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瘋狂地賣爵,亂套的貨幣

當戰爭這枚多米諾骨牌倒下時,漢武帝就已經沒了退路。為應付巨額的開支,漢武帝啟動了他的特別籌款之法。

對于依靠農業稅和人口稅的大一統王朝而言,這兩項的常規稅收是有限的。在漢初,國家主要依靠的就是土地稅和人頭稅。土地稅的稅率是1/30,[14]土地的規模是固定的,所以土地稅的總額也可以計算出來。人頭稅(成年人稱為算賦,一年120錢;未成年人稱為口賦,一年20錢[15])針對人口征收,也可以相應計算。兩項收入相加,折算成錢,一年大約在40億錢。[16]

一旦戰爭出現,土地和人口的數量不能迅速增加,稅率也不能大幅提高,而人力被從農業抽調進入軍隊,生產力還會受到影響。綜合起來,稅收不僅不會增加,反而會減少。

漢武帝之前的漢代政府是一個消極型政府,除了收稅和最基本的養官、司法、行政和一定的公共工程之外,不負責與具體經濟有關的職責。由于過于簡潔,政府在稅收上更顯無力。所以,一旦開支膨脹,常規渠道根本沒有辦法滿足資金的需要。

在漢匈關系還沒有完全惡化時,漢武帝就已經考慮過征收商業稅來滿足戰爭需求。[17]但由于商業稅的征收需要建立一套嚴密的財政班子,在這套班子沒建立起來之前,征收商業稅并不容易,而當前稅收的額度也滿足不了政府的戰爭需求。

漢武帝也賣過爵位甚至官位,但漢代賣爵的鼻祖并不是漢武帝。漢文帝時期雖然與匈奴維持著和平,但在與匈奴接壤的邊界上建立了防御陣地。為保住陣地,就需要向邊關輸送糧食,漢文帝采納晁錯的建議,沿用了秦代制定的爵位制度:如果有人向邊關輸送600石糧食(合六戶人家一年的產量),就給上造的爵位;如果送4?000石,就拜爵五大夫;送1.2萬石,爵位為大庶長。

不過,漢初的功爵位與當官并不是一回事。爵位制度來自秦國的商鞅變法。為了鼓勵百姓征戰,秦國法令規定,對享有戰功的人封爵,相當于榮譽稱號,一共設有二十個等級。在漢初,擁有高等爵位的人具有免賦免役的特權,不需要再出人頭稅和服役了,但是仍然需要繳納土地稅。

漢景帝時期,上郡以西遭遇災荒,也曾有短暫的賣爵措施,罪行較輕的犯人還可以交糧食抵罪。

漢武帝時,為了大規模賣爵,政府模仿秦代的爵級制度,另起爐灶,共設十一級武功爵,每一級的售價是十七萬錢。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的一次戰役之后,政府的一次賣爵收入就高達三十余萬斤黃金。

武功爵除了可以免賦免役之外,還能免罪。輕罪減免,重罪減輕懲罰。另外,武功爵的擁有者還可以擔任吏。在古代,官和吏是分開的,吏的地位比官低,不讓武功爵當官而只讓當吏,也算是對官僚體系的一種保護。但是,到最需要錢的時候,皇帝將這個隔離層也去掉了,許多人通過購買爵位進入仕途,大的封侯,小的當郎官。

武功爵出臺后,西漢政府雖然暫時增加了財政收入,但從長期來看則喪失了中央王朝的常規稅收。而當吏的人太多,又導致中央王朝的財政支出大大增加。到最后,隨著這些人進入官場,中央王朝的官僚系統也敗壞了。這是殺雞取卵的辦法。


當賣爵還是不能帶來足夠的財政收入時,漢武帝將目光瞄準了另一端:貨幣。

在漢武帝之前,漢代的貨幣主要是文帝時期推出的四銖錢,錢幣六枚重一兩,它的面值和所含銅的價值相近。漢政府甚至允許民間鑄造貨幣,只要鑄幣達到政府規定的規格,就可以進入市場流通。

漢武帝采納了酷吏張湯的意見,依靠政權的力量創造了兩種新型的貨幣:皮幣和白金。這兩種貨幣的面值與其真實價值嚴重不符,幫助皇帝從民間抽取了大量的“鑄幣稅”。

所謂皮幣,基本材料就是一塊白鹿皮,一方尺的白鹿皮飾上紫色的花紋,可以充當四十萬錢,也就是四十斤黃金。

由于兌換率不合理,這近乎明目張膽的搶劫,市場拒絕接納。要推行皮幣,必須依靠政權的強制性力量。依照漢代的禮儀,諸侯朝覲、祭祀祖先,需要使用玉璧,漢武帝就看上了這塊市場,他規定諸侯在貢奉玉璧的場合,都必須用皮幣做墊子,襯在玉璧下面。一個玉璧有時只值幾千錢,而它的墊子卻要四十萬錢,等于讓諸侯花大價錢購買一塊不值錢的皮子。

如果說皮幣是為了搜刮諸侯的錢,那么白金則是為了直接從民間斂財。所謂白金是銀錫合金。漢代的法定貨幣是黃金和銅幣,銀并不屬于法定貨幣。皇帝決定把它利用起來。

漢武帝制作的白金幣有三種:一種重八兩,圓形,上面有龍形圖案,叫作白選,一枚價值3?000錢;另一種小一些,方形,上面有馬的圖案,價值500錢;第三種更小,橢圓形,龜形圖案,價值300錢。

由于民間本來不使用銀和錫做貨幣,加上白金的價格被嚴重高估,官方估值已接近金的2/3,[18]出現了巨大的暴利空間。

民間社會在交易中抵制這類貨幣,同時大量偷鑄假幣,希望以此牟利。短短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偷鑄錢幣、使用假幣的行列。

為了應對上述問題,一方面,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監管市場,官僚階層也因此變得更加龐大。這件事導致日后政府深度介入金融業,將整個金融業收歸國有。另一方面,政府的法律機器也開動了。按照法律規定,那些偷鑄貨幣的人應被判處死刑。但由于這個行業可以牟取暴利,人們在嚴刑峻法之下仍然趨之若鶩。當所有的人都參與犯罪,法律就好像概率決定的射擊游戲,誰被打中了誰就自認倒霉,沒有被打中的則繼續犯罪。但是,沒有被打中的總是大多數。

對于皮幣持有異議的官員也遭到排擠甚至殺害。歷史上有名的“腹誹之罪”就出現在這個時候。

這位倒霉的官員是掌管財政的大司農,名叫顏異。漢武帝聽從張湯的意見創造皮幣時,派人征求顏異的看法,顏異表示不贊同,諸侯朝天子使用的玉璧才值幾千錢,而現在規定玉璧必須墊上皮幣,這個皮幣的價值卻值四十萬錢,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漢武帝聽了不高興。張湯乘機找人告發顏異,說他心懷不滿,有意見不好好提,肚子里瞎嘀咕,犯了腹誹之罪,應當將其處死。

顏異之死向百官指明了方向,他們再也不敢表示哪怕一點點的不贊成。漢武帝開始變本加厲地用張湯的標準懲罰那些不聽話的人。

在官員的推波助瀾下,漢武帝的政策被執行到荒謬的程度。在高峰時期,西漢每一百個人中,就有三個人因偷鑄貨幣而犯死罪。[19]在這些犯罪的人中,有大約1/5的偷鑄犯被抓,剩下的繼續逍遙法外。

幾年后,漢武帝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政府不能靠滅絕人民來推行政策。他推行挽救措施,簽署命令,赦免了幾十萬偷鑄犯的死刑。由于政府保證犯人自首就可以獲得赦免,因此,又有一百多萬人投案自首,而沒有自首的人至少還有一半。

到最后,皮幣終于支撐不下去,被廢止了。

這次貨幣改革不僅沒有滿足皇帝的胃口,反而造成了市場的混亂。要解決財政危機,還必須從其他方面想主意。

到這時,官營壟斷制度已經呼之欲出。漢武帝最終找到的出路是:要獲得無限制的收入,就必須把政府變成一家龐大的“企業”,這家“企業”唯一的任務就是為政府創造利潤,政府想要多少,就供應多少。這就是官營壟斷之源。這個辦法最終影響了古代中國經濟和財政的走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利县| 南陵县| 榆社县| 即墨市| 连山| 滕州市| 内江市| 马公市| 昭觉县| 北京市| 建阳市| 蕲春县| 普安县| 宁强县| 囊谦县| 格尔木市| 元氏县| 广昌县| 辉县市| 福安市| 平江县| 红安县| 固安县| 奉贤区| 昭平县| 平昌县| 遂川县| 赤水市| 潼南县| 桐城市| 永仁县| 万年县| 黄龙县| 昭苏县| 英山县| 冀州市| 长丰县| 浦城县| 波密县| 太和县| 日喀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