經濟的結果是物價飛漲,各種官吏霸占市場,成為經濟的大玩家。

漢武帝時期的財政也發生了顯著的改變,之前是以農業等常規稅收為主,之后則越來越依靠官營壟斷產生的利潤;同時,政府壟斷鑄幣權,抽取鑄幣稅;另外,政府還利用流通領域的買賣差價獲得了大量收入。

到了漢元帝年間,民間的經濟負擔雖比漢武帝時期輕了很多,然而,正規稅收之外的項目仍然占財政總收入的一半以上。[27]

對于農民來說,農業稅和人頭稅雖然沒有明顯增加,但他們所受到的盤剝卻十分嚴重。首先,他們購買的工業產品價格更高,多出來的錢款用以支付政府的壟斷稅。其次,實行鹽鐵官營政策后,商人成為一個特權階層,這個階層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社會的貧富差距大幅度增加。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階層到農村收購了大量的土地,成為大地主。西漢的豪強大族、東漢的世家大族,以至魏晉的士族問題就是在這時候萌發的。

由于漢武帝時期充斥著各種各樣享有特權的階層,這些階層不繳納農業稅,又擁有龐大的土地資源。所以,農業稅被不平等地強加在弱勢的農民頭上,他們擁有更少的土地,卻承擔更高的稅負。到這時,中國歷代社會中的弊病都一一顯現。

在從漢武帝至晚清這幾千年的時間里,只有東漢和唐前期的政府沒有采取官營壟斷的做法,其余歷代統治者大都沒有擺脫漢武帝的統治模式。官家壟斷成為中央王朝的財政秘訣,逐漸成為唐以后各個王朝的標配。


漢武帝對于財政收入的渴求還帶來一個意想不到的“副產品”:在制度上,中央政府的行政機構受到了永久性的損害。為擁有足夠的權力去改革,漢武帝破壞了漢初形成的官僚體制的平衡,建立了一套圍繞皇帝的內廷系統,從此以后,制度失衡問題一直困擾著漢代的統治者們。

在西漢初年建立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中,三公之首(也是百官之首)是丞相。皇帝負責定調子和把握方向,丞相則負責整個國家的吏治和日常行政工作。[28]

然而,在漢武帝進行了一系列的復雜改革之后,由于政府承擔了太多的職責,從開辦官營產業到征收商業稅,再加上官吏隊伍變得龐大、難以管理,皇帝感覺丞相已經無法領會他的意圖,做這么多的事情了。因此,皇帝從幕后跳到了臺前,建立了一個類似于委員會的機構,這個委員會依托于少府下面的一個小機構:尚書臺。

所謂少府,本來是服侍皇帝起居的。丞相的衙門對外治理國家事務,而少府則屬于伺候皇帝的內廷機構。少府下屬的尚書臺在秦代就已經存在。到了漢武帝時,為了應付龐大的官僚體系,需要一個隨時都能領會皇帝意圖的部門,所以皇帝削弱丞相的權力,加強尚書臺,形成了一個圍繞皇帝的決策機構。這個設在宮內的小機構(內廷)讓皇帝可以不用公開辦公,在私人場合找幾個人一商量,就把政策定下了。

不過,雖然尚書臺的地位得以提高,但尚書臺的官員,比如尚書令、尚書仆射、尚書丞的級別都很低。所以,這些官員一旦離開尚書臺,權力立刻喪失殆盡。為了保住權勢,他們勢必將自己的命運與皇帝綁在一起。

另外,漢武帝喜歡征戰,對于武將也更加倚重,分封了許多將軍,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將軍衛青。衛青之后,大將軍成為一種封號,漢武帝死后,接受托孤重任的霍光(霍去病的異母兄弟)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進行統治。大司馬是三公之一的太尉的改稱,也就是掌管武裝部隊的最高官員。通過制度變更,丞相的權力就轉移到了掌管尚書臺的大司馬大將軍手中。

到了東漢時期,尚書臺成為最核心的權力機構。

在之后的歷史中,我們還會看到無數次權力的內廷化。當皇帝覺得現有的機構不能領會他的意圖,對他形成羈絆時,就會弄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新機構來掌管權力。這種對原來官僚架構的破壞,令政權變得越來越不穩定,也引入了大量的冗官。政權的不穩定,以及官僚機構的煩冗,甚至成為整個王朝的絕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靖县| 翼城县| 织金县| 巴东县| 蒙自县| 铜山县| 通辽市| 新营市| 滁州市| 高邑县| 朔州市| 洪泽县| 邯郸市| 临海市| 鸡西市| 耿马| 疏勒县| 宁远县| 无锡市| 屏东县| 新化县| 滦南县| 舒城县| 承德市| 罗江县| 思南县| 新乡县| 岑巩县| 襄城县| 沙河市| 华安县| 随州市| 濮阳县| 安丘市| 邯郸县| 太仆寺旗| 石泉县| 定州市| 枣阳市| 西昌市| 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