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狄公案(三):濮陽縣謎案(上)
- (荷蘭)高羅佩
- 3188字
- 2024-08-12 15:34:33
第三章 初審
第二日拂曉時分,當洪師爺托著早飯進入書房時,狄公已經洗漱完畢。
狄公用了兩碗白米稀飯和一些腌咸菜,又喝了杯洪師爺倒的熱茶。當晨光落在那窗欞之上時,洪師爺便熄了蠟燭,服侍狄公穿上了那件長長的、暗綠色的錦緞官服。狄公見仆人已把正冠鏡放在了邊幾之上,頗為滿意。他拉開鏡匣,對鏡仔細調整著自己頭頂的烏紗帽。
與此同時,衙役們已打開了縣衙厚重的銅皮大門,盡管時辰尚早,街上人群早已在觀望。肖屠夫之女被奸殺一案在這安定的濮陽城中引起了軒然大波,百姓們都想看看這新任縣令大人是如何審理結案的。
待入口處魁梧的守衛鳴鑼開堂,眾位觀望者便涌進縣衙大院,從那里便能進得寬敞的公堂。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公堂盡頭的高臺和紅色公案,新任的縣令一會兒將從那里現身。
師爺正把狄公案上的辦公用品仔細排好:右邊放的是約兩寸見方的縣衙大印和印泥盒;中間擺著雙槽硯臺,一槽紅,一槽黑,各自顏色的毛筆一支;左邊是師爺做筆錄時要用的各類空白紙張和表格。
六名衙役在堂前分為兩列對面站好,他們手中或持皮鞭、鎖鏈、夾棍等令人望而生畏的刑具。捕頭倒與他們隔開,站得離公案近些。
終于案后屏風處狄公現身了,他穩坐高堂之上,洪師爺仍跟在身側隨從。
狄公看了看人頭攢動的大堂,緩緩捋了捋胡子,接著就把那驚堂木一拍,宣布:“開堂!”
百姓們翹首以盼,卻失望地看到狄公并未朱批擲下令簽,他并不打算當堂提審兇手。
狄公命師爺把賬簿遞來,優哉游哉地處理了縣衙例行公事。緊接著又命捕頭上前,與他核對了縣衙一干人等的例銀賬目。
狄公厭惡地看著捕頭喝道:“少了一貫銅錢!為何?”
那捕頭支支吾吾,卻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
狄公簡言道:“那就從你例銀里扣!”
他往后一倚,輕啜著洪師爺遞來的茶,見堂下無人出來投狀喊冤,一拍驚堂木便宣布退堂了。
狄公退回書房之時,百姓們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去吧!”衙役們喊道,“大家已經見過新任縣令大人了,趕緊回去吧,我們還要當差呢!”
待公堂之上再無他人,那捕頭朝地上啐了一口,搖著腦袋,對著依然站在那里的年輕衙役們傷心道:“你們這些小的最好另尋活計,在這濮陽縣衙你甭想過得體面。我們在馮大人手下三年,沒人過問這短缺銀錢,大人細心謹慎,我也恪盡職守。如今這狄大人繼任,老天爺,他竟計較一貫銅錢!我們衙役還怎么過,誰能告訴我,那些出手闊綽的大人怎么都不來濮陽呢?”
衙役們牢騷滿腹之時,狄公已換好常服,邊上站著位身材瘦削之人,他身著藍衣,腰系棕帶,臉又長又沉,左頰還有一枚銅幣大小的痣,痣上還長著三根幾寸長的黑毛。
此人名為陶干,是狄公親隨之一。就在幾年前,他還混跡于市井之中,靠詐騙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他對擲骰賭博、文書詐騙、造印簽名、撬門開鎖等江湖技藝了如指掌。狄公曾救他于水火之中,自此陶干便改過自新,跟隨狄公左右,忠心不貳。他思維敏捷,又善于發現惡行的蛛絲馬跡,對狄公破獲數案頗有助益。
狄公在書桌后落座時,兩個彪形大漢上前施禮請安。這二人皆著棕袍,腰系黑帶,頭戴黑色尖帽,也是狄公親隨,馬榮和喬泰。
馬榮身高不止六尺,虎背熊腰,他的臉又肥又大,面凈無須,只留一八字胡。盡管他身材碩大,但其身手敏捷,實乃打斗的行家里手。早年間,他曾是一貪官的貼身侍衛,一次這貪官向一寡婦勒索錢財,那馬榮暴起差點就殺了他。事后,他自然不得不逃,隨后便加入綠林好漢,成了劫道綁匪。一次他在京外襲擊了狄公一行,卻對狄公為人頗有好感,遂棄暗投明,成為狄公忠心不貳的親隨之一。因他勇氣可嘉,武力非凡,狄公總把拘捕亡命之徒和其他冒險之事委任于他。
那喬泰則是馬榮同為綠林好漢時的兄弟。盡管他不像馬榮般有力量,但他的劍術與箭術乃是一絕,而且他擁有超乎常人的耐心,這一點在偵查案件時尤為珍貴。
狄公道:“各位,相信你們已把這濮陽逛了一遍,對這里的風土人情也大致有所了解吧。”
馬榮道:“老爺,那馮大人為官不錯,治理有方。這濮陽百姓富足安定,這里的酒樓飯館也是食物鮮美,價格合理,當地的美酒也不錯。看起來我們可以在這逍遙度日了!”
喬泰也欣然點頭,但陶干長臉上卻顯出遲疑的神色。他什么也沒說,只是用手指捋著那臉頰痣上長出的三根毛。狄公瞥了他一眼便問道:“陶干,你可有何不同想法?”
陶干便道:“老爺,實際上,我湊巧遇見一事,覺得似乎值得詳查。我在這濮陽城較大的茶館酒肆間閑逛時,習慣性地打聽這里的名門望族。不久便發現這濮陽城內有幾個因漕運便利發家的富商,還有四五個大地主,但這些人的財富卻遠不及那城北郊普慈寺的住持靈德大師所有。普慈寺是處新建寺廟,雄偉宏大,那靈德大師手下有大概六十名僧人,但這些僧人卻不似一般和尚吃齋念佛,而是酒肉不忌,總體上都靠這片土地供養。”
此刻狄公打斷陶干的話,說道:“就我個人而言,我不愿與佛教僧侶打交道。我自己受教于孔圣人及其弟子的儒家教令,天竺傳來的佛教教義,我覺得倒也沒有必要干涉。如今朝廷深覺這佛教可以引人向善,普度眾生,便對這些僧侶寺廟加以保護。若這些僧侶寺廟繁榮興旺,那也是朝廷的意思,我們萬萬不可妄加議論。”
陶干雖被訓誡,仍不甘心就此打住,斟酌猶豫后繼續道:“老爺,我說那住持有錢,是說他簡直富可敵國!人們說那普慈寺奢華如王宮,那正殿祭臺之上的器皿都乃純金打造,還有……”
狄公打斷他,叫道:“恕我直言,這些都是你道聽途說,又不得親眼所見。說正事!”
陶干便道:“回稟老爺,我可能會犯錯,但我真心懷疑那普慈寺的巨額錢財來路不正。”
狄公正色道:“這倒有點意思。你繼續說說看,別啰嗦!”
陶干便繼續道:“眾人皆知,那普慈寺的香火收入主要是靠大殿的送子觀音。那送子觀音,乃檀香木制,肯定已有百年了,幾年前還立在一處廢舊的無人看管的院子大廳。以往這寺廟里只有三個和尚,住在寺廟不遠處的小屋里。來這寺廟的香客也很少,那點香火錢連這三個和尚的一日三餐都保證不了,所以這三人日日上街化緣,以此貼補生計。
“就在五年前,一游僧在這寺廟落了腳。盡管其衣衫襤褸,但他相貌堂堂,高大壯實,自稱‘靈德’。一年左右時間就有流言道這廟中的送子觀音極為靈驗,許多尚無子嗣的夫婦在廟里許愿后都如愿以償了。自此之后,靈德大師宣布自己為這寺廟的住持,凡是前來求子的婦人都須在這觀音像前榻上虔誠冥想一夜。”
那陶干迅速瞥了一眼眾人,然后繼續說道:“為了避嫌,待女施主進殿后,那住持便在大殿門上貼上封條,要婦人夫君親自在封條之上蓋印,并安排其當晚就在寺里禪房過夜,次日清晨,婦人夫君再親自啟開大殿門上的封條。此后,這寺廟幾乎有求必應,盛名遠播,此地界上方圓百里尚無子嗣的夫婦皆來求拜那送子觀音。那些善男信女得償所愿后,大量的金銀珠寶、香火油錢自然接連不斷地送進寺廟。住持隨即整修了宏偉大殿,增添了寬敞僧舍,不久那寺廟已有僧侶六十余人,后園也改建成了假山魚池皆全的花園。去年那住持又為來求子的婦人們新建了幾處香閣,他把大殿所在的整個院落全部圍了起來,我半個時辰前剛觀賞了那厚達三層的大門。”
陶干就此停住,等著狄公的高見。狄公卻默然不語。陶干接著道:“我不知老爺是如何看待此事,若老爺與我所想不謀而合,那這事肯定得阻止了。”
狄公輕撫其須,深思道:“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也不敢貿然斷言那送子觀音是否真的顯靈,既然如今我這里也無事,你不妨去那普慈寺細細探查一番。若有可疑之處,立即報來。”
他探身前去,從書案上拿起一張文書:“這是如今在審的半月街奸污殺人案的全文記錄,昨晚我和洪師爺探討過。我建議幾位都看看,今日午時堂審時我要聽聽這樁趣案,你們會注意到……”
正說到此處,門外進來一老者,乃是狄府管家。他上前深深作揖道:“老爺,夫人讓我來問問,午前您能否得空去看看住處安排。”
狄公無奈一笑,對那管家道:“自來到這濮陽我確實未曾得見自己住處,難怪這些女人如此沮喪!”他起身,邊把雙手籠于袖中邊對其隨從說道,“午間堂審你們就會發現此案中有不合理之處,那王秀才并不是兇手。”
隨即他便走了出去,沿著長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