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二十五)過麥秋

小麥現在都是機械化收割,只要麥子熟了等一個收割機來,家里有幾畝麥子,一會兒就收割完了,還給你送到家,曬干賣掉就行了。有個五六天全村乃至全縣的麥子就會齊刷刷的變成一地麥茬,然后等個播種機來種上玉米,麥秋就算完成了。

以前可不是這樣,過個麥秋前后得一個月的時間,記得那時候,農村的學校還有兩個星期的麥假呢。當麥稍開始變黃的時候,就得開始做收麥子的準備工作了。

第一步是碾場,場院是曬麥子的地方,一年不用,經過冬春的雨雪,地面已經變得很松軟,并且會有很多生命力頑強的草,需要進行重新整理。首先用耘鋤把草清除干凈,然后再用耙在后面拖上樹枝子拖平。再用碌碡或者磙把地面壓平。這里我想說的是,到現在也沒有分清碌碡和磙的作用有什么區別?碌碡是青石做的,一頭粗,一頭細。上面有砧子打出的花紋。而磙的兩頭直徑一樣的。比碌碡要粗一些。但是在在打麥場的時候用途是一樣的,都是鎮壓的作用。

壓平之后需要潑水。這個時候,如果離著河溝近就去河溝里挑水。如果離的遠或者天氣干旱溝里沒有水,就需要打旱井了。打旱井是個力氣活。是男人干的活。那個時候我和哥哥都已基本成年。哥哥十八九歲,我十六七歲,我們兩個人已經能夠完成打一口旱井的活兒。打旱井其實非常的簡單,需要用兩到三節專用的鐵管子,第一根頭上有一個木頭做的鉆頭,比鐵管子稍微粗一點。先刨一個坑,倒上一桶水,然后兩個人對面站著,四只手抓住這根鐵管。一起使勁往地里面戳。借助鐵管的重量,拔起來,戳下去,拔起來,戳下去。需要用盡全身的力氣,第一節快沒到地面的時候再把第二節借助絲杠擰緊繼續戳,如此類推把三節鐵管子都插到地下去。第一節鐵管的末端是有很多眼兒的,因為我們這里離的黃河很近,有地表水層。大概七八米的樣子就能找到水了。把這八九米的鐵管子插到地下,需要耗盡我們弟兄兩個所有的力氣。累的實在是戳不動了就歇一會兒,喘幾口氣再用盡全力繼續。弄好之后,裝一個壓井頭,把水壓上來。一開始水是混的,后來會逐漸的變清。然后我們就用這水潑場。

潑場要把水潑的勻,還不能潑的很多,不能把壓好的地面沖出坑窩子。要潑完潑透地面還不能見水。然后鋪上去年的麥秸,再套上牛拉著碌碡或者磙在上面碾壓,這樣我們的場院就會形成一個堅硬的表面。壓完之后,把麥秸清掃出來,把潮濕的場院曬干之后就可以開始割麥子了。每個戶里的七八畝麥子是不能一下子都拉到場院來的,要按照成熟的先后,一塊兒一塊兒的來。

割麥子是個很累的活兒,累到考驗你的體力,磨練你的意志。那個活兒又臟又累,天雖然很熱,但需要你穿上一件厚點的衣服,以免麥芒扎痛你的皮膚。還要準備人手一把鐮刀,鐮刀要磨得飛快,錚明瓦亮吹毛斷發的樣子,有的甚至帶著磨刀石去地里隨時準備磨。割麥子的時候是蹲著的,左手在前攏住麥子,右手揮舞鐮刀,貼著地皮往后一拉,割下來之后把麥子放在大腿和身體的中間夾住,然后繼續攏住下一把,重復同樣的動作。等差不多的時候,用兩小把麥子打個結,把麥子捆綁起來往后一扔,再弄下一個。就是這樣重復的往前走。地頭很長,割的時間久了,膝蓋會抻的很疼。這就充分考驗你的忍耐力。母親可以割很長時間,蹲著往前走,不用起身。我卻受不了,割的也慢,跟在后面覺得膝蓋很疼了就站起來緩一下,并且有時候跪在地里,有時候坐在地里慢慢挪著往前割。這是一種純機械的重復動作,這個時候,人幾乎不用動腦子,只要能像機器一樣重復的做同一個動作就可以了。很多人在麥收期間手指會不小心被割傷,因為鐮刀磨得太快了。這也是個矛盾論,磨得不快割不動麥子磨得快了容易傷手。由此可見,人是永遠活在矛盾當中的,所以教育會給你灌輸一些思想,比如說沒有人喜歡勞動。老師卻教育我們要熱愛勞動。說實話從小到大我怎么也達不到熱愛勞動的要求,實在是愛不起來。割麥子的時候,非常的臟。臉是黑的,鼻孔里都是麥秸飛揚起來的一層厚厚的黑灰。那個時候,我們根本不會戴口罩,現在想起來,人類的呼吸過濾系統還是非常強大的,鼻子口里都是灰但仍然不影響生活,也沒有熏壞我的肺。母親也是,現在80歲了身體非常的硬朗。她經常給我們說人啊,沒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想一想,的確如此。

麥子割完之后,在地里曬幾天,等干的差不多的時候,套上牛車,把麥秸個子一個一個的用杈挑上車拉到場里去。用鍘刀攔腰鍘一下只留下大部分的麥穗頭在場里攤開,翻曬兩天。這叫翻場。翻場這個活兒也是挺熱的,總是在天最熱的時候需要用木叉去翻曬。農田里有很多活兒需要越熱的時候去干效果越好。比如拔草,在最熱的時候拔草,草容易死。在最熱的時候曬麥子,麥子容易干,干得快。在最熱的時候打藥,蟲子容易死,這又是一種矛盾論。麥子曬干以后,就到了下一個環節打場。

打場,開始的時候,我們是用牛或者馬拉著碌碡或者磙轉圈兒的壓。壓一遍之后,翻過來再壓。打場也是在中午最熱的時候。場也是有學問的,你得會壓,不能老壓一個地方,得需要均勻的轉圈壓遍每一個麥穗。

這個時候,母親會熬上一鍋綠豆湯讓大家喝,既防暑又解渴。麥子到場里之后的活兒一般都是和伯伯家或者叔叔家的人一塊兒合伙干的,所以就顯得特別熱鬧,仿佛又回到了在生產隊集體勞動的感覺。場院里其他的人家也都在做著同樣的活兒,休息的時候會一起坐在場院邊兒上的大樹底下拉拉呱,有說有笑。有時候午飯也是在場院里吃的,烙油餅,蒸花卷,條件好的還會弄上兩瓶啤酒,倒也是以苦為樂。

機械化是慢慢推進的,后來。我們村兒里的伯伯買了拖拉機。這就大大的提高了效率。用拖拉機拉著鎮壓器打場的速度比牛快了不是一半點兒。他是出租的,打一場按時間收費,一個戶也就二十分鐘。村里頭排號搶的不可開交,都想在最好的時間,最好的天氣壓自己的麥子。記得有一次,一個嬸子因為排不上號躺在拖拉機前面攔著不讓走。

哥哥的手很巧。那個時候給叔叔開拖拉機當司機,成為了很受用的活。免去了翻場起場的累活兒,中午還有豬頭肉吃啤酒喝,享受了比較高的待遇。

最后是揚場,這是個把式活兒,要會甩簸萁,還要會找風向,不然麥粒和糠分不干凈。母親心靈手巧,會揚場,我和哥哥輪流站在母親身后上锨,上锨就是用木锨把摻雜著麥糠的麥粒鋤到母親雙手端著的簸萁里,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然后母親雙手端著簸萁往半空中使勁兒一甩,刷的一下,麥粒排成一溜兒就像一道閃電迎著風落在場院里,麥糠隨風飛揚在分離出來落在一邊兒,刷一下,刷又一下,就這樣不大的功夫,黃澄澄的麥粒就像金子一樣堆滿了場院正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墨脱县| 进贤县| 吉安县| 聂荣县| 杭锦旗| 邻水| 琼中| 巴南区| 柘荣县| 石河子市| 泽库县| 佛学| 册亨县| 晋州市| 文化| 凤庆县| 宁安市| 兰西县| 平顶山市| 景宁| 怀化市| 漳州市| 确山县| 石首市| 蓝山县| 凌云县| 东丽区| 九江县| 阳新县| 望奎县| 搜索| 双牌县| 韶关市| 松溪县| 雷州市| 济宁市| 毕节市| 安康市| 长宁县| 兴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