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為格式塔咨詢師:心理咨詢師的完形之路
- 費俊峰 林蔭
- 2235字
- 2024-08-06 10:50:01
序二
在學習格式塔療法的過程中,我無數次問自己,格式塔到底是什么?每一次,答案都在變化。在不同的學習和人生階段,我對它有不同的理解。在現階段,我的答案是,格式塔療法是一門成長的藝術,一門生活的藝術。
格式塔療法提供了一種生命觀和人性觀,相信生命是一個通過不斷整合朝向成長的過程,并以此為基礎建構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方法。這給我們提供了一條活出自己、成為自己的道路,讓我們有可能在令人迷茫和困惑的當代社會過上一種充滿意義感的生活,不斷開出新的生命之花。
費俊峰老師就是這樣在自己的生活中踐行格式塔療法的精神的。他感動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普及平民教育和農村教育的事跡,并將其推廣到心理學領域。費老師總是充滿熱情地投入助人工作中,溫暖地關心著每個人,尤其是那些缺少資源和支持的群體。即便在2018年身患癌癥,費老師也完全沒有停止從事助人工作的腳步。在接受癌癥治療的同時,費老師繼續著高強度的工作。近幾年,他帶領格式塔工作坊數十場,各類心理學講座上千場。這就是一種符合格式塔精神的生活方式:知道自己認同什么和需要什么,通過一個個接觸循環去實踐和整合,在這個過程中活出真實的自己;不論健康或疾病、順境或逆境,都不會改變這條自我實現之路。
與費老師一起工作的過程對我來說也像一場深刻的生命教育。我們平時總是很自然地用生命永續的幻覺來否認死亡焦慮,當這一切被打破時,我不禁開始認真思考:在有限的時間里,我要怎樣利用我的生命。至今為止,我找到的唯一答案是,在當下可以把握的每一刻充分地活。
作為咨詢師,我們要走的就是這樣一條路——把自己的生命活出來,這也讓我們成為真正的格式塔咨詢師。這條路無關他人,是每個人為自己做出的選擇。你走過一條怎樣的路,最終就會收獲一個怎樣的自己。至于你的那條路在哪里,沒有人能提供現成的答案,每位咨詢師都需要自己去探索、去踐行、去書寫自己與格式塔的故事。
所以,格式塔咨詢師的訓練不僅包含學習理論和技術,還包含深入自己的生命,開發自己作為一個真實而獨特的人所擁有的資源和特質,找到運用自己療愈來訪者的方法。這也是為什么格式塔療法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有多少位格式塔咨詢師,就有多少種格式塔。”每位咨詢師都不一樣,經由每個人的生命流淌而出的格式塔方法自然也不一樣。
實現這樣的成長并不容易,咨詢師需要以體驗性的學習為主,同時輔以理論學習,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工作風格。而現有的中文版格式塔療法圖書主要是翻譯國外作者的著作,并且以理論著述為主,讀起來比較艱澀難懂且有一定的文化差異。這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很多學習者在參加了格式塔工作坊后,還是感到這些書難以理解,無法把自己的體驗與書上的概念聯系起來。
為了填補這一空白,我們產生了撰寫本書的想法,我們希望依托中國的文化環境,把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提供一本符合中國人閱讀習慣的格式塔療法實踐入門書,通過理論與實操講解、體驗性練習、案例分析這三個部分的有機結合,學習者可以循序漸進地掌握格式塔療法的工作方法,不至于因為學習門檻過高而失去領略格式塔魅力的機會。同時,撰寫本書也是一種對實踐的分享,它整合了我們在格式塔工作坊、督導、咨詢中所積累的經驗,我們希望把中國格式塔咨詢師在專業上的探索和嘗試分享出去。
然而,撰寫一本關于格式塔療法實操的書是一項頗具挑戰性的任務。因為格式塔療法的工作以此時此地為根基,最鮮活的格式塔總是在工作坊中、在咨詢室里、在我與你的相遇中。一旦寫成文字,這些經驗就被固化下來了,這與追求靈動、自由的過程性工作方式相違背。但是,如果不將這些內容形成系統性、書面化的文字,又會影響格式塔療法的傳承與傳播。這是一個悖論,也是我們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反復思考的問題。
如何平衡和整合兩極?如何在不違背格式塔原則的前提下,用文字的形式傳遞出格式塔療法在此時此地工作的精神內核,讓更多人能夠從中獲益?我們找到的答案是把握住“創造性地自我運用”這一核心思路,這是格式塔咨詢師推動咨詢的發動機,即通過運用自己的覺察連續譜幫助來訪者發展覺察能力、獲得成長。我們希望本書可以協助你學會如何運用自己來工作,開發屬于自己的“獨門武功”,而不是提供一套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和技術指導。真正的格式塔精神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從不塑造權威,更無法提供標準答案。
我們更愿意把本書看作一場跨越時空的相遇。書作為載體,記錄了我們在實踐過程中積累的感悟和反思,以及我們基于自身特點所形成的工作方法。如果你在閱讀過程中與我們產生了共鳴,感到有所收獲,那一定是你與自己的經驗和體悟有所連接,在這一刻,相遇就發生了。雖然我們與你不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但我們希望你在閱讀的過程中真實地感受到被看見、被支持,而你心中的這份連接感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看見和支持。這是兩段成長歷程的相遇,我們曾經走過的成長歷程與你正在經歷的成長歷程相遇了。
只是你遇到的是曾經的我們,因為這些文字記錄了我們走過的路,在被寫下的那一刻,它們就被定格了,就像一件孩子穿小了的衣服。而人是會不斷成長和蛻變的,當你讀到這些文字時,我們已經離開這里去創造新的可能性。生命就是這樣一個不斷向前的過程,正如加里·揚特夫所說的“everything is becoming”,一切都處在形成和變化的過程中。成長需要通過破壞舊的格式塔,才能形成新的格式塔。我們不會被這些已有的東西束縛住,希望你也一樣。
很高興有機會在本書里與你相遇,也祝愿你可以從現在出發,大步流星地走向你的未來。
生命不息,步履不停,諸君共勉。
林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