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議事(二)

“哦,是我疏忽了,快請快請。”

劉備聽夏侯博稟報完,即起身與關羽同至庭前階下迎候。

“州務繁雜,怠慢諸位賢達,失禮失禮。”

劉備見陳珪領著三位青壯,陳群領著一名文士進來,急忙致歉。

“使君宵衣旰食,治理州事,等候片刻也是應當。”陳珪客套兩句。

“明公,這位是丹陽戴乾戴公輿。”陳群為劉備介紹身側文士。

“后生拜見明府。”戴乾躬身施禮。

劉備見戴乾形容方正,面露剛毅,心中油然生起恭敬之意。

“有禮了。”劉備拱手回禮。

“明公,這位是毛甘毛子奇,這二位是我宗侄陳牧陳元義、陳孫陳元禮。”陳珪介紹身后三位年輕人,毛甘三人隨后向劉備致意。

“好好,已是飯時,想必諸位尚未進食,咱們邊吃邊聊。”劉備將眾人讓進寬敞的前廳。

眾人坐定,役人奉上五味脯、八合齏、粳米、醴酒。

“諸位高賢不棄,備甚是感念,且滿飲此杯。”劉備捧起酒樽,致謝開場。

“謝使君。”

“備忝牧此州,諸事繁雜,而天子蒙塵,社稷危難,四方不寧,備自度才微德薄,不足以安此州,不知諸君何以教我?”

戴乾四人是陳珪、陳群舉薦,廢棄不用是不可能的,但需量才而用,劉備問訊實乃測試其才。

“使君,小子冒昧不揣淺陋,余意度之,方今天下,盜賊蜂起,正值亂世,正是用武之時,俗語有云亂世注意將,兵馬當為首要,手中握有軍兵,方能有立世之基,而后安撫百姓,厚植農(nóng)桑,繼之以糧,仿先秦故事,耕戰(zhàn)為先,如此則可平夷四方。”

毛甘聽劉備問訊,率先陳言。

“子奇所言有理,可細言之。”空名套話見不出真才實學,劉備繼續(xù)問道。

“徐州地方廣大,沃野千里,戶口百萬,使君居正位而有軍兵,行屯田而睦民心,恩德垂世,威名遠播,但麾下軍兵駁雜,各有分屬,尚未歸心,此為隱憂。”

“并州丹陽兵皆驍銳,但弊在人少,且軍紀不嚴,多行橫暴之事,有傷使君仁德之名,徐州屢罹兵禍,多有閑田,何不仿效民屯之事,行軍屯之策?”

“如此可收并州丹陽軍心盡為使君所用,而后約以法武,方可任用由心。”

毛甘之言正中劉備下懷,輕啜醴酒仔細思忖,料是陳珪所教。并州丹陽兵勢不復橫暴,徐州豪族愿獻納土地,以收兵心,此時卻是借毛甘之口言明。

毛甘見劉備靜心細聽,繼續(xù)言道,“并州丹陽兵少,不足使用,尚需依仗徐州士民。當下徐州戰(zhàn)兵已喪斗志,不可臨陣,郡兵更是羸弱,且星散各地,使君可散其歸鄉(xiāng),培植元氣,而后新募兵卒,精心操演,可得數(shù)萬之眾,抗暴擊強,以圖四方。”

“子奇所言正合我心,且飲此杯。”劉備對毛甘之策甚為滿意,心中已有計較,遂回敬杯中酒。

毛甘見劉備欣喜,心中大定,遂陪之暢飲。

“使君,我兄弟二人見識淺陋,難言治政之策,平素只喜練舞演兵,愿為使君麾下之將。”陳牧見毛甘言罷,隨即說道。

劉備也知曉陳牧、陳孫二人,乃陳珪遠方從侄,平日好勇斗狠,不讀詩書,有似游俠。陳氏只將自家部曲授予二人,引為家將,看守門戶。

“元義、元禮既喜為將,可知為將之道?”劉備含笑問道。

“披堅執(zhí)銳,所向無前,攻堅克難而已。”陳孫首先開言。

“哈哈哈哈,元禮可當一猛士。”劉備笑對陳孫,眾人聞聲也是哈哈一笑。

“明賞罰,約部伍,同甘共苦,有難爭先,可為將帥。”陳牧統(tǒng)率陳氏家兵,略知為將之道。

“元義此言可當一將,來共飲。”劉備舉起酒樽,禮敬陳牧、陳孫二人。

放下酒樽,劉備看向戴乾,見其欲言又止,遂說道,“公輿乃廣陵名士,當布誠心以教我?”

“不敢,乾寓居下邳,早聞使君禮賢下士,仁慈賢明,今日一見方知士民所言不虛,使君果有握發(fā)吐哺之德呀!”戴乾感佩道。

“公輿過譽了,某實不敢受,備乃邊郡武夫,何敢比之周公,料想公輿乃是餓極,方有此吐哺之語,哈哈哈哈。”劉備開著玩笑,將戴乾奉承之詞掩過。

眾人聞言也不由噴笑,鄭重的氣氛為之一變,頗顯輕松之態(tài)。

“諸位餓了肚子,乃我之過,周公亦無此禮,可先宴飲,稍后再聽公輿高論,哈哈哈,諸位請。”劉備開著玩笑,指著席案上的飯食說道。

眾人歡笑晏晏,紛紛舉杯。

待眾人宴罷,戴乾拱手示意,欲要陳言。

“使君,不知當今天下士民之心如何?”戴乾發(fā)問劉備。

劉備沉思片刻,“士農(nóng)工商,謂之四民,民心各有不同,皇綱失統(tǒng),諸侯并立,士民之心各有攸歸,實難逆料。”

“確如使君所言,一言以蔽之,當今天下人心板蕩,不復天子一人獨有。深究其源,今日諸侯割據(jù)、海內淪喪之勢,乃是表象,其里實為明帝以來諸位先帝多暗弱,繼而權臣竊命,宦官弄權,互結朋黨,傾軋迭起。”

“桓、靈二帝又多行昏悖之舉,由是士民離心,百姓生活無主,蛾賊驟起,豪杰乘隙......”

戴乾尚未說完,只見關羽臉色漲紅,一聲暴喝:“狂儒大膽,何敢指摘列位先帝!”

眾人聞聲色變,戴乾更是惴惴難安。

“嗯!?”劉備輕哼一聲,面顯怒容。

關羽見劉備變色,心懷惶恐,不敢再做辭色,稍行后退。

“公輿所言乃是時弊,汝赳赳武夫,何敢多言,退下。”劉備喝退關羽。

關羽將坐席后移,起身走側門出了廳堂。

“云長武夫出身,性情剛猛,但忠心漢室,志慮無二,公輿不要介懷,請繼續(xù)言之。”劉備安慰著戴乾。

戴乾被關羽一聲暴喝,嚇得心頭直突,臉色煞白,聽劉備安慰,方才回過神來。

輕啜醴酒,穩(wěn)了穩(wěn)心神,戴乾方才言道,“關將軍虎威難犯,某言語唐突,亦有罪過。”

戴乾抬眼看到劉備寬厚對己,心下稍安,繼續(xù)說道,“海內傾覆,蓋因政刑失當,過于寬緩,禮樂興盛而刑法松弛,豪杰百姓皆無所畏戒,人存非分之念,行不軌之途。”

“法為懾禍心,兵為鎮(zhèn)荒亂,農(nóng)為養(yǎng)民力,施耕戰(zhàn)以來遠民,而后強國兵,明法度,禁殘賊,正根本,此善政也。先秦處大亂之時,所采墾令、算地、開塞、明法之政正可補禮樂之不足。”

“先漢宣帝曾戒元帝言:‘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即講治國之道當文武頡頏,寬猛相濟,德刑平衡,相互補充,因時而異,各有側重。”

“唯愿使君行宣帝之政,以移世風,如此方能長遠,乾雖不才,自度約律法、示儀軌,尚有一日之長,請使君慎思。”

劉備聽戴乾說完,久久不語,沉思良久。

這戴乾所言振聾發(fā)聵,確是時弊所在,但其為陳群舉薦,也是士族出身,奈何作此激烈之語。是潁川陳氏試探自己今后執(zhí)政方略?若果以戴乾之策治政,豈不是損害其長遠利益。

亦或是陳群果然有意厲行刑政,砥礪時俗?若果然如此,那些握有權勢的士族豪門還會真心實意的投效自己么?

劉備一時也拿不準主意,但眼下戴乾所言卻是不合時宜。計議已定,劉備遂開口說道,“云長即日將出鎮(zhèn)彭城,正乏能員干吏,子奇才略出眾,可任長史,兼領彭城令;元義、元禮亦有勇略,可任將校,即日隨云長趕赴彭城。”

“至于公輿么?暫任州中假佐,州中事務繁雜,可協(xié)助長文治理州事。”

“使君?”

見劉備沒有明言是否采納他的諫言,僅委任為州中假佐,年紀尚輕、不知遮掩心跡的戴乾急切地喊了一聲。

陳群立刻側目以示,讓其閉口。

“嗯?公輿還有何言?”劉備本欲起身相送諸人,聽戴乾言語又坐了下來。

戴乾見陳群以目視之,欲言又止,輕咳一聲,說道,“乾有一從弟,名喚戴烈,年已十六,頗為悍勇,常有從軍之志,隨某周旋至此,望使君照拂一二。”

“哦,公輿一門俊才如此之多,明日可將汝弟喚來,果有勇略,我必重用之。”劉備看陳群、戴乾顏色,知曉舉薦戴烈乃是戴乾情急之下的轉圜之語,隨口應承下來。

見授職已定,毛甘四人隨陳珪、陳群起身致謝,轉身離去。

陳群步后緩行,見眾人出了府門,方才向劉備致歉,“戴乾出身丹陽,民風使然,其為人耿介,言辭慷慨激烈,若有冒犯處,還望明公海涵,但群已觀其多日,公輿確有真才實學,州府小吏恐寒其心。”

“長文無須憂心,公輿年輕氣盛,尚需磨煉一二,待禮賢館告成,可著公輿先行居住。”劉備知道陳群心意,遂出言安其心。

聽劉備有所允諾,陳群方才心安告退。

見眾人皆已離去,劉備方才放松心神,讓夏侯博取來軟席,就廳中小憩,專候陳登來見。

連日奔波,又理政事,身心俱疲,不知不覺間劉備便依著席案酣睡過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桥区| 福海县| 克什克腾旗| 毕节市| 莱芜市| 垦利县| 深泽县| 翁源县| 佳木斯市| 泰安市| 梁平县| 精河县| 新密市| 新兴县| 盐山县| 武穴市| 竹北市| 双城市| 平潭县| 西乌| 榆林市| 宝清县| 绥宁县| 上蔡县| 荥阳市| 壶关县| 泰宁县| 石柱| 苏尼特右旗| 什邡市| 贡嘎县| 如东县| 昌吉市| 全南县| 太谷县| 瑞丽市| 内江市| 福清市| 陈巴尔虎旗| 平昌县| 安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