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于勇 河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于勇

于勇:1963年生人,現任河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正高級工程師,博士學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41屆、第42屆世界鋼協主席,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輪值會長,黨的十九大代表。歷任唐鋼黨委書記、董事長,河鋼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河鋼集團總經理。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河北省最受關注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矢志不渝鋼 鐵夢鐵血丹心報國情

于勇是我國鋼鐵行業著名的優秀企業家,憑借先進的管理理念、開闊的國際視野和卓越的經營業績,贏得世界鋼鐵行業的高度認同,連續出任第41屆、第42屆世界鋼協主席。自2013年年底執掌河鋼集團以來,秉承“建設最具競爭力鋼鐵企業”的使命愿景,以“鋼鐵報國”的壯闊情懷和“為人類文明制造綠色鋼鐵”的責任擔當,帶領河鋼集團顛覆傳統思維定式,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品種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實現了競爭實力的快速提升和經濟效益的歷史性突破,并以創新的戰略思維、超常的膽識與魄力,加快全產業鏈全球化布局,打造了“一帶一路”標志性工程,實施了環京津四個城市鋼鐵企業布局調整,為我國鋼鐵企業加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和國際化發展探索了一條成功路徑,引領我國鋼鐵工業以穩健、自信的步伐邁向世界舞臺中央。河鋼集團連續14年進入世界企業500強榜單,2022年位居第189位。

創新集團化管控理念 強化頂層設計和戰略引領

河鋼集團由地方企業聯合重組而成,不同于單一企業兼并重組發展起來的集團化公司,業內沒有可供借鑒的管理模式。面對“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管控難題,于勇接掌后,通過深入調研,認為核心是處理好“宏觀管理”與“微觀管理”的關系,既要強調集團意志,又要保持子公司的相對獨立性。

在確立管控思路的基礎上,于勇明確集團總部作為戰略決策、資源共享、協同服務中心,集中精力“把方向、抓大事、控風險”,突出戰略規劃、投資決策、重要人事、全面預算、資金管控、運營協調、營銷監管、對外合作、風險管理九大核心職能。同時,為建立扁平化管理體系,打造去“行政化”、適應市場競爭的國際化、創新型、學習型精英團隊,進行了總部機關管理機構改革,集團機關管理人員壓縮為85人。

于勇堅持強化頂層設計,實施目標管理。河鋼集團集中精力研究發展方向,主要研究“干什么”,確定經營目標,提出不同階段的經營方針和重點工作,并為子公司實現目標創造條件;子公司集中精力抓生產經營,重點落實“怎么干”,提高運行效益,實現經營目標,鼓勵子公司在集團戰略指導下培育競爭優勢,確保集團價值與整體效益最大化。

于勇著眼于培育和提升企業長遠競爭力,科學劃定集團裝備升級、產品升級、區位調整、技術升級戰略發展階段,將管理創新貫穿其中,對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戰略進行了系統謀劃,制訂了集團海外發展、非鋼產業、全面預算管理、產品升級與結構調整等七個專項規劃,構建了集團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矩陣,成為河鋼集團穩健發展的重要基石。

創新經營發展路徑 構建適應新常態的發展模式

于勇執掌河鋼集團時,遭受金融危機沖擊的河鋼集團剛剛完成裝備升級,既面臨高額舉債支撐項目建設和生產經營的巨大壓力,又承受著高端裝備潛能無法釋放的高額運行成本。于勇指出,必須徹底扭轉思維定式和生產經營模式,適應新常態下市場需求變化,依靠變革和內生動力,實現“止血保鏈、全面扭虧”,確保在市場錘煉中恢復“造血功能”。

針對高額負債的經營現狀,于勇堅定不移地加強資金剛性管控,把“全年新增貸款為零”作為紅線。2014年,河鋼集團融資規模同口徑降低270億元;在全行業財務費用同比上升20%的情況下,同口徑降低資金成本25億元。通過資金剛性管控,各子公司徹底擺脫了“長期依賴集團和貸款輸血”的慣性,建立起低資金保障下的生產運營模式,收獲了比財富更加寶貴的持續發展能力。

針對高盈利期形成的靠投資求發展的“依賴癥”和“富貴病”,于勇堅持顛覆傳統思維模式,加大改革和管理力度,建立以效益為中心的低成本支撐的生產經營組織模式。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建立工資總額與企業效益掛鉤、干部薪酬與經營業績掛鉤的考核機制,干部職工積極性得到極大調動。大幅削減附加成本,把經營困境作為清除“寄生組織”的契機,大力清理“三外”和中間流通環節,削減非生產性開支,清退外雇人員22258人,減少各種外委、外包項目644項,清理經營流通環節中間商1310個,年降低非生產性開支19億元。全面優化成本結構,大力解決“以高價物料生產低端產品”的突出問題,從源頭上杜絕高價物料采購和使用,不斷優化原燃料入爐結構,年降低成本5.5億元。

針對各工序效能發揮不充分的現實問題,于勇要求“全方位產線對標”,以產品結構、管理體制、營銷模式、人力資源結構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為導向,通過創新生產組織模式和人力資源配置方式,推進關鍵人才向一線集中,形成以產線為中心的資源配置模式,充分挖掘了裝備和人才潛能,促進了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當年河鋼集團高附加值的品種鋼比例提高到40.08%;研發新產品169個,新產品產量達到800萬噸。

堅持技術創新和市場導向 產品服務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面對高端技術裝備潛能發揮不充分、企業產品競爭力不夠強等現實問題,于勇認為,客戶的高度決定產品的高度,產品的高度決定企業的高度,我們的裝備已經實現了大型化、現代化,對產品結構最大的制約是客戶端的屏蔽,是傳統的低端客戶結構屏蔽了高端裝備的潛能,制約了企業產品的高度,必須要用客戶結構的高端化,倒逼產品結構升級。這是于勇基于供求關系對產品結構調整的深刻解讀,也是河鋼集團生產組織和營銷管理變革的思想指導。

近幾年來,為推動客戶結構向中高端市場邁進、向行業頭部聚集,河鋼集團推行“大客戶經理制”、完善兩級客戶服務體系、“小微團隊”、EVI先期服務、布局加工配送中心和“營銷中心+區域銷售公司”營銷模式變革,持續構建與新產業、新業態相符合的新型營銷模式,客戶結構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蛻變。高端客戶嚴苛的交付標準以及潛在需求的倒逼,極大地推動了河鋼集團產品結構的快速調整。河鋼集團由曾經生產普通建材為主,一躍成為以汽車板、家電鋼、核電用鋼、海洋工程用鋼、建筑橋梁、軍工用鋼為主的重要企業。2016年,河鋼集團成為國內第一大家電板供應商、第二大汽車板供應商。2021年,生產汽車鋼667萬噸、家電板290萬噸。開發新產品209個,10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20項產品替代進口。

面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大背景下的新產業、新業態,于勇在堅定不移推進“客戶結構和產品結構”優化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河鋼集團“鋼鐵向材料、制造向服務”轉變,推動營銷和技術創新“更加關注本地市場、更加關注細分市場、更加關注新產業和新業態市場、更加關注個性化和小眾化市場”,積極尋找鐵基材料新需求,深度挖掘市場和客戶,以營銷模式創新推動河鋼集團更高質量發展。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打造行業綠色轉型樣板

在經濟發展轉型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鋼鐵企業成為社會焦點,“鋼鐵圍城”成為人們心中的刻板印象。于勇推動河鋼集團以創建科學發展示范企業活動為契機,加強資源、“三廢”的循環利用和廠區環境綜合整治,強力打造花園式清潔工廠。以河鋼唐鋼率先啟動規模空前的流程再造和環境治理工程,優化出廠區面積的1/5建設鋼鐵花園、水系生態園、防護林帶,不再新上項目,徹底改變了鋼鐵企業“傻大黑粗”的形象。投資3.3億元建設華北地區最大城市中水與工業廢水處理工程,實現廢水零排放,被世界鋼協授予“可持續發展卓越獎”。

近年來,于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先后推動實施了430余項重點節能減排項目,有效提高了能源資源使用和循環綜合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了區域環境質量。例如,大力實施行業領先的節能環保技術,建成亞洲最大的全封閉機械化原料廠等一系列行業標志性示范工程。河鋼集團創建“城市鋼廠生態綠色化轉型”示范工程,樹立了城市鋼廠與城市環境融合發展的樣板。

于勇高度重視低碳綠色發展新技術應用。按照減量化、高效化、清潔化原則,河鋼集團制定了“定量指標+定性指標”的綠色物流指標體系。把握氫能產業發展機遇,建成鋼鐵行業首個固定式加氫示范站,在國內率先實現49噸氫燃料電池重卡車規模化示范運營,成為京津冀地區“柴改氫”示范企業和氫能產業領軍企業。2021年3月,發布了“低碳綠色發展行動規劃”。2021年5月,在張家口地區率先啟動建設全球首例富氫氣體直接還原示范工程,創新探索世界鋼鐵工業低碳發展之路。河鋼集團全面推動低碳綠色發展的成功實踐,贏得了“世界最清潔鋼廠”的美譽,成為全行業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排頭兵,成為引領行業綠色轉型的重要引擎。

堅持全產業鏈全球化布局 打造“一帶一路”建設樣板

執掌河鋼集團以來,于勇始終堅持與國家戰略同向同行,高度重視并大力推動國際化發展。他認為,作為我國最大的鋼鐵材料制造和綜合服務商之一,必須全球配置資源,提出以“全球擁有資源、全球擁有市場、全球擁有客戶”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加快全產業鏈全球化布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打造“世界的河鋼”。

近年來,河鋼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投資約11.5億美元,構建了河鋼南非礦業、河鋼德高和河鋼塞爾維亞公司(以下簡稱河鋼塞鋼)三大海外戰略性支撐項目。

一是控股全球最大的鋼鐵貿易服務商——瑞士德高公司,建立“全球營銷服務和投融資平臺”。瑞士德高公司在110多個國家從事商業活動,與全球300多家鋼廠和超過4.4萬個客戶合作。2015年6月,通過控股德高,成為世界上營銷網絡最發達的鋼企。

二是并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打造成為“一帶一路”上的金色名片。斯梅代雷沃鋼廠是一家百年企業,曾被譽為“塞爾維亞的驕傲”。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該廠連續7年嚴重虧損,企業生存岌岌可危。于勇在綜合研判國際鋼鐵產業發展形勢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大起底,風險全覆蓋”的投資原則及效益本地化、用工本地化、文化本地化“三個本地化”發展思路。

河鋼集團2015年7月啟動斯梅代雷沃鋼廠收購項目,2016年4月正式簽署收購協議。接管后,河鋼集團牢記囑托,派駐9人管理團隊,系統提升運營管理水平,全面嫁接河鋼集團海外資源市場,在接手半年后即實現扭虧為盈。期間,派出技術團隊51批次、233人,累計固定資產投資2.4億美元,實施技改項目112項。河鋼塞鋼自2018年起連續成為塞爾維亞最大出口企業,成為歐洲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知名鋼企。2019年4月,河鋼塞鋼管理團隊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在于勇的帶領下,河鋼人以實實在在的經營業績向塞方兌現了中國政府的承諾,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發出了“中國聲音”,講述了“中國故事”,展示了“河鋼力量”,增強了中國鋼鐵企業參與世界競爭的自信,塑造了中國制造業的國際新形象。

三是收購南非最大的銅產品供應商南非PMC,建立“全球鋼鐵原料供應平臺”。南非PMC公司是在約翰內斯堡交易所上市的成熟礦業公司。該公司產銅6萬噸/年,提取鐵精粉1000萬噸/年。2014年4月河鋼集團完成收購。2017年8月,回裝A股“河鋼資源”,成功融資26億元。收購以來,連續7年保持盈利,5年收回投資,是中資在南非持續長期盈利的最大企業,獲得兩國政府高度評價。

近年來,河鋼集團連續入選中國跨國公司100強,跨國指數在我國鋼鐵企業排名第一,蟬聯我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鋼鐵企業。

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打造城市鋼廠轉型發展典范

于勇始終把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的忠實體現。近年來,河鋼集團帶頭落實國家鋼鐵產業政策,提前超額完成淘汰落后、節能減排任務,并以此為契機實現了工藝技術裝備的改造提升。“十二五”期間,率先拆除高爐14座、轉爐13座、軋機5臺(套),累計淘汰煉鐵產能560萬噸、煉鋼產能684萬噸、軋鋼產能250萬噸,提前超額完成產能壓減任務。“十二五”期間,累計投入145億元用于節能環保改造,主體裝備和主要能源環保指標處于行業先進水平;投入513億元,實施裝備大型化、現代化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建成投產了一批國際一流裝備,節能環保水平行業領先。

為落實“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重要指示要求,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河鋼集團實地調研,要求河鋼集團在推進全省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特別是鋼鐵產業區位調整中勇擔當、作表率。面對新的歷史重任,于勇充分展現出國有企業帶頭人的政治站位、大局意識和擔當精神,要求兩級領導班子要堅定不移地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認真落實好省委省政府的戰略決策。面臨退城搬遷的巨大壓力和企業發展的重大責任,于勇帶領全體干部職工,創新思維,轉變觀念,整合發揮各種優勢資源,將區位調整的“危機”轉變成高質量發展的“生機”,為城市發展騰出更多空間,也為企業贏得更好的發展環境,把握用超前理念重塑企業競爭力的歷史性機遇,實現了企業區位調整和高質量發展的雙勝利。

河鋼集團先后啟動了四個鋼鐵骨干企業的退城搬遷,并嚴格按照1∶1.25置換政策,實現部分產能退出。2020年下半年,唐鋼新區、石鋼新區相繼投產,老區全面關停;邯鋼老區搬遷項目正加快實施;2021年9月,年產800萬噸鋼鐵的宣鋼傳統鋼鐵產能全部關停,全部職工轉崗上崗、妥善安置,轉型發展邁出關鍵一步。通過“去產能”和退城搬遷置換,“十三五”期間河鋼集團共計壓減煉鐵產能512萬噸、煉鋼產能693萬噸。

“每一塊鋼鐵里,都隱藏著一個國家興衰的秘密”,這是來自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的傳記作者W.克拉斯的一句話,成為于勇同志常常激勵自己的一句名言,“鋼鐵報國”深深鐫刻在他的心上。盡管作為我國大型國有鋼鐵企業的掌門人,在遭遇資源、環境和空間制約的困難條件下,承受著極其重大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于勇依然堅守鋼鐵報國的初心使命,始終在推進我國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中勇毅前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康市| 罗城| 吉木萨尔县| 柳河县| 松潘县| 平安县| 尉氏县| 古浪县| 苍南县| 龙山县| 霍城县| 台安县| 永定县| 治县。| 万州区| 略阳县| 晋城| 含山县| 荆门市| 陆丰市| 绥宁县| 三门峡市| 筠连县| 六枝特区| 修文县| 丹棱县| 广灵县| 延边| 威信县| 祁连县| 翁源县| 二连浩特市| 衡水市| 保亭| 昌乐县| 长春市| 东乌| 璧山县| 淮南市| 石家庄市| 子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