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月光工程萌芽之一:豐田公司造物育人的“密造”改善

豐田佐吉,豐田汽車公司創始人豐田喜一郎的父親,豐田生產方式中自働化思想的提出者,豐田自動織機的發明者。佐吉的故鄉以盛產木棉聞名,從童年開始,佐吉每天目睹母親辛苦織布,他思考著“是否會有更輕松的織布方法呢?”參觀過東京的工廠以及博覽會,對西方機械文明有了初步認識后,佐吉想,“是不是可以對織機進行一些改良,減輕母親以及其他和母親一樣的婦女們的辛苦呢?”他決定從改良自己身邊的織機做起。此時佐吉的父親認為初中畢業的佐吉去搞發明創造簡直是天方夜譚,父親的反對以及研究資金的短缺決定了佐吉沒有過多的資源。在這樣的環境下,佐吉反而更加充滿了改善創造的激情。他利用身邊可以獲得的材料進行改造,自己動手加工,在不斷地動手嘗試的過程中摸索,終于,1890年佐吉成功地發明了豐田式人力織機,工作效率提高了40%到50%,大幅度減少了織物中不均勻的部分,提高了織物的質量。但佐吉并不滿足,還繼續堅持不斷創新,1896年研制出豐田式氣動織機,此后經過多次的改良,1924年發明制造出帶有人的智慧、出現問題立即停機的G型織機,獲得了全球的贊譽。

豐田佐吉這種利用廉價的材料,自己動手、不斷嘗試的精神被后來的豐田汽車公司傳承,1938年豐田成立了設備制造部(豐田工機的前身)為自己來設計制作設施設備:在1952年,十個人每月只能生產一臺卡車;1961年,每人每月可生產一臺;到了1982年,每人每月能生產8.5臺汽車。

豐田在海外也有工廠,同樣組裝花冠和卡羅拉汽車,但是,比起在日本,要花費五倍到十倍的工時數,即使是同一個豐田,也由于時代和地域的不同有著差別。這種差別一部分來源于豐田常年致力于改善生產方法,也就是今天的“豐田生產方式”,另一部分來源于豐田工藝設備等技術方面的進步,也就是豐田制造技術的發展。

在豐田汽車公司發展的初期,有一批被稱為“密造者(英文原譯為MITSU-CO)”的先驅,他們利用自身的智慧和對現場流程的深入了解,利用身邊或采購的部件來制作最適合自身的工裝設備,這些工裝設備的成本僅為外部購買價格的10%~30%左右。而且在制作的過程中,他們并不是先將設計方案做好發給上司們批準,而是靠自主驅動、不計報酬和加班完成,成功后再給領導展示。

在日本豐田的發展歷程中,有許許多多這樣飽含熱情的“發明家”,他們探索新的方法以改進生產,用簡陋的材料對設施設備進行改造,自己動手設計制作,他們常常在月光下工作到深夜,為豐田設計制作出大量領先競爭對手的“秘密武器”。

如圖1-5、圖1-6所示,豐田公司在這樣的改善文化中,每個人養成了發生問題立即去現場、快速動手解決問題的習慣。

圖1-5 每天8000多個問題被暴露解決

圖1-6 豐田員工發明的定量取螺栓裝置

豐田內部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金鉤銀鉤,不如鐵鉤”,不要求華麗的改善,但要求切實有效。所以大家去豐田的現場經常會看到一些簡單精妙的工裝工具,雖然普通卻適用、實用。豐田內部的人員動手能力很強,甚至是班組長都具備設計、制作改善需要的裝置的能力,有了想法就立即去做。

通過現地現物,根據自身的需求,由內部員工快速地進行工裝設備的設計、改造/制作的改善方法,培養了大批富有現場改善精神和動手能力的人才,并打造了遙遙領先競爭對手的生產制造技術,為豐田的卓越績效和長期領先的經營模式奠定了基礎。豐田的這種造物育人的“密造”改善活動就是月光工程的起源之一。

豐田人長期以來都是這樣做的,這種精神和做法已經融入他們的血液和骨髓里,眾多學習豐田的人難以直接模仿照抄,因此有必要對這種現地現物、融合精益改善與技術改善、造物育人的改善模式做出清晰的定義和系統的歸納。寫作本書的目的也是希望盡量補足這缺失的一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溪市| 祁东县| 临邑县| 宁远县| 博野县| 台安县| 稻城县| 安国市| 宾川县| 芜湖县| 阿图什市| 梁山县| 陈巴尔虎旗| 南澳县| 信宜市| 台前县| 垣曲县| 福贡县| 湖州市| 旬阳县| 南涧| 西畴县| 郎溪县| 乌鲁木齐市| 宝应县| 札达县| 济源市| 克什克腾旗| 元阳县| 祁东县| 罗平县| 武川县| 罗田县| 台中市| 上虞市| 当涂县| 上饶市| 莱州市| 内乡县| 江津市| 凤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