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零售銀行可能面臨顛覆式的市場格局
今天數字化的發展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很多事情。例如,中老年人的線上服務普及度提升,人們在線上領域的興趣點正進一步固化成習慣,新一輪投資計劃正在改變行業結構及人才聚集情況……一系列變化看起來都是機遇,但對于過度依賴存量資源的銀行來說,卻可能都是挑戰。
行業收入水平、消費習慣與結構、財富管理習慣等都影響著存量的競爭態勢。行業發展變化帶動產業經濟發展,同時又決定了產業中勞動者的收入情況。收入水平變化帶動消費習慣的變化,一方面與消費結構、消費對象有關,另一方面與消費杠桿水平有關;財富管理習慣的變化,一方面與產品有關,另一方面與決策機制有關。
在行業收入水平方面,對于大型商業銀行來說,由于擁有龐大的行業服務基礎,在面對行業發展、結構變化的時候,對全產業鏈條個人端的服務承接顯得有些遲緩。收入的競爭恐怕已經不在于賬戶的開立,而在于收入形成后金融習慣的運營。這一入口越來越多地轉向線上企業協作工具。
在消費習慣與結構方面,客戶端線上消費習慣進一步形成。這種線上消費習慣不僅是指通過第三方支付工具完成交易,還包括交易流程的變化?!熬€上完成交易預付,延后交付商品服務”的模式正在加速滲透。線上與線下不僅存在交易場景的不同,服務職能上也呈現出越來越大的差異。消費結構方面,短期變化更為明顯,在避險心理的影響下,消費不斷收縮,日用品、教育、健康、保障消費比重不斷加大。這種變化還帶來信貸需求變化及消費資金在商戶端承接情況的變化。這些變化的主導權主要集中在電商服務平臺上。
在財富管理習慣方面,前期螞蟻、騰訊獲得投資顧問試點資質,與金融機構合作成立子公司,曾一度掀起互聯網財富管理的熱潮。而騰訊理財通也沒閑著,零錢通與理財通交易環節打通,理財通運營主體變更,預示著線上財富管理習慣將進入新一輪爭奪戰。
互聯網頭部生態中,金融服務的閉環正在悄然形成,金融服務對銀行賬戶的依賴程度也在逐漸減弱。不過,銀行業服務“大額”“頭部”的優勢仍然存在,互聯網更多地向“小額”“長尾”領域發力。這樣的優勢對于銀行來說好像一顆“定心丸”——畢竟20%的頭部客戶貢獻了80%的經營收益。但是,2019年6月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共計4597個,而互聯網“頭部”數量屈指可數。
如果將規模與收益攤算到單一法人機構上,孰強孰弱還真的不好下定論。“顛覆”這件事情帶來的結果或許不是“你死我活”,但一定是競爭格局的巨大變化,以及未來行業主導因素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