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3章 軍隊的差距

  • 朕能造反成功嗎
  • 烈炎普照
  • 2596字
  • 2024-08-19 15:39:30

崇禎十六年,孫傳庭率領大明最后的十余萬大軍敗于李自成,后果是山西無兵可用,堂堂山西總兵周遇吉手里才幾千兵,各地更是無兵可守。

朝廷沒錢沒糧,地方上沒有補給,周遇吉寸步難行。

這樣的局勢下,大明已經(jīng)亡了,差別只是敵人何時攻入京城而已。

朱由檢從來沒想過要與李自成硬碰硬。

地方上的鄉(xiāng)紳們尋找自己的出路,李自成大軍過黃河之后,加入李自成隊伍的鄉(xiāng)紳越多,賊軍聲勢就會越大,鄉(xiāng)紳們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導致更多的地方主動歸降。

費盡了心思,積攢了只能搖旗吶喊的兩萬新軍,目的是保障京城還能屬于自己。

接下來的關鍵是關寧軍。

關寧軍還認不認朝廷。

根據(jù)自己的判斷,關寧軍現(xiàn)在還是可靠的,雖然聽調(diào)不聽宣,卻也不會造反,不過朱由檢需要確認吳襄的態(tài)度,這件事關系太大。

經(jīng)過自己的敲打,吳襄變得沉默了些。

大殿寂靜了片刻。

朱由檢才開口詢問。

“祖大壽投降了胡虜后,他在遼東的威望甚高,以至于許多人不再反抗胡虜,竟然主動歸附,所以吳三桂手里的人有沒有受到影響?”

吳襄聽到皇帝竟然提出祖大壽,內(nèi)心有些苦澀。

遼東太多不愉快的回憶。

主要是皇帝為什么會問這個。

只不過片刻時間,吳襄答道:“回陛下,遼東人不信胡虜,雖許多人投降胡虜,為胡虜賣命,只是為了保命罷了。”

“真的?”

朱由檢好奇。

吳襄語氣斬釘截鐵,仿佛變了個人。

“胡虜老奴慣會迷惑人性,最初的確迷惑了許多百姓,很多人拖家?guī)Э谌ネ侗妓彩且驗槿绱耍屧S多人沒有防備。”

“終于在萬歷四十七年,老奴以貿(mào)易的名義,偷襲攻入開原鐵嶺,使其一舉拿下我大明的邊防重鎮(zhèn),掠回的人畜財物運了三日猶未盡,為老奴不久后的薩爾滸之戰(zhàn)提供了軍事保障。”

“后來老奴勢大,百姓成為了其拖累,立馬對遼東百姓下手,恢復了本性,這才讓人看清楚,可惜為時已晚,無力回天。”

“自袁都督提出遼人守遼土以來,遼東軍隊多由遼人構成,遼東家家與胡虜有血海深仇,如果不是性命遭受威脅,絕無人愿意投降胡虜。”

朱由檢不置可否。

這話不假。

可到了吳襄他們這個地步,許多事就身不由己了。

只是呢,現(xiàn)在看來,關寧軍還沒有到走投無路的地步,所以的確沒有選擇大清,這讓朱由檢內(nèi)心松了口氣。

關寧軍又沒有與李自成接觸過。

未來可能會有聯(lián)系,現(xiàn)在沒有不是么。

相比較起來,朱由檢寧愿相信關寧軍,也不愿意相信山東軍,也不盡然,山東還有一支軍隊是可靠的,不過現(xiàn)在不能動,要護著漕運。

“如果關外的軍隊盡數(shù)撤回關內(nèi),愛卿如何看待?”

確認了關寧軍沒有投降大清的思想,朱由檢終于問到核心。

吳襄深吸一口氣。

這與他來的路上思考的不一樣。

皇帝的態(tài)度也不容他推諉。

他是真怕自己說出不能內(nèi)遷的話,皇帝真的就不內(nèi)遷了,現(xiàn)在的皇帝令人無法捉摸,做出什么樣的決定都不稀奇,吳襄不敢賭。

既然如此,吳襄選擇了實話實說。

“內(nèi)遷之事并無問題,主要是內(nèi)遷的開銷。”

“多少?”

朱由檢財大氣粗。

吳襄聽到皇帝大咧咧的口吻,內(nèi)心有些羨慕,還有些佩服。

雖然輿論對皇帝不好,可皇帝實打實的弄到了錢糧,還是難以計量的物資,已經(jīng)多到為運輸頭疼的地步,要是往年的皇帝能有這么富裕。

吳襄想不下去了。

也沒用啊。

遼東每年幾百萬兩的物資撒下去,一樣分不到多少。

“百萬。”

吳襄開口說道。

這個數(shù)字并不大,與歷史上吳襄所提出的沒有區(qū)別。

朱由檢繼續(xù)問道,“為何要百萬。”

吳襄以為皇帝是嫌多,連忙給出他的解釋。

“臣罪該萬死,按臣兵冊八萬,核其實三萬余人。因為要幾名士兵的糧餉才能養(yǎng)一兵,這是各邊的通弊,并非始于關門。”

“無罪。”

朱由檢反而高看吳襄一眼。

大明沒有人不犯錯,當下更沒有人不屈服于潛規(guī)則,可能主動向皇帝坦白的人卻沒有幾個,吳襄能做到這一步,說明他是真心有朝廷的,把皇帝還當回事。

比起京城兩百多年世代承襲的勛貴,比起受大明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讀書人官員,吳襄這樣的邊將要強上了十倍。

當然也只是如此。

同樣是爛。

不過比起其余人而言,沒有爛到讓人惡心的地步。

見皇帝果然沒有追究自己,吳襄松了一口氣的同時,也莫名升起一股感動。

他賭現(xiàn)在的皇帝著急關寧軍,不會為小事為難自己。

實際上如他所料。

可明明猜到了,他還是忍不住內(nèi)心復雜。

穩(wěn)住了心神,吳襄繼續(xù)解釋。

“這三萬人并不全是精銳,真正的精銳不到三千人。”吳襄主動解釋軍隊里頭的事情,希望皇上能明白,什么才是軍隊。

“這三千人并非一般士兵,乃是臣襄之子,臣子三桂之兄弟。自受國恩以來,臣只吃粗糧,三千人都吃細酒肥羊;臣只穿布褐,三千人都穿紈羅纻綺,因而能得死力。”

這應該屬于家丁。

朱由檢猜到。

符合常情。

人都是怕死的,憑什么你怕死,別人就不怕死?

當了兵,穿上了戰(zhàn)袍,手里拿桿火器,經(jīng)過艱苦的訓練,然后就能在戰(zhàn)場上頂著頭上射過去的箭矢,身邊同袍一個個慘死在眼前,還能毫不動搖的前進?

對于戰(zhàn)場上的詳細史料其實是非常稀少的。

但朱由檢了解過一些。

比如八旗兵在戰(zhàn)場上,遠遠的躲在后方射箭并不是常態(tài),相反,最初的時候,因為速戰(zhàn)速決的需要,經(jīng)常出現(xiàn)騎著馬沖到大明士兵陣前貼臉射箭。

因為距離的原因,箭矢能貫穿大明士兵腦后。

這個過程里,諸多的八旗士兵也會被殺死。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拼的就是誰不怕死。

靠著戰(zhàn)略優(yōu)勢,等大明精銳死光后,八旗大軍也元氣大傷,但總算贏了戰(zhàn)爭。

于是大明后期新成立的軍隊再也不是八旗的對手,表現(xiàn)越來越差勁,這就是史書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觸即潰四個字的原因。

軍隊都叫軍隊,戰(zhàn)斗力卻是云泥之別。

怎么體現(xiàn)戰(zhàn)斗力。

不怕死就是最直接的戰(zhàn)斗力。

不怕死,再僵硬的戰(zhàn)術也能打勝仗。

怕死,把戰(zhàn)術練成花一樣還是打不贏。

雙方的軍隊都不怕死,這個時候比拼的就是意志、紀律、裝備等等。

所以到了后期,同樣是十余萬的規(guī)模,結果八旗軍反而傷亡越來越低,大明軍隊表現(xiàn)越來越不堪,導致大清又能培養(yǎng)出更多不怕死的精銳。

又比如清軍南下。

對手十余萬明軍,往往能輕松擊潰,可在南方一處城池由民兵組成的守軍面前,卻又碰的頭破血流,差點被打的喪膽。

唯一差距只是怕不怕死罷了。

可不怕死又豈是簡單的事。

因此。

吳襄手里的不到三千的家丁。

吃的用的比當官的還好。

地位比普通官吏要高。

哪怕是吳襄當面都得寵著這些精銳,不敢隨意責罰。

家里有田地,一家之主,全家指望著他,孩子因為父親的原因,從小受人尊敬,有一起玩耍的吃喝不愁的小伙伴,能受到良好的培養(yǎng)等等。

有了責無旁貸的責任和榮譽感,這樣的人才能不怕死。

八旗兵同樣如此。

所有的戰(zhàn)利品都是分給八旗兵的,奴隸,財富,土地,榮譽一樣不缺。

如果與關寧軍發(fā)生沖突,這樣的三千家丁,恐怕一個照面就可以擊潰自己的兩萬新軍。

朱由檢忍不住懷疑。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钦州市| 五家渠市| 额尔古纳市| 论坛| 八宿县| 博野县| 莱西市| 涪陵区| 廉江市| 济宁市| 惠州市| 涿鹿县| 泾川县| 广河县| 泌阳县| 仙游县| 英吉沙县| 尖扎县| 黔江区| 肥西县| 澄城县| 辉南县| 榆社县| 博罗县| 阿巴嘎旗| 库尔勒市| 平湖市| 张家港市| 嵩明县| 枣阳市| 彰化县| 化德县| 张北县| 桐庐县| 新昌县| 法库县| 安义县| 那坡县| 晴隆县| 霍邱县|