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部分
格式塔療法基礎訓練

第2章 現象學的覺察

現象學方法

現象學概述

格式塔療法的覺察是一種基于現象學的方法,所以在進入覺察訓練之前,我們需要先談談現象學。

現象學是在20世紀興起的哲學思潮,最初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Husserl)創立,后來被應用到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諸多領域,存在主義哲學也是借鑒了現象學方法發展而來的,代表人物有海德格爾(Heidegger)、薩特(Sartre)等。

要對現象學下一個簡明、扼要的定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通常需要很多哲學方面的背景知識才能對其有所把握。這大概就是為什么格式塔學習者常常會見到與現象學有關的內容,但總是感到一知半解、不明究竟。作為一本心理咨詢方面的書,我們不打算在哲學領域班門弄斧,只想澄清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常見的誤區,目的是幫助學習者領會現象學方法的核心思路,以便在格式塔療法中更好地應用它們。

對現象學的常見誤解,是從字面上將“現象”簡單地理解為客觀現象。實際上,現象學作為一種哲學方法,研究的對象是人類意識,它通過可以直接體驗到的現象來研究意識的結構,從而探究人類和世界的本質。

現象學中的關鍵概念是意向性,指的是我們的每一個意識動作、每一個經驗活動都具有指向性,意識和經驗總有一個朝向的對象(某事或某物)?,F象學中的“現象”指的就是這個意識所指向的對象在意識中是如何呈現的。

現象學定義了兩種態度,即自然態度和現象學態度。自然態度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狀態,我們會自然而然地認為世界就在那里,各種事物也在那里,我們的意向性總是指向一些東西。這是意識的自然運作狀態,一切都是如此理所當然,我們甚至不會注意到這些事物是怎樣發生的。而現象學態度是我們在對自然態度及其中所發生的意向性加以反思時的聚焦狀態。在現象學態度下,我們注視著(look at)在一般情況下會穿視而過(look through)的東西[1]。

這就像眼睛自然是用來看東西的,眼睛沒有辦法看到自己是如何看的,要想了解光線如何通過角膜、晶狀體,最終在視網膜成像,并且經過視神經傳輸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需要后撤到眼睛之外的地方,從另一個位置用另一雙眼睛去看整個過程。這個轉變被叫作“現象學還原”,也就是從自然態度轉向現象學態度。還原(reduction)的拉丁語詞根“re-ducere”的意思是“導引回去、保留或撤回”,這意味著從我們所關心的一般性目標離開,回到一個較特殊的點,在這個點上,我們的意向性指向意向性本身,也就是了解我們是如何意向著事物的。

在進行現象學還原時,現象學提倡“回到事物本身”,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通過直接體驗來探索意識現象,以求通達意識和事物的本質,這在現象學中被叫作“本質直觀”。所以,一個蘋果、一塊手表、一張桌子都可以成為現象學哲學家進行哲學研究的工具。與其他哲學流派相比,現象學最顯著的特點是提倡“隨做而識的熱思”,而不是“做后才識的冷思”。

現象學在心理咨詢中的應用

經過上面的介紹,相信你已經大致了解了現象學方法的主要思路,即通過跳出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去關注那些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容易忽略的事物,并且通過直接體驗的方法進行探索,最終獲得洞察。在哲學領域,現象學致力于研究人類和世界的本質這一哲學主題,而在心理咨詢中,我們用現象學方法探索人的心理過程是一種擴展性應用。

我們的頭腦總會對周遭事物快速賦予意義,以我們熟悉的方式去解讀它們。這也是意向性的另一層含義,我們總是意向著完整的、有意義的事物,會把不完整的感覺材料“腦補”成有意義的整體。格式塔心理學中也有相似的內容,通過研究人的認知過程,發現人總是在追求完整性、補全性、連續性,頭腦不喜歡碎片化、模糊化、無意義的信息,會根據已掌握的概念、知識和過往經驗把感知覺組織成一個完整的格式塔。

通過這樣的體驗和感知過程,我們就可以運用現象學還原的方法,去了解這個快速的“穿視而過”是如何發生的,我們最初接收到了哪些原始感官素材,又是如何把這些素材組織起來并建構出意義和解釋的。

例如,我們會自然且迅速地將圖2.1中散亂的黑色墨點看成一只斑點狗,這就是一個賦予意義的圖像形成過程,也是一個最簡單、基礎的知覺過程。用樂高來作比喻的話,基礎步驟是用幾個樂高塊拼成一個形狀單元,而生活中包含著數不勝數、各式各樣的形狀單元,我們會進一步用這些形狀單元進行拼插,形成一些有功能的組件,它們可以隨著不同的情況變換形狀,有時成為人形,有時成為汽車,有時又成為其他東西。我們就是這樣建構自己所感知到的世界的,還原這個十分龐雜、不斷變形的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圖2.1 散亂的黑色墨點還是斑點狗

在心理咨詢中,我們將個體主觀感知到的世界稱為“心理現實”,在格式塔療法中,這也被稱為“現象場”,兩者差不多是同一個意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現象場,我們只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在這里,我們可以借助物理學的“參考系”來理解這一點。作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我們自然會以地球為參考系,認為地面是靜止不動的。實際上,地球在以466米/秒的速度進行自轉。但在這個參考系內,我們無論多么努力都無法感受到地球的自轉。這就像一個具有典型自戀特質的人常常會自命不凡,認為自己優于他人,于是優越感便會從他日常的一言一行中汩汩滲出,這在他人眼里是如此顯而易見,而他本人卻渾然不覺。

所以,現象學方法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視角和態度,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參考系,也就是現象場。這就像整個宇宙都處在運動中,每個參考系都有自己的運動方式一樣,每個人的現象場也都有自己的加工方式,總是會受到一些制約,使我們無法絕對客觀地看待世界。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對這種無法避免的主觀性有所覺察,并探索自己的現象場,通過直接體驗去了解主觀上的心理現實是如何被建構起來的。

因為現象學態度跳出了日常的自然態度,打破了種種習以為常的定勢,所以我們在剛開始接觸時難免會感覺反直覺、不適應,需要通過一些特定的方法和刻意的訓練來掌握。下面我們就來介紹懸擱、描述、水平化這三種現象學的探索方法。

現象學的探索方法

懸擱

在哲學領域,懸擱是指當我們進入現象學態度時,把自然態度中所有理所當然的信念懸置(suspend)起來,讓它暫停作用。懸擱的英文單詞是“bracketing”,原意是置于括號內,這個動作就十分形象了,放進括號里暫時存起來,但并不需要改變和扭轉它們。

在心理過程中,我們的頭腦持續不斷地用一些概念和假設加工著事物,懸擱可以讓這個過程暫停、定格,把那些先入為主的概念和假設先放在一邊。在語言的建構過程中,我們可以很好地體驗到懸擱。下面是一個訓練懸擱的練習。

練習:懸擱語言的意義

這個練習你可以一個人進行,也可以在小組中進行。

準備三段音頻材料,一段小語種音頻、一段英語音頻、一段漢語音頻,它們可以取自電影片段或聽力材料,每段音頻兩分鐘左右即可。請注意,小語種必須是一種你完全聽不懂的語言,如法語、意大利語、韓語等。

先聽小語種音頻,注意你聽到了什么。你會發現自己只能聽到一些音節、音調、節奏,可能還可以感受到講話人的語氣、情緒、態度,但你并不能理解其含義。這時,你或許會覺察到,你的大腦開始猜測這個人在說什么,或者很快感到無聊、走神。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切身體會到大腦的運作方式,就像一只饑渴地尋求意義的野獸,盡其所能地攝取任何能夠帶來意義的信息。當你注意到這一點時,你可以把這種對意義的渴望暫時放在一邊,去留意你的耳朵接收到的原始信息,如聲音的高低、粗細、大小、質感等。這時,你已經在使用現象學的懸擱了。

接下來聽英語音頻,嘗試用剛才聽小語種音頻時那種懸擱的狀態,盡量不去理解其意義,只是回到聲音本身,看看你能做到多少。

最后聽漢語音頻,同樣用懸擱的態度,回到聲音本身,你大概會發現對漢語應用這種方法是最困難的,需要花費很大力氣才能做到不對聲音形成意義,稍微一不小心,你就聽懂了某個詞語或某個句子。

如果你是在小組中進行練習的,那么請在聽完音頻后與小組成員一起討論過程中的體驗和收獲。

通過上面的練習,你會發現母語中的詞匯和概念就像刻在頭腦中一樣揮之不去,我們從小形成的很多信念、價值觀也是如此。通過懸擱練習,我們可以學到的是“你無法不判斷”,這就是頭腦運作的方式。通過概念和信念快速認識事物對我們在世界上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節省了很多認知資源,使我們不必每次見到同一個東西時都要重新認識一遍。但這種思維方式也會帶來弊端,它讓我們容易忽略原始的感官信息,還沒有進行充分調查和了解就快速形成判斷,陷入自己的推斷和偏見中。

這種現象在心理咨詢中也是如此。例如,咨詢師如果遇到單親家庭或在孤兒院長大的來訪者,很容易形成諸如缺失、不幸、悲慘這類判斷。如果你在一個完整的家庭中長大,你就只能基于自己擁有父母的體驗去推測少了父母其中一方甚至雙方是一種怎樣的感覺,這是你所在的參考系和現象場。但如果一個人從出生起就沒有父母,從來沒有體會過擁有父母的感覺,那么他對此的感受可能與你的想象完全不同。毋庸置疑,這樣的經歷會影響他對家庭、人際關系乃至世界的認識,但我們需要懸擱自己的判斷,進入來訪者的參考系和現象場,去了解他是如何感知、如何賦予事物以意義的。

總之,懸擱帶來的幫助是,雖然我們無法不加工、不判斷,但我們可以對此保持覺察,把頭腦中不斷飄過的想法、念頭識別出來,并將其作為一種假設,帶著開放的態度去進行驗證。

描述

懸擱是描述的基礎,我們可以懸擱假設和判斷,用一種恍若初識的態度去描述事物。在描述時,你可以通過有意識地關注各種感官通道直接接收到的原始信息,把你所體驗到的一切用直接而形象的語言呈現出來,不需要解釋這些體驗。這些感官通道既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也包括身體的內感覺。

掌握描述的一個要領是,盡量多用形容性的詞匯,少用概念性的詞匯。例如,“我看到一個啤酒瓶”,啤酒瓶已經是一個概念了,如果來自非洲原始部落的土著居民沒見過啤酒瓶,那么他所看到的就是一個深綠色、有光澤、亮晶晶的圓柱狀物體,一頭粗一頭細,細的那頭頂端有一個孔,看進去會發現里面是空的,摸起來的質地是堅硬而光滑的,手感是冰冰涼涼的。

許多存在主義哲學家都非常擅長運用描述。下面是薩特在其代表作《惡心》(Nausea)中對樹根的一段描寫[2]。

剛才我在公園里,栗樹的根深扎在土地里,正好到了我的凳子下面。我再也想不起來這是一個樹根。一切語言都消失了,隨著它們一起消失的還有事物的意義,它們的使用方法和人們在它們表面上刻畫上去的那些輕輕的記號……

那棵栗樹緊緊地涌向我的眼睛。一層綠霉一直覆蓋到了樹的一半高;黑色的浮腫的樹皮好像被煮過的皮革。馬斯科亥泉水輕輕的聲音鉆進我的耳朵里,并在里面搭了一個窩,嘆息聲塞滿了耳朵;我的鼻孔里滿溢著一種綠色的腐爛的氣味……我那時不用言詞來想,我是用事物來思想事物的,我直接接觸事物……

不論我一再重復地說“這是一個樹根”,也不再起作用。我看得清楚人們不能由它的樹根功能,由它的抽水泵功能轉到這個,轉到這層又粗硬又細密的海豹皮上,轉到這個油光光的、結老繭的、固執的容貌上。功能不說明什么,它能使人大致了解什么是樹根,但不是這個獨特的樹根。這個樹根,連同它的顏色,它的形狀,它那固定的運動都沒有解釋的必要。

下面我們會提供一些描述事物的參考性框架和條目,你可以嘗試從這些維度入手練習描述身邊的事物。在五感中,描述視覺和觸覺是相對容易的,我們可以先從這兩項開始。嗅覺的描述是最困難的,我們往往需要借助一些概念和比喻來分享自己聞到了什么氣味,如葡萄的氣味、大海的氣味,要想把這些描述展開,通常只能運用“酸的”“咸的”“腥的”這類高度抽象化的形容詞,但它們與我們真正聞到的豐富氣味相差甚遠。實際上,嗅覺器官是人類最原始、最古老的感覺器官,使用嗅覺不需要高級思維活動的參與,氣味帶給我們的影響也是快速而直接的。這大概就是為什么用語言描述嗅覺反而是最困難的,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

描述五感的維度

視覺:形狀、體積、顏色、質地、紋路

聽覺:音量(大/?。⒁粽{(高/低)、音色(飽滿/沙啞等)、節奏(快/慢)

嗅覺:香/臭

味覺:酸甜苦咸、清爽/油膩、鮮美/腐敗等

觸覺:硬度(軟/硬)、溫度(冷/熱)、質感(粗/細、松/緊)、重量(輕/重)

練習:描述五感

這個練習需要在小組中進行。

(1)綜合運用五感描述:每位成員選擇一樣物品,不要給其他成員看到,成員輪流描述自己的物品,盡量使用直接體驗到的五感信息來形容,其他成員可以覺察當聽到描述性信息時,自己的頭腦是如何加工的。

(2)單一感官通道描述:每位成員選擇一種有特殊氣味的物品,先懸擱所有概念,充分運用嗅覺去聞這個物品散發出來的原始氣味,然后嘗試盡量多用形容詞,少用概念來描述自己所聞到的。

同理,你可以將這個練習運用到視覺、聽覺、味覺、觸覺上,通過這個練習,你可以對比自己的不同感官通道的感受和描述能力有怎樣的差異。

輪流完成描述后,請與小組成員一起討論過程中的體驗和收獲。

水平化

水平化是指場域內的一切事物同等重要,包括缺失的事物。咨詢師盡量不對事物的重要程度進行假設和預判,而是對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給予同等注意和重視。

由于感覺器官感知信息的方式和注意力局限的影響,我們總是無法同時感知到所有事物及事物的所有方面,如圖2.2這個立方體,無論從任何角度看,我們都只能同時看到它的三個面,而其余三個面是看不到的。但是,我們會自行腦補出背后的三個面,把它識別為一個有體積的立方體,而不是三個平行四邊形。這在現象學中被稱為“顯現”和“不顯現”,類似于場論中的圖形和背景。

圖2.2 立方體

這是我們自然感知世界和組織現象的方式,通過把注意力放在當下感興趣的事物上,讓這些事物浮現為圖形,而其他沒有被注意到的事物則隱藏在背景中。但是,如果我們形成了特定的注意習慣,就會固化對場域的組織,使一些被忽略的信息總是無法被看見,這就是“選擇性注意”。只有把事物的各個方面都考慮進來,它作為一個整體的意義才有可能被完整而準確地把握。所以,水平化的作用是,咨詢師通過對自己的注意力分配有所覺察,有意識地留意場域內的所有元素,讓背景中的事物有機會浮現出來。

運用水平化意味著咨詢師覺察自己如何根據當下的興趣和關注點形成圖形,并且保持一種背景感,知道在當下的注意范圍之外,總有其他東西存在。

我們可以通過監測注意力的聚焦程度和靈活性來培養水平化能力。例如,在觀看一部激烈的槍戰片時,你的注意力往往會窄化,完全投入電影中,對周圍的事物渾然不覺。你可以留意自己在這種注意狀態下的身體感覺和頭腦運作,并把它記錄下來。相反的一種情況是,你坐在河邊的露天咖啡館享受一段愜意的午后時光,此時你的注意力可能會比較分散,沒有停留在特定的東西上,視線隨意地掃過天上的云朵、河中的水流、河邊散步的人群。同樣,你可以留意自己在這種注意狀態下的身體感覺和頭腦運作。經過這樣的刻意練習,你可以對自己的各種注意狀態更加熟悉,進而有意識地進行識別和調整。

練習:覺察和擴展注意力

對你現在所處的房間進行現象學探索。這個練習你可以一個人進行,也可以在小組中進行。

第一步,先跟隨注意力的自然變化,留意注意力如何在不同的事物上自發地切換,并觀察隨著你的注意力切換,場域內的事物如何組成了圖形和背景。

第二步,有意識地切換注意對象,觀察房間內的各種物品,傾聽環境中的聲音,嗅聞環境中的氣味,用手去觸摸一些物品,或者把注意力轉向內部,留意此刻的身體感覺。

第三步,擴展你的注意力,同時注意多個焦點或通道,例如,用眼睛看更大的范圍,掃視整個房間,或者一邊觀察某物一邊留意自己的身體感覺。

如果你是在小組中進行練習的,請在練習結束后與小組成員一起討論過中的體驗和收獲。

學習者對水平化的一個常見疑問是,即使所有事物都同等重要,都需要被關注,但咨詢時間總是有限的,要如何進行選擇和取舍,如何避免顧此失彼呢?實際上,正如我們在懸擱中已經講到的“你無法不判斷”一樣,水平化意味著“你無法不取舍”。水平化并不是要求我們盡善盡美地關注所有信息,而是提供一種覺察意識,讓我們盡量把對重要性的預設放在一邊,通過對自己的注意力保持覺察,有意識地切換和拓寬注意范圍,給咨詢帶來更多靈活性和可能性。

運用三種探索方法的基礎——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是個體在遇到新事物或新環境時,產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當面對未知的新事物時,我們會感到好奇,這是動物也具有的生物本能。好奇心驅使我們去學習和探索,帶來生生不息的創造力,這是人類前進的重要動力。心理咨詢就像一段深入來訪者內心世界的旅程,前往一片從未被開發的“處女地”,在好奇心和勇氣的加持下,咨詢師和來訪者會一同開啟這趟探險之旅。

對格式塔咨詢師來說,好奇心更是重要的法寶。好奇心會幫助咨詢師形成圖形,像指南針一樣指示前行的方向。在運用現象學方法時,咨詢師也需要對來訪者的參考系和現象場保持好奇心,因為來訪者往往對自己所在的參考系習以為常,有一套完善的自洽邏輯,而咨詢師的好奇心則是撬動自洽邏輯的鑰匙。懸擱和水平化有助于咨詢師帶著孩子般天真的眼睛,去發現之前沒有被注意到的細節和側面。相反,如果咨詢師帶著先入為主的判斷,往往會自以為掌握了真相,也就很難再去好奇了。

咨詢中常用的好奇式問題

來訪者是如何成為現在這個樣子的?

來訪者體驗到了什么?

來訪者是如何體驗的?

在剛才的咨詢過程中發生了什么?

格式塔咨詢師關注的是體驗和現象,所以在咨詢中盡量使用“什么”和“如何”來提問,而不用“為什么”,因為關于為什么的問題很容易讓我們遠離體驗,回到頭腦層面。

需要注意的是,好奇并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刨根問底,咨詢師運用好奇心的同時要考慮來訪者的感受和需要,給來訪者留有選擇和空間。更重要的是,咨詢師要培養來訪者對自己的好奇心,愿意去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

練習:覺察好奇心

覺察你的好奇狀態。這個練習你可以一個人進行,也可以在小組中進行。

回想一個最近讓你感到十分好奇的事物或場景,想象你正在面對這個事物或置身于這個場景中,注意你此刻的身體感覺、情緒及頭腦的狀態和想法,把它們標記下來,這些就是你感到好奇的信號。

例如,身體感覺可能有脖子前伸、睜大眼睛、聚精會神地看、心臟部位的活躍感,情緒可能包括興奮、興味盎然、神秘感,頭腦狀態往往是活躍、充滿疑問、想要探究清楚。

了解自己的好奇傾向

生活中常讓我感到好奇的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我不感興趣的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咨詢中常讓我感到好奇的來訪者類型和話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咨詢中我不感興趣的來訪者類型和話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在小組中進行練習的,請在練習結束后與小組成員一起討論過程中的體驗和收獲。

小結

我們可以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總結現象學還原的方法,它就像節日里裝飾環境的剪紙拉花,合起來只是薄薄一片,拉開以后可以延伸得很長。我們的體驗也是如此,抽象成概念后會形成一個詞語,如憤怒,但如果將其展開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豐富多樣的感官感受。

格式塔療法作為一種以現象學為基礎的方法,不會對來訪者的議題進行過多解釋和建構,而是專注于把體驗展開,讓來訪者充分接觸自己的體驗。具體方法是,通過懸擱把先入為主的信念和判斷放在一邊,通過水平化減少選擇性注意的影響——這創造了回到直接體驗的條件——然后帶著好奇心去運用各種感知覺,沉浸在體驗中,并用描述性的語言把體驗分享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垣曲县| 兖州市| 观塘区| 河池市| 招远市| 洞口县| 新龙县| 东乌珠穆沁旗| 全南县| 达日县| 焦作市| 施秉县| 清河县| 济源市| 万载县| 松潘县| 蛟河市| 屏山县| 西贡区| 偏关县| 威远县| 句容市| 山西省| 清水县| 揭东县| 宁河县| 桑日县| 富宁县| 岑巩县| 曲松县| 象山县| 潞西市| 江达县| 大渡口区| 柞水县| 湘阴县| 西和县| 嵩明县| 曲沃县| 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