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啟程之前的準備
- 遇見我的前世今生
- 高原
- 2116字
- 2014-12-30 14:30:28
離開教堂以后,我全身輕松,開車駛往附近的加油站。加滿油以后,我到社區旁邊的咖啡廳獨坐了一會,陷入凝重的沉思。從昨天遇到了上師麻哈賽開始,我的心情就無比沉重,這十幾個小時以來,總是情不自禁地考慮自己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于是我下定決心:去孟買。這將是一次艱苦的旅程。我認為至少需要幾周的時間才能完成這次尋找的儀式。或許時間會更長,長達數月;我將付出無比的艱辛,透支體力和神力;我或許會丟掉性命,皮囊歸于塵土,葬于異鄉,永世不得回到故土。
一切都不確定,但是遇到上師和修女,讓我對此變得異常堅定。我還需要準備一些具體的東西,一個人的遠程旅途必須精心準備,不可馬虎,這是毫無疑問的。秘書瑪菲小姐細心地為我提供了一份清單并備好了相關物品。她告訴我,這些都是必需的,我在路上需要它們。沒有它們,我將不能活,也不再是“我”。
這份清單上面包括:
一份近期的季度財務報表;一份融資預算分析報告;一份破產重組的可行性計劃;加州電器公司的廣告項目報單;律師為我擬好的離婚協議;一臺數碼相機;兩部備用手機和四塊電池;
一張銀行卡,它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家銀行取款,在任何一家超市刷卡購物,買我想買的任何東西;
還有一個豐富的旅行包,里面急救藥物和其他的設備應有盡有。
啊,這所有的看似重要的一切,能夠帶來的只是我的“身份”和一大堆的問題。除此之外,它們還有什么價值呢?
我撕毀了這份清單,然后馬上給瑪菲打了一個電話:“你將應該交給史密斯的東西寄到了我這里。明天馬上過來把它拿走,送給應該收到它的人。”
瑪菲下午就趕到了我的住所。她一臉歉意地送來了我需要的東西:兩本書,一部電話,還有一些足夠旅途所需的現金。
臨別時,她讓我在一堆合同上面簽字。我讓她去找史密斯,我的合作伙伴,ONG公司現在的實際管理者。
看著她充滿困惑和慌張的眼神,我安慰道:“不用緊張,我很快回來,這只是一場休假。”
“但是……”她的情緒低落極了,“老板,我很擔心。”“放心,我希望你能盡力協助史密斯的工作。”這將是一場探索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的出行,只有我自己,沒有任何與煩惱有所關聯的事物跟在我的身邊。我甚至應該步行,如果旅途不是太遙遠的話。當天晚上,我準備好了所有必需的行裝,做好了出行的準備工作。麗莎發來一封電子郵件:我們可以好好談談嗎?我答道:一切請等我回來再說。
做了決定后,我在臥室睡了一會。在夢中,我好像又墜入了幻覺之內,另一個“我”在靜默地注視著我。我想到了那些“我”和“你”之間的讓我們一度迷失的事情,那些聽起來奇怪但又很重要的問題,比如:“我什么不是你?”“我為什么偏偏是我?”
在華盛頓、紐約、巴黎、東京或上海的繁華的街頭,人們很容易這樣對比,充滿不解或憤怒的發自內心地質問:
“他憑什么過得比我好?”“他有什么特殊的本事嗎?”
過去,在為來自全球幾十個國家的企業和大學的參與者做潛能培訓時,我也經常聽到這個問題。事實上,這些質問可能是人類社會中最普遍也是最經常發生的“人的心聲”,人們總是在嫉妒別人的完美,仇視他人的圓滿。
有一位活動的參與者對我說:“我不服氣。學歷我比他高,資歷我比他深,努力我比他強,人緣我比他好,但贏家是他,為什么?”
是呀,為什么?人人都想問為什么,想找到其中的癥結。我第一次發出類似的疑問時,是在國內海邊小鎮生活的時候。那個年代到處都有穿金戴銀的暴發戶,他們本來也跟我一樣,一窮二白,吃不上飯,穿不上衣。他們是徹頭徹尾的窮光蛋,生活在黑暗之中,似我一樣驚恐掙扎,不停努力但徒勞無益。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們就成了富人。有的人開著小工廠;有的人倒賣各種商品;還有的人官運亨通,飛黃騰達。
總之,當我一覺醒來,到海邊跑步鍛煉身體時,發現這些人都變了。他們不再是“我”了,而我還在原地踏步,前面黑幕重重。我邁不過去,他們憑什么可以呢?
后來我明確了這個對比。一個是現實的“我”,另一個是“你”或者“他”,是我理想中的計劃的樣子。我幻想的那個我,始終沒能實現,但是別人的夢想卻可成真。“我”悲切地瞪視著我,似在指責與不平。
于是我說:“為什么你們可以成功,而我只能失敗呢?”我對內在的“我”大聲地質詢,我需要一個理由。
但是沒有回答,也很難找到答案。我還想到了另一個問題:一個處于絕望中的人,是怎樣突破人生困境,進而激發內在無窮力量的呢?當時,我有一個鄰居蘇先生,他前一年還在街上給小吃店打零工,第二年就成了人們口中的“蘇總”;和我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郭先生,他只是去南方轉了一圈,回來就成了開著豪車住著別墅的大商人。
可是,我無比地確信,他們的努力程度并不比我高。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另一個“我”一直在盯著我。它也希望有一個說法。這并不是神靈決定的人的命運不同,貴賤高低。答案一定在自己的體內,而不是浮游于天空之上。因為即使上帝創造了這一切,他也將種子撒播在了我們的心靈深處。
就在我坐上輪船赴美之前的幾天,我制定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計劃:我要給他一個漂亮的回答。
在外我與內我的博弈和問答中,內我獲得了勝利。我要遵從于內心的向往,去擁有那些過去只是存在于設想的生活。
于是,我來到了美國,通過自己十幾年的辛苦努力,對這個問題第一次做出了回答。
回顧現實,因和果竟然是如此奇妙的對稱,它總是讓我感慨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