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回師
- 重興炎漢
- 寂寞千秋
- 3131字
- 2024-07-31 19:03:00
送別陳宮,劉備駐留徐縣,親督張遼沙汰徐州兵馬。
徐州兵馬被曹操連翻屠戮,已失膽氣,因此挑選時膽壯者為先,其次則看勇力,再則察其技擊之術,可謂嚴之又嚴。
駐守徐縣的兩千余眾徐州兵馬,選下來不過三四百人。劉備隨即命侯成、李鄒二將分領,并令侯成兼任徐縣令。
此日,劉備與張遼在夏丘校場點選兵卒,關羽、宋憲、許汜、李鄒從旁相助,兩千余眾挑選下來也只有三百余人。
宋憲見自己麾下的徐州兵馬十去七八,頓時面有急色,“將軍裁撤兵馬至此,是否有差?”
關羽聞言陡生怒色,但劉備在側,尚未開口,也不好發作。
宋憲言已出口,便后悔了,知道話說的冒了頭,不由得緊張起來,額頭霎時冒出一層虛汗。
“宋將軍有何疑慮,盡可道來?”劉備聽宋憲有異議,便坦然讓其說出。
事已至此,宋憲也顧不得其他,穩了穩心神,硬著頭皮,謙卑地說道,“稟將軍,末將不敢隱瞞,末將本部兵馬不過三百余人,丹陽兵在此間也不過千余之數,加上篩選下來的這些兵,總共也不過一千七百人。”
“而夏丘之南,橋蕤將兵五千屯駐鐘離,最近又聽聞梁綱、樂就二將率眾萬余駐扎沛國,且在招兵買馬,末將自忖,若袁軍來犯,以此千余兵馬不足應敵之用。”
劉備聽宋憲說完,知道其言出真誠,說的也是實情,隨即喚李鄒上前,開口道,“宋將軍勿憂,此事文遠早已告知與我,我與文遠商議將李司馬所部五百人調入你部,與你共守夏丘城,如此你部便有兩千二百之眾,足以應敵了。”
“至于鐘離橋蕤部,沛國梁綱、樂就部,各有其職,短期內不會進犯此間,你大可安心守城,此外我命你為夏丘長,兼理民政。”
宋憲聽劉備命其兼任夏丘長,心中才稍稍松了口氣,謝過劉備后便退至一旁,乘人不備時方才暗自擦拭額頭豆大汗珠。
夏丘安置妥當,劉備又遷延一日查看城防、梳理民事,方才與關羽、張遼、許汜、夏侯博一眾返回徐縣。
至徐縣時,高順、侯成早早在城西迎接,劉備遠遠便望見高順身側尚有一面熟之人。
待至近前,認清來人,劉備卻是‘啊呀’一聲,急忙下馬趨步迎了上去。
“子遠從何而來?”劉備頗為激動的攙扶起跪拜于地的壯漢。
“此生不意尚能見到使君。”那人言畢便涕泗橫流。
來人卻是劉備初領徐州時便聚眾投效的張南。
張南,廣陵縣人,廣陵名士張竑遠方從弟,少時父母俱亡,得族人接濟方才長大成人,年不過及冠,自小便勇略過人,為人又慷慨大度,甚得鄉里少年游俠喜愛。
劉備初得徐州時,便聚合鄉里親舊數百人,前往下邳依附劉備。劉備與談,覺其與年少時的自己差相仿佛,頗為欣喜,遂命其為部曲督,統領門下親舊。前者淮陰軍破,將士離散,張南所部也不知所蹤,此后劉備時常念起張南。
“在淮陰被張勛攻破后,大軍潰散,我率部左右找尋使君不得,后聽聞使君歿于戰陣,便前往壽春依附妻舅雷緒,前些時日聽聞使君重歸下邳,我便勸妻舅一同前來投效,奈何妻舅在袁術帳下為將,袁術看守甚嚴,妻舅部曲親眷又多,難以脫身,我便帶領部眾自行越城而走,聽聞使君與紀靈、張勛在此對陣,便尋了來。”
張南抹去眼淚,展顏歡笑。
“好好好,淮陰之后我轉軍朐縣,曾讓鐘離皋南下尋你,連日不得,也以為此生再難相見,孰料卻在此復見子遠,天可憐見吶!”劉備慨嘆道。
劉備正打算收服徐州戰兵及各縣屯屬兵散勇,為己所用,壯大自己實力,此時徐州本土將領張南前來歸附,真可謂天公作美了,隨即封張南為秉忠校尉,以為旌表。
劉備又在徐縣待了幾日,匯集袁術各方情報,知曉孫香與曹操在汝南拉鋸,孫策急攻會稽王朗,梁綱、樂就進兵沛國拓兵,廬江劉勛屯兵皖縣防備占據丹陽西部的劉繇,袁術的大本營壽春兵馬已經不足。
袁術四方皆有兵事,兵力不足疲于應對,東部張勛又新敗,戰事消歇,雙方隔淮水相持,短時之內恐怕不會再起紛爭。
而劉備這邊,以張遼各部悍勇的并州兵為主干,輔之以丹陽兵及摘選的徐州兵精銳,戍守淮水北岸。
校尉宋憲、司馬李鄒將兵兩千二百駐守夏丘為右翼,秉義校尉章誑、司馬高雅將兵兩千七百屯駐睢陵為左翼,摧鋒中郎將張遼、校尉侯成將步騎三千五百守徐縣,居中應對。
淮水一線共計八千余戰兵防備袁軍,以張遼之能,加上并州、丹陽將校兵卒驍銳,劉備忖度不會出現大的差池,遂決定回師下邳。
計議已定,劉備命高順將七百陷陣營,關羽、張南督四千余徐州羸弱之兵先行趕赴僮國。
臨行之際,劉備面對張遼一眾送行將吏,為顯示親厚信重之意,也為張遼日后統領各部威望計較,遂獨對張遼說,“南線之事,一以委卿,軍情民政皆由文遠一言決之。”而后與陳宮、許汜、夏侯博一眾扈從百余騎縱馬馳去。
趕至僮國,關羽、高順已經著手汰兵之事。
又耗費數日,僮國六千余徐州兵終于擇選出可用之兵兩千人。劉備分兵五百交與軍司馬、僮國令趙庶統領,分兵一千交付別部司馬士仁統率,剩余五百則交與秉忠校尉張南統率。
“君義,你可知我留你在此駐守深意?”這日校閱兵士完畢,天色已晚,劉備單獨喚士仁至僮國縣衙囑咐事宜。
“主公是讓我監視南部諸將。”士仁小心地回答。
劉備輕輕頷首,表示同意,“此其一也,張遼為人忠義,我又施厚恩與他,當不會有異心,其余諸將則難測其心,不得不防。”
人心隔肚皮,身處亂世之中,防人之心是概不能少的。
“彼處將吏士卒家小多在下邳,我留你在此轉運控扼糧草,又扼其咽喉,雖有異心者也不敢輕舉妄動,你務必小心謹慎,輕易間不得出城。”
士仁嚴肅地點頭應允,“此處趙庶呢?一城兩司馬,我如何與他相處?”
“我觀趙庶為人也算正直忠厚,你不要與他起齟齬,當會相安無事,縣衙諸事你主軍他主民,明日我會就此對他交待。”
劉備囑咐道,“切記糧草監發之事勿假人手,一絲一毫都要你親自點檢。”
“此外,僮國東十里即是泗水,北連下邳南通睢陵,也是關鍵所在,你可擇兵兩百,屯守渡口,搜集舟楫,明日我會讓趙庶助你整修渡口,疏浚水道,以備異日之用。”
僮國之東緊鄰泗水,泗水北經下邳,走彭城、沛縣,東連魯國、任城,西接濟水;往南則注入淮水,于淮陰處溝通古邗溝,淮水往東經淮浦,于海西東南匯入大海。
太平之時泗水是溝通南北的重要水路交通,北通濟水、黃河,可抵洛陽,南連淮水、長江,可達吳、會,南來北往,舟櫓連接,人煙繁盛。
可惜如今戰亂四起,泗水沿岸人口凋敝,“呂梁洪”、“秦梁洪”、“徐州洪”等往日泄洪險地皆失修,以致洪澇頻發,沿途許多重要渡口盡皆廢棄;其后曹操又屠戮徐州,泗水多處淤塞,舟船難以航行,這條繁華水道也就漸漸成了人煙斷絕的鬼蜮。
當今正值亂世,徐州平原居多,防守不易,西、南兩側只能依仗河流防守,泗水水道的軍事戰略價值更為凸顯。運兵運糧走水路既便捷又省力,疏浚水道也顯得尤為重要。可惜現在劉備力有未逮,只能行小修小補之策。
次日,劉備與趙庶、士仁等巡視城防,見城池殘破,田畝荒蕪,遂對趙庶說道,“趙司馬兼任縣令之職,勿要嫌政務繁瑣,當耐得下心來,好好經營一城之地,汝若能經營好此城,前圖可望啊。”
趙庶頗為惶恐,“主公,末將常在軍伍,不習政事,千頭百緒,不知當從何著手,還望主公指點。”
“以我之見,眼下之務有四,趙司馬可先行辦理,其一就是這城池年久失修,多有荒廢,你可先行遣人修葺城防。”劉備拍著松動的城垛說道。
“其二,前者南下夏丘時,我途徑此地,田野間多有百姓骸骨尸身暴露于野,觸目驚心,望之使人心生凄愴,你可派人收骸骨好生安葬。”
“其三,僮國之東緊鄰泗水,渡口荒廢,河道淤塞,你可整修渡口,疏浚河道。”
“其四,此間田畝荒蕪,百姓離散,人煙稀少,狐兔叢生,你可行募民屯田之策,我回下邳后也會讓州府調撥錢糧農具與你,助你成此事。”
“多謝主公賜教,庶定不負主公重托。”趙庶暗暗記下劉備吩咐下來的四件要事。
“此外,你與君義皆為司馬,你主理民政庶務,君義主掌軍務,有事當互相商議幫襯,此地事關前線戰局,當小心從事,不可橫生事端。”劉備一言定下趙庶、士仁二人職守。
趙庶聞言恭敬領命,頗顯謹慎之態。
見事情梳理妥當,劉備隨即帶領九千余眾返歸下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